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礼制中,十分看重祭礼,而祭天,则是祭礼中最重要的一种,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祭天礼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其中之一就是报本思  相似文献   

2.
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人举行郊天礼时要以祖配天而祭。周代祭天的最高祀典就是郊天礼,举行郊天礼时以始祖后稷配祭,这是周人祭天礼的常制,然亦不只是以后稷配祭。文献中还有所谓祭之礼,实为宗庙祭礼,与周人郊天配祖的制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清代满洲祭礼发源于满洲民俗与宗教信仰,在崇德称帝后,开始出现分流,部分祭礼向汉制靠拢。顺治朝全盘继承明朝祭礼体系,满洲祭礼在总体上呈现收缩之势。满洲祭礼的全族性与平等性,无法像汉族祭礼那样彰显皇权至尊;其民俗与宗教属性,又与汉族祭礼不相容,无法彻底融入汉族的"五礼"体系,这决定了清朝统治者只能将其作为保持本民族特性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也造成清代国家礼制格局中满汉祭礼彼此独立而又并行不悖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用香历史久远。古籍有对舜帝登基时的一段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勤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①这段记载主要是说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而举行祭礼.奉举着燃烧升烟的柴木.告祭天地和其他神明以及山川。  相似文献   

6.
宗祠祭礼是传统宗族深化血缘认同、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仪式。从先秦《仪礼》的士人祭礼模式初创,到宋明宗族对《家礼》祭礼的继承、变革实践,女性在宗祠祭礼中的角色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妇逐步被边缘化为专司祭品的厨娘。女性祭祀角色的历史变迁表明岁时祠祭的举行是对宗族生活中性别秩序与伦常关系的维护与强化。  相似文献   

7.
清代国家祭礼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其礼仪要素具有普遍性,但也有较大的等次差别。群祀与大祀、中祀存在巨大的礼仪鸿沟,大祀与中祀之间也有礼仪等次差异,同一坛庙不同祭祀和不同神位之间礼仪等次差别明显。清代国家祭礼的等次差异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基于实际情况的考量。理清清代国家祭礼礼仪要素共性基础上的等次差别,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国家祭礼,也有利于透彻地了解特定的坛庙祭祀。  相似文献   

8.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多守为信条。直至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勅谕神乐观时仍在复述。清统治者则认为“祀典礼莫大于郊”,故依前明旧制,把祭天列为大祀,且居大祀之首。其典礼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祭天乐舞,也随着祭天典礼变动着、延续着。 祭天始于何时?宋人高承引《黄帝内传》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12.
女真人崇柳习俗源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人崇柳习俗是对北方民族树木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契丹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直接影响了女真人的射柳祭天习俗的出现.在反抗辽朝、凝聚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崇柳习俗在女真人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甚至在满族人的宗教习俗中依稀可见崇柳的遗风.  相似文献   

13.
徐栋梁  史丽 《满族研究》2016,(3):96-100
满族祭天之礼由来已久,但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前后的祭祀却有极大区别:前期祭天保留较多传统特色,尤其受萨满教影响颇深;后期祭天逐渐向中原汉文化靠拢,逐渐制度化、程序化、繁缛化.《满文老档》翔实而可靠地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登基时期多次祭天活动,以《满文老档》中的记录为主要佐证,对满人早期祭天的原因、仪式、过程、所用物品等予以考证,可以对满人早期祭祀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祭天是人类大多数民族都曾有过的礼仪。但是由于时代、观念、文化的差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清入关前,满族的祭天活动跟汉族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满民族原是元旦堂子祭天,汉族则是冬至圜丘祭天。清入关后,在祭天礼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清会典》上规定:“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国家礼制中,皇家祭祀礼仪的主要对象是天、地、人(祖神),祭地大典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典仪。"方丘"是古代祭皇地祇之坛,方丘之祭是国家祭地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项,属于五礼中吉礼(祭礼)的范畴。金朝承袭了中原地区的王朝祭礼,形成了兼具继承性和变革性的本朝方丘祭皇地祇之礼。笔者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并纠正了《大金集礼》中有关方丘祭礼史料的错误,继而对金代的北郊方丘之祭进行具体考述。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古代化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敬天法祖”,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李京《云南志略》即称:末些蛮“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这祭天当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产物,且男女均可参加,束缚甚少。但发展到明代以后,除祭天地之外,还增加了“王”(君王或木天王)。且只许男子参加。这反映了“王权”观念进入祭天大典,也说明了父系制度的确立与女权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天的崇拜源远流长。相传,舜曾在圜丘祭天。目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用于祭天的祭坛,是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时期的祭坛遗址。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历史 ,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 ,仅南朝陈一家。如此显得特别 ,其中必有缘故 ,而该朝祭礼活动中也颇有独特之处。《陈书》卷三《世祖纪》云 :(天嘉 )三年春正月庚戌 ,设帷宫于南郊 ,币告胡公以配天。辛亥 ,舆驾亲祠南郊。自西汉成帝时起 ,“祭天于南郊 ,就阳之义也” ,并以先祖及百神配之① 。此制为历代所承袭 ,陈朝亦然。“永定元年 ,武帝受禅 ,修南郊 ,圆坛高二丈二尺五寸 ,上广十丈 ,柴燎告天。明年正月上辛 ,有事南郊 ,以皇考德皇帝配 ,除十二辰座 ,加五帝位 ,其余遵梁之旧。……及文帝天嘉中 ,南郊改以高祖配”。陈后主嗣位 ,…  相似文献   

19.
沈弘 《中华遗产》2006,(1):144-144
天坛作为祭天之所,最后的使用者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914年冬至,他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尽管复辟帝制遭到了可耻失败,但在此之前,袁世凯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当时许多国外记者对这次祭祀进行了拍摄报导,也为后来的世界遗产——天坛记录了最后一次典礼。  相似文献   

20.
“剽牛祭天”仪式是独龙族最庄严最热闹的庆典,通过“祭天”仪式祈求上天的保佑,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独龙族人们吉祥如意,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