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象征中国的瓷器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产生过众多的种类。而瓷上绘画,伴随着瓷器的发展演变日益成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瓷上彩绘。到了清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绘画效果类似纸绢水墨画的瓷上彩绘—浅绛彩。它以清新淡雅的面貌为人们所接受,并在这之后的若干年中得到广泛流传,成为当时的时尚,吸引了包括御窑厂画家在内的大批瓷上绘画高手投身其中。虽然在进入民国时期后,浅绛彩瓷上彩绘受到化  相似文献   

2.
五彩瓷是中华民族艺术长廊中一朵璀璨瑰丽的奇葩,是世界陶瓷文化史上闪耀的里程碑。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彩瓷的推波助澜。其中的五彩瓷作为彩瓷中的重要一环,是继承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五彩瓷简称五彩,又名"古彩""硬彩",泛指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福建漳州地区烧造的一类彩瓷的统称,为彩绘瓷中的品种之一。五彩多指青、黄、赤、白、黑,含多彩之意,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也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中,象征着五方的神力。  相似文献   

3.
邛窑作为四川地区久负盛名的民窑之一,其制瓷工艺在唐代进入繁荣时期。本文通过对唐代邛窑瓷器在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分析,展示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貌.并更加深入地探究其所反映出的唐代四川地区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制瓷工艺、时代背景、窑场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再次与罗平章先生详细论辩了长沙窑的起源问题,认为长沙窑源于邛窑而不是岳州窑。  相似文献   

5.
邛窑是我国西南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古代制瓷窑场之一。文章综合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的成果,阐述了邛窑窑址的分期与文化面貌,生产性质,产品流布与行销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指出邛窑始烧于隋代,盛于唐、五代,而衰落于宋末元初,前后延续长达七个多世纪,其各时期生产的瓷器均以日常生活类用具为主,并大量出现于当时的生活居住遗址和墓葬遗迹内,由此判定邛窑应属于民间窑场。文章还指出,考古发现表明,邛窑自唐代早、中期以后,窑场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其产品除供应邛州当地的需求外,还通过水路和陆路渠道销售、贩运至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6.
“红色收藏热”已经席卷全国,一对毛主席生活用瓷碗拍卖出17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89件毛主席专用瓷(简称“主席瓷”)卖到了1143万元。1998年6月5日,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了1998年上海春季古董珍玩拍卖会的主席瓷拍品,上百双眼睛盯住正待拍卖的8只首次面世“瓷碗”。这是8只极漂亮的“梅花饭碗”──釉下五彩瓷,双面彩绘的画面清晰可见,奇美无比;瓷质洁白无瑕,莹润光洁,更衬托出釉下五彩的纯正与古艳,清雅和富丽。这是8只“瓷中精品”,估价已达128万人民币。这是8只毛主席生活用瓷!“中国第一瓷”是怎样研制出来的?1974年最…  相似文献   

7.
上海博物馆新改建的陶瓷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两件以往未曾展览过的藏品:唐邛窑乐伎俑(图一)和白釉印花婴戏图碟(图二),这二件瓷器,虽都为民窑生产,质量亦不算精细,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拍鼓技艺和瓷器婴戏图的起源、发展却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现详细介绍如下:邛窑是唐代四川地区颇负盛名的瓷窑之一,产品较越窑、长沙窑在质地和釉彩上略显逊色,但在器物造型上却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除日常所用碗、盘、碟、瓶、灯、罐等器具外,邛窑瓷工特别擅长小形雕塑品(如动物、人物等)的生产,上海博物馆所藏邛窑乐伎俑即是一例.此俑高仅6.8厘米,直接用瓷土捏塑成形故胎骨是实心的,俑席地而坐,腿上放着腰鼓,鼓两端搁放在盘曲的腿上,昂首挺胸,全神贯注  相似文献   

8.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釉上彩瓷.随着红绿彩瓷器在金代墓葬中的不断被发现,其产生于金代已成定论;金代红绿彩工艺对后世尤其是对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影响极其深远,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四川邛窑现已是享誉中外的我国南朝后期至宋代的名窑,品种有青瓷(釉色有青、黄、褐、绿、黑、紫、蓝等)、白瓷、花瓷等等,器形有日用生活器具、文房用具、玩具等。邛窑在其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其辉煌期的唐宋时代,广泛地学习、借鉴、吸收我国其它地区先进的制瓷文化传统,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工艺技术,丰富品种;也不断以其独特的蜀地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影响全国许多瓷窑。邛窑在这种长期的同全国各地瓷窑间的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的相互学习交往中,使邛窑文化(下文我们将论及,邛窑文化为四川文化的代表,至少是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走向全国,对我国的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西吉州窑釉下彩绘瓷是吉州窑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类产品。水波纹,又称海涛纹、波涛纹等,或舒朗,或繁密,既作为主题纹饰,又用作开光外或开光内装饰,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装饰中极具地方特色且较为常见的一类纹饰。以杨后礼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将这类纹饰视为判断元代吉州窑瓷器的重要标准之一[1]。郭学雷先生认为,元代吉州窑瓷器的水波纹装饰较之南宋更为细密繁复[2]。本文将对吉州窑釉下彩绘瓷上的水波纹进行梳理,通过与同时期绘画、瓷器等器物上的类似水波纹题材相对照,推断水波纹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期为吉州窑水波纹类釉下彩绘瓷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瓷苑中,彩瓷的出现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而釉上彩绘瓷的出现就更晚。撇开东吴国宝——南京市博物馆所藏的釉下彩羽人神兽纹盖罐和东晋时期的点彩、斑彩、条彩不谈,因为前毕竟是孤证而后则为单调简单的点缀,唐代长沙窑大量彩绘瓷的出现比东汉初期成熟青瓷的出现晚了八百年,以后虽有宋、金、元定窑系的红绿彩瓷和磁州、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但毕竟色调单一。  相似文献   

