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广斌 《攀登》2000,19(9):79-83
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青海的发展不能再过分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必须积极推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制定全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 ,青海的发展不能再过分依靠自然资源优势 ,必须积极推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 ,制定全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相似文献   

3.
边疆开发即是使在经济活动中闲置的或利用程度不高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功效。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经济资源,也包括组织、政策等社会资源。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通过开发主体—人—的活动而实现,而人并非单纯的自然人,文化模式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衍射和内化的环节使人具有一定的思考方式、行动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以人的素质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大系统中,文化子系统能够通过信仰、社会规范等等引导或控制人们的经济开发活动。文化因素对清代西藏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是昭然可见的。  相似文献   

4.
听说过“绿色财富”吗?这个新名词是相对于由建筑物,机械等生产资本构成的传统国民财富来说,又叫做自然财富。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绿色财富核算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核算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然而,人才资源又相对匮乏,从而制约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纪之交,正确认识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加速我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一、人才资源的特点及人才资源开发所谓人才资源,是指各类各层次人才在各个行业的地位、职能、作用以及他们为社会提供的技能、智力、成果等。显然,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属于较高层次的精华部分。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第一资源,有其鲜明的特点:1、能动性。人才资源不仅是开发的对象和客体…  相似文献   

6.
现在,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并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融为一体。在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含量越多,其经济实力越强、经济技术创新能力越大、从而其商品和服务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越强,经济的效益越丰厚。简而言之,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不同于过去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是21世纪经济的先导、中枢和决定力量。目前,在世界上谁占领了高新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是强国和富国。知识经济的范围很深广,主要指的是六大类新科学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如电子计算机、通讯等;新能源技…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活动的潜在劳动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而且更需要具有掌握现代技术和技能的劳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是欠丰富的,劳动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相对短缺。新中国建立后的近50年里,西北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劳动者的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是西北地区工业…  相似文献   

8.
依据青海经济发展的特点,青海今后经济发展只能定位于追赶型经济类型。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围绕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青海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按市场需求定位、制订切合青海实际的人才开发战略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袁成达 《世界》2004,(7):12-15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的第五年,五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提出东资西进,正当其时。“东资”,指中国东部地区的资本,主要指东部地区的民间资本:“西进”.向西部地区转移进入。东资西进,就是指东部地区的资本源源进入西部地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开辟财富创造的新天地,开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马洪波 《攀登》2001,20(5):48-51
本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主线,系统分析了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和生产要素在形成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中的作用,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订必须放弃长期形成的单纯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习惯思维方式,而应通过制度创新、人力资本和住处化等措施组合生产要素,构筑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其信息基础不同。在自然经济社会,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是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城市商品经济社会,信息开始成为新的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驱动力在于运用信息的能力。"①西方城市社会之所以发达到今天的程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积累和发展出了一套有利于信息社会化的机制,其中包括了字母文字、印刷术和报纸的发展。因此,西方城市发展史研究,不能无视或忽略字母文字、印刷术和报纸及其所代表的城  相似文献   

12.
资源是一个国家、一定地区、一个系统所拥有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矿藏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通过人的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等。资源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办任何事业,第一要解决资源问题;第二,要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就有一个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大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昱 《攀登》2005,24(6):70-72
柴达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经济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意识教育,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和治理力度,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辽宁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有效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辽宁省民族地区科技人才存在总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科技人才资源投资少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等。为此,应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落实民族地区人才政策:建立和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制;形成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基础,并对自然资源基础产生一系列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基本内涵,即资源供需矛盾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资源稀缺与替代是对城市化自然资源基础保障作用的演绎与强化,资源综合优势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提出自然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包括三种类型,即资源开发驱动型,资源结构制约型以及资源环境耦合型。并从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促进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钟一  周涛 《世界》2004,(3):28-31
面对世界范围内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趋势的加剧,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出“高新区立市”牌,超前超强地实施投资环境优化战略、以资源聚集、产业升级和园区规模集约化为整体突破,拓展承接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孝德 《攀登》2014,(3):1-7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提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将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基于生态财富的生态经济新模式。生态自然资源理论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和新方向。从生态财富的角度看,青海省拥有无法替代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将生态资源产权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是青海省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明军 《神州》2011,(17):162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最具活力与潜能的生产力资本,是未来社会经济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共有的知识技能,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管理能力,它将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新型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和有效使用的思想及行为。现代经济形式下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资源问题,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赵明军 《神州》2011,(8):162-162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最具活力与潜能的生产力资本。是未来社会经济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共有的知识技能,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管理能力,它将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新型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和有效使用的思想及行为。现代经济形式下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资源问题,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宏岩 《攀登》2002,21(5):85-8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极其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