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地生长,成为襟江人不懈的追求。襟江小学的学生"人人种好一盆小植物"、"人人参加‘科技六小活动’"。通过组织、引领、展示、评比,襟江人建设出实践性强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不只成为"小农民,,、"小匠人",更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做生智,行陶情"成为襟江学子最响亮的口号!、丄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书院式”课堂,是指根据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以“完整人的培养”为目标,借鉴古代书院的教学文化特质而构建的既弥漫着古代书院气息又彰显着时代特征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60多年前的襟江书院。纵观襟江书院的历史,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襟江先贤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也感受到了今日襟江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认为,在教育步入现代化的今天,重温古代书院历史,从其办学宗旨、形式等方面汲取营养,以濡染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的"江"并非当地汉语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因素不断交织的产物。历史资料表明,高句丽、新罗首先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使用了"江",后来的渤海,从高句丽继承了"江",并将其推而广之,使得"江"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格局初具规模。后经几番"江""河"拉锯战,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当然,在东北地区"江"的形成过程中,汉字的使用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昔之南通州属于"大越小吴"的地域,古人雅称静海、崇川、紫琅。位于长江口的南通具有"襟江带海,三面皆距川"的特殊地理形势,自然在经济生活与民俗风情中形成独具一格的钱俗语,《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等明清文学古典名著中,富含钱文化韵味的火树银花名色多多,如"金盏银台""银蛾金弹""迭落金钱""滴滴金"等与之相映成趣印证互动。铜钱的俗语歌谣和以金钱命名的风味小吃江南把拿薪水叫"关饷",将钱  相似文献   

5.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部的"聚宝城南",是市政府规划的"闽南文化生态区"的一个试点项目。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聚宝城南在泉州城市化中的历史隐喻以及"文化生态区"的前景及其与"美丽社区""美好生活"概念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都市化进程及地方生活世界的民族志来揭示当地精英叙述中"文化生态"口号的真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聚宝城南,当地人的生活世界是由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物诸人文关系构成的整体。这一生活世界包含的符号和实践系统与文化生态园区设计中的所谓"文化生态"之间存在着鲜明差异,所谓的"文化生态",缺乏生活世界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6.
莆田古城历史沿革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莆田宋代建城前、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显示,一方面莆田古城具有"枕山襟水、山水营城"的自然环境格局,以"揽山入城"的山城关系、"一水穿城"的城水关系和"曲直相汇"的城垣营建为代表;另一方面,莆田古城体现出了"治中为要、传统礼制"的空间布局,以"一轴重城"的空间格局、"一庙双学"的礼制布局、"军政共治"的行政中心为代表。通过对莆田古城的剖析,阐释研究古代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解读古代城市布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城市营建文明。  相似文献   

7.
正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襟陇带蜀,为汉江的发源地和古蜀道必经之地,素有"蜀道明珠"之美誉。宁强县过去叫宁羌县,新县名还是民国大家于右任先生给改的,寓意为"安宁强固"。据考证,于右任除了为一些饭庄题写过店名,给地方改名题词,还是唯一一次。宁强文化最炫目的色彩,当数羌族文化。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以"羌"命名的州、县,惟有宁羌。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陕南羌民田九成起事,据川陕险  相似文献   

8.
"六朝古都"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战国时,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始置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废六国故邑,在东巡时改金陵为秣陵。此后,建业、建邺、建康、应天、南京、天京,都曾是这个城市的名字。这里,山水城林交相辉映,人文景致相得益彰,"人物俊彦,文学昌盛"。  相似文献   

9.
自秦末修建灵渠,发源于大容山而流入北部湾的南流江,凭借水路连通中原的独特优势,以"三渡"(郡府城西门古渡、总江口渡、上洋江渡)"六港"(乾江、大风、三汊、永安、大廉、英罗港)"三道"(伏波运道、廉州水路、西南海道)的格局,构建海上丝路始发港内陆"黄金水路通道",在汉至明清各时期的军事、商贸、外交、文化活动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0.
<正>回鹘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裕固族的共同祖先,为Uighur之音译。所谓"回鹘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回鹘及其先民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学界通常概称为"回鹘历史文化研究"。"回鹘学"一词的使用,首倡于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杨富学研究员。杨教授新近推出的《回鹘学译文集》《回鹘学译文集新编》,可谓这一学术思想的贯彻。《回鹘学译文集》作为郑炳林、杨富学两位教授联袂主编的《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2012年由读者集团旗  相似文献   