12.
罗辉 《南方文物》2015,(1):211-216
<正>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具有特色的综合性瓷窑。瓷器种类有青釉、白釉、黑釉、白釉彩绘、绿釉和雕塑瓷等。吉州窑制瓷技艺兼采众长、技艺高超,形成其产品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地域色彩浓厚的特点,装饰技艺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釉下彩绘、刻划花、印花、剔花、点彩、洒釉、捏塑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色彩斑斓,富于变化的黑釉瓷和自然清新、具有鲜活民间艺术风格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并创烧了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斑、虎斑纹等构  相似文献   

13.
“邛窑”始创于隋,盛于唐,衰于宋。什邡堂古瓷窑是‘邛窑”的代表,其遗址在邛崃县城南河边,隔河与县城相望。窑址东西长五百三十米,南北宽二百一十米,总面积十一万一千三百平方米。窑址内共有十三个窑包,1984年2月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发掘。两年多来,先后发掘于二号、三号、五号和七号窑包,清理龙窑七座,出土文物万余件。这批文物以生活用品和各型各式人物动物瓷型为主,其次是生产工具、文娱器具、建筑材料。其中省油灯和各类瓷塑最具特色。这批瓷塑制品以彩器居多,有釉上彩、下彩,彩色中尤以“三彩”最有代表性,统为“邛三彩”,国内外许多大博物馆都有陈列。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张琴  李佳欣 《收藏家》2023,(3):2-29
邛窑从南朝开始烧造,一直到南宋停烧,烧造时间近800年。邛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地方瓷窑,是四川瓷窑的典型代表。它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中国窑业技术史上牢牢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15.
邛窑是四川青瓷窑系的代表。邛窑的窑具种类繁多,时代特征明显,开展对邛窑窑具及装烧工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对邛窑瓷器进行鉴定和断代,从而总结不同时期邛窑瓷器的特征及其演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尔夫 《收藏家》2002,(9):35-35
我们通常见到的日本瓷器,大都是日本从中国战败溃退时留在中国的,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受中国景德镇瓷器影响烧出的青花、五彩、青瓷等器物。其年代大部分是日本江户时期或明治、大正时期的,如以烧制中国风格的青花、彩绘瓷器闻名的“清水窑”制品,但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一看便知是“日本味”。即使是纯口本味的瓷器,比如“九谷”瓷,虽浮士绘的画风与中国不同,但其彩绘加金的装饰风格却与中国的“广彩”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7.
正历经清初顺治、康熙的过渡,清代雍正时期(1722~1735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瓷器贸易领域扩大,广彩瓷进入快速生产时期,并成为外销瓷重要品种之一。广彩,即"广州织金彩绘瓷"的简称,广义上是指在广州地区绘制的釉上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雍正以后成熟发展,至清晚期仍较为流行。探究原因,主要是其加工方式较为特殊,并在彩绘技术、颜料、题材及内容等方面积极吸纳其他艺术养分,注重在模拟中不断创新,故能够取得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唐代邛窑“铜红釉”瓷器的产生是邛窑前期高温“釉下彩”瓷器发展的必然;邛窑所在地区具有烧制“铜红釉”瓷器的原材料条件;邛窑先进的施釉技术和烧制工艺为“铜红釉”瓷器的烧制创造了工艺技术前提;从比较学上看,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器与邛窑“铜红釉”瓷器共性突出,体现了承继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申“邛窑最早烧制成功了铜红釉”的观点,并结合实物概括了邛窑“铜红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吕成龙 《收藏家》2009,(1):55-60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人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相似文献   

20.
姚军 《成都文物》2000,(3):21-24
邛窑是四川省邛崃县十方堂、尖山子、固驿镇等南朝、唐、宋时期窑址的统称。本世纪三十年代,军阀唐式遵盗掘、破坏邛窑后,今人对邛窑及其省油灯的认识也就开始了。省油灯是四川邛窑一类很有影响的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