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231+233
泰山写意人物画就是以描绘泰山人物风情为主的水墨人物画,是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泰山美术特色课程"之一,它旨在以泰山人物为创作题材,试图在泰山写意人物的教学和创作中,宏扬泰山文化,展现泰山人独有的勤劳与智慧。其选材以能展现泰山地方特色的题材为主,并且要适合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2.
谁心里没装着一座泰山呢!不管是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 在我第一次到泰山之前,我的记忆里已塞了不少有关泰山的信息:杜甫的《望岳》诗,秦皇汉武的 泰山封禅,民间对妻子父亲岳父、老泰山的称谓,国泰民安、稳如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笃定泰 山之类的成语、俚语,用"泰山石敢当"镇邪之类的民俗……我知道,这都是别人给我的泰山。我 该有我自己的泰山,只要去泰山,我就会发现寻找到自己的泰山。  相似文献   

3.
上古时期是泰山早期文化形成期,在整个泰山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封禅作为这一时期政治生活里的一件大事,固定在泰山这一物质性标志中,从而使泰山成为民族圣地,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也积极地推动了泰山文化的多维发展。系统的掌握不同的时代特征下泰山地位的变化,将会对了解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郢 《民俗研究》2013,(6):61-67
泰山文化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次巨大转变。由于泰山国家祀典衰替,民间碧霞元君信仰兴起,促使泰山之上的活动主体由庙堂转向民间,由精英转向草根,民间力量实际主导了泰山文化的走向。故这一时期,堪称泰山“民俗山”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5.
叶涛 《民俗研究》2004,(3):100-111
泰山香社是指以泰山神灵为奉祀主神、以到泰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民间信仰组织。泰山香社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泰山信仰中民众进香行为的研究,离开了泰山香社则无从谈起。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姬秀丽 《沧桑》2010,(3):232-233,240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泰山神神通广大,能与天沟通、能治鬼、能生云造雨。诗人的泰山信仰带有鲜明的附势与媚俗色彩,这表现在诗人泰山诗的创作热情和描写内容明显受到皇室在泰山政治活动多少的直接影响并打着深深的国教——道教烙印,这种泰山信仰与诗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关,在他们心目中,泰山首先是一座政治山,其次才是神山。  相似文献   

7.
刘征 《百年潮》2002,(6):29-31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吴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8.
泰山坐落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它不仅自然风景雄伟壮丽,历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数千年来无数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到泰山或祭祀、或游览、或研究,给泰山风景名胜区留下了丰富的风景资源。本文以泰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对泰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做出初步整理分类。同时,依据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泰山风景区三条游览线风景资源现状做出相应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泰山是中华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山,它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的攀登游览.从远古到近代,人们对泰山的旅游活动一直延绵不绝.本文旨在叙述历代帝王与文人名士在泰山进行的封禅祭祀和旅行游历活动,他们在赋予泰山丰富的人文气息的同时,也为泰山留下了石刻、庙宇等历史古迹,成就了今日泰山旅游的鼎盛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泰山石敢当信仰和传说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2005年8月18日我们用百度搜索“泰山石敢当“,用时0.103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4000篇;同时用Google搜索,用时0.40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0800条,说明泰山石敢当信仰分布的普遍性.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对泰山石敢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泰山景区调整管理体制,门票收入重归管委会直接管理不久前,山东泰安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借鉴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对泰山景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将泰山门票管理处重新划归泰山管委会直接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泰山上下,石刻极多,历史悠久,年代连续,内容广泛,风格各异,可谓一座露天的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而其镇馆之宝,当首推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第一刻,开创泰山刻石之先河,是秦始皇的颂德碑。秦泰山刻石乃书法大家秦相李斯所书,李斯小篆不仅是"汉晋碑铭所从出",更是"古今所师";秦泰山刻石是大秦帝国结束先秦各国各说各话、各书各字的历史,实行"书同文"的典范之作和实物例证;秦泰山刻石是当今仅存的两通秦刻石之一,且是字迹  相似文献   

13.
周郢 《风景名胜》2016,(3):44-49
世界上最高的山,地球的第三极—喜马拉雅,形成于三千万年前,而泰山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从地质角度来看,泰山古老许多. 泰山与国家政权关系之密,社会影响之大,是中国其他山岳难以比肩的 大多数人对于泰山的认识始于“五岳之首”的名号,而这个名号的由来正是泰山文化与中华历史紧密相连的最好印证.早在上古时期,泰山便是重要部落的聚居地,尧舜时期已将岱宗作为巡狩四方(四岳)的首巡之地.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02,(6)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昊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15.
泰山唐代双束碑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重新移立于岱庙东碑廊中,这是唐代在泰山上所立碑中唯一遗存至今者(泰山大观峰上的唐玄宗《纪泰山铭》摩崖刻石不属碑类)。此碑原立在泰山脚下的岱岳观内(己圮,遗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泰山,当看到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游人如织的岱顶闹市把泰山的自然景观搞得面目全非时,他觉得失望极了。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07,(12):37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 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 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五岳独尊”。泰山成了群山中的“珠穆朗玛”。  相似文献   

18.
<正>泰山自古一直被视为神山、圣山、国之镇山,在泰山上举行的祭天仪式及在泰山下的小山举行的祭地仪式被称为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天神、地神报告自己功业的一种方式,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封禅泰山。明代皇帝虽未亲往封禅泰山,但对泰山却极为尊崇,有明一代遣官致祭达40余次之多,凡国之大事,或祈丰,或求雨,或祈子,或征伐,或嗣承大统,或元子诞生,都要祭告泰山,皇室宗亲更是频繁在泰山祈福祝告,  相似文献   

19.
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方泰山石敢当碑石,系年为"元延祐五年岁次戊午",经考此碑实为现存最早的"泰山石敢当"碑。这一发现,不仅可证实"泰山石敢当"风俗出现时间在宋元之际,同时也可据以推知其发祥地应在泰山附近。  相似文献   

20.
代洪亮 《民俗研究》2015,(2):115-121
泰山舍身是相沿很久的习俗,与舍身救亲、舍身成仙、魂归泰山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孝道的特别强调,从割股疗亲到舍身救亲,到泰山舍身投崖的极端行为愈演愈烈。明清时期的泰山舍身之俗,官方屡屡明令禁止,山东与泰安地方官员还积极进行贵生劝诫、筑墙阻隔等措施,也未能完全禁绝此俗。泰山舍身体现着传统孝道的扭曲,同时也折射着对泰山圣母神明的笃信与对亲人的挚爱,生命与信仰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