11.
唐代文化的成就堪称无与伦比,以音乐而论,其气象万千的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与转折点,它的音乐美学思想亦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唐代乐艺中饱含的美学思想不单由音乐自身来表达,很多辅助性的表达方式更为音乐直击人们的灵魂大开方便之门,使得人们超然"出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呈现出逐渐由信仰考察到文化研究再到学科构建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即突破了以往侧重于祭祀、祈福等民间信仰和民俗民风的考察,更加注重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妈祖学"的设想。2013年,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组织编著的《妈祖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便是针对"妈祖学"这一新的学科构想的系统性阐述。该书首次明确了妈祖文化的范畴,即"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上)黎里,南社巨子柳亚子先生故里,我的家乡。位苏州吴江东南,东望上海,南与浙江嘉兴接壤。现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与同区的同里、震泽一起以"江南古镇"身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黎里,古为"梨花村落",清代袁枚一见钟情,挥毫题咏:"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主干市河东西向三里有余,如一条游龙穿镇而过,故黎里又有"黎川"别称。邑人徐达源于嘉庆年间著《黎  相似文献   

14.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16-17世纪,又因朝鲜王朝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开始了成为界河的历史。18世纪之后的中朝勘界活动,更进一步确定了图们江上游"江源"段界河。显然,图们江历经五、六个世纪最终完全成为中朝界河,正是朝鲜王朝长期在其东北方积极开拓经营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明朝的统治者们对此却始终处于"淡漠"甚至是"忽视"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枧坝古镇是现在枧坝镇政府所在地,有古称鳖水的芙蓉江上游穿镇而过,是古盐道上的重镇,还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寻访、研究和进行旅游开发的地方。2012年9月,笔者应绥阳县政协邀请,陪同夜郎文化研究专家、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员王德埙先生一行,到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绥阳县枧坝镇考察秦汉鄨邑文化,并寻访了枧坝古镇。悠悠鳖水流古韵枧坝古镇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条从古镇中穿过的河流。这条河流是芙蓉江正源的上游,离位于宽阔水原始森林边沿的芙蓉江源头杉木箐水库直线距离不过一二公里,在古镇还有多条小溪注入河中。  相似文献   

16.
水西庄是清代雍正元年由盐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在天津城西五里的郊外依傍南运河辟建的一座私家园林,造园技艺位居津门园亭之冠,为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既具有北方园林的恢宏气势,又不乏江南园林的清新雅韵,园林意境深邃,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宗旨。水西庄文化活动空前昌盛,成为当时津门儒雅文化之圣地,影响波及大江南北,对天津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艺"具有久远的历史、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与复杂深厚的社会关联性,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体现出现实存续的迫切性,并富有民族文化"源"与"流"的内涵,与传承、涵养民族文化创造力密切相关。在"新文科"建设布局中给予其学科的独立性,改变既往分割、附属的设置格局,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展开符合普遍规律、对接现实需求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江苏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出土青铜块,适时产生社会宣传和教育作用,值得深入思考。为此,在当代钱币学、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需要多角度透视该批具有明显特点的货币遗存,初步了解作为流通货币的青铜块与古城址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西周时期江淮东部沿海襟江地区商品交换的历史面貌,进而管窥该城址的功能性质及其社会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辨前人有关"府江"得名缘由及其所指桂江河段的不同观点,从政区变迁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府江"或在元大德五年(1301)平乐府的设立后而逐渐得名;明前中期,官府以"府江"为名设置府江兵备道,"府江"的地理范围因府江兵备道的辖区而扩大到整条桂江河道,也因其辖区变迁而缩小至平乐府境内。至民国初年,平乐府被废,使得"府江"这一名称失去现实依据,"府江"因而改称"抚河"。广西"府江"得名及其地理范围的变化,当是河流自然地理、政区设置与人类地理认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区设置这一制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或可为解析广西左、右江、浔江等河流名称的历史变迁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