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曹振中 《纵横》2011,(7):13-16
习仲勋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是亿万群众所敬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有幸曾在习老身边工作,参与编写《习仲勋革命生涯》、《怀念习仲勋》等书,他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感动和深刻的教育令我终生难忘。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将记忆中习老的事迹一一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据说,看过2000年5月14日的《实话实说》节目的,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感动于美国人丁大卫,其实重要的不是因为他是美国人,而是在这个物欲社会中安于清贫、坚守自己做人的良心、坚守自己理想的精神。那天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是很诚恳的样子。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1995年,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们的喜欢,后来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丁大卫不是…  相似文献   

3.
章寒峰  项阿娇 《神州》2013,(3):142-142
他是一位有个性的年轻教师,思想也颇具深度。一次,与之闲聊,话题不知不觉地扯到了新一轮的课本上。他说:"我觉得先前读小学时的那些课文挺好的,如讲爱因斯坦故事的《三只小板凳》,富有教育意义富有启迪功能,耐人咀嚼耐人寻味。而对新一轮入选的有些课文委实不敢恭维,像《西门豹》,那么  相似文献   

4.
《如梦之梦》下半场开场前30分钟,五号病人已经“睡”在了舞台上。在他的梦中,第一个观众进场,然后足第二个、第三个……不多时,观众席便几乎坐满了。胡歌说:“然后,我的梦结束了,观众的梦开始了”——那部话剧中,他是“五号病人”。  相似文献   

5.
刘春艳 《神州》2011,(4X):62-62,6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打工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许多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因而出现了一个新型的较大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教养、监督、关怀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敲出题目这几个字的时候,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是教育?泰迪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为泰迪庆幸,他遇到了爱他的老师;我也为这个世界庆幸,世界又多一份爱心的延续……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存着的确是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那天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脸上长痘时,便停止默写,用手捧起孩子的脸仔细察看,询问他是否不舒服,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当他发现有同学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  相似文献   

7.
6月2日早晨还没起床,就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说有一篇叫《十三亿分之一股东》的博文,“令人感动”。发短信的朋友常为《人民日报》写文章,对舆情有独到的把握,“令人感动”的用词也令我感动。而“股东”一事,也是我的疑难问题,我觉得我有时还需要警惕自己产生股东“错觉”,避免在文章中给人以“僭越”嫌疑,但“打工心态”似乎也拿不上公共台面,好生纠结。  相似文献   

8.
<正>非常荣幸,在永生兄《中国货币史话》出版之前,与他曾就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研讨,深为他好学的精神感动。实际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识永生兄,就因他对于西域货币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新疆钱币的认识十分佩服,而为人热情,精力充沛,满身总能看到新疆的阳光,则是我对他的最早认识。后来又读过他的《新疆历史货币》、《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两部著作。也恰如李学勤先生对王永生的评介"于其勤奋努力有深刻印象。"《中国货币史话系列》分为四部,精细地构架了中国货币史,之一是《钱币史话》;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李慎之先生逝世五周年,时间早已远去。我与他既不是深交,也不是同辈,只是因为他的言谈风貌光照后人,尤其是他一篇《国庆独语——风雨苍黄五十年》感动过无数人,有一件事至今难忘,我想应该公示于众,以告慰崇敬他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陈军     
思语 《收藏家》2004,(10):i001-i002
我去年秋天才认识陈军先生,看过他一些作品,知道了他于花卉,翎毛和许多的小动物有种偏爱。因为画由心生,是画家心中感动的释放,所以别人读画时才会读懂,才也会被感动,我感动于他的生活态度,那种细腻和倾注,绝不敷衍、草率的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1.
我和明方的婚姻从三条约定开始,即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这是我俩的共识,也是我们婚姻的座右铭. 我们于1980年1月17日结婚,3月份,他专门回了趟农村老家,把母亲接来与我们同住.正如他在《母亲给我的家教》一文中所写,他的母亲、我的婆婆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们一直亲如母女.  相似文献   

12.
手里捧着书享受午后的阳光,最美好。之前还特地去洗了个澡,泡了一杯菊花茶,因为我觉得,干干净净的书自然应当干干净净地去读。想起金圣叹评《西厢记》时写道:“必扫地读之,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也;必焚香读之,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也;必对雪读之,资期洁清也;必对花读之,助其娟丽也。”对于周国平的书,我心中的神圣虔诚也几近如是了吧。周国平,我非常非常欣赏的当代哲学家,从一开始读他的哲理散文《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到后来的真情感人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再到今天这本《岁月与性情》,我由衷地感叹。周国平,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才华,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都深深让我折服,太容易,太容易就能激起我的感动、我的敬仰、我  相似文献   

13.
赵晓兰 《环球人物》2014,(12):90-92
正他的亲情、爱情、婚姻无不充满了缺憾,只有歌声才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亮点当王杰的歌声在耳畔响起,你会被卷入一种独特的气场之中。《一场游戏一场梦》中缘分无法接续的惆怅与失意;《安妮》中呼唤爱人的撕心裂肺;《英雄泪》里那份孤独英雄的悲情、潇洒和不羁;《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里面对命运的彷徨失措……他的歌声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家张扬与他的小说《第二次握手》曾经深深地感动过中国的一代人,他也是建国以来跨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桩文字狱冤案的主角。我和张扬既是笔友,又是挚  相似文献   

15.
杨冬梅 《沧桑》2014,(2):218-219,221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他的时代的生动的象征"或"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美国梦是贯穿于他的作品的重要主题,曾经象征了美国人积极主动的精神追求以及拼搏进取的奋进态度。本文分别以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夜色温柔》三部作品来探析菲茨杰拉德所描述的美国梦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非常喜欢你们的《好家长》杂志,是一位忠实读者。贵刊的《家长学校》《我与父母》《成功家教》,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栏目,其中很多文章让我感动,让我受益。在此,我也想跟您交流一下我的家教经验。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是一位既喜欢参加文体等社会活动又喜欢安静独处的极热爱生活的“女孩”,其实我已是一个十三岁男孩的母亲了。初为人母时兴奋地渴望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好最美的图画,没想到孩子生性冷漠、暴躁,真的让我头痛。孩子的父亲缺乏家庭责任感,所有的难题都要由我一个人来考虑解决,沉思过后我开始为心爱的儿子设计并实施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一点一滴地教他真、教他善、教他美,教他成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是有益的活动,我都陪他玩;有益的书,我都让他读;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我都让他听、看;只要能启发他的话,我都跟他说,努力地纠正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这个名字,我很早就已熟知。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我于1943年底和1944年初先后读到。后来陆续问世的《李家庄变迁》、《三里湾》和《灵泉洞》(上部)以及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金锁》、《锻炼锻炼》等,我都读过。我十分喜爱,有的甚至读过不止一次。赵树理作品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描写,对农民心理的入微刻画及其通俗易懂,在广大农村受到普遍欢迎,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8.
刘雪奎 《神州》2011,(3):9-9
一、“许氏”精神与信念 一部《士兵突击》,让我们认识了许三多,剧中的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一个自卑、懦弱被动、沉闷自闭的农村娃.但同时又执着、坚韧、诚恳、团结憨厚。  相似文献   

19.
王珊珊 《神州》2013,(17):51-51
苏霍姆林斯基,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将一生心血灌注于教育事业,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本人也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30多年来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晶,这本书包罗万象,从智育及六种教育影响的合力等反面诠释教育。本文旨在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及出现的某些教育现象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教育思想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一些更适合当前教育实践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将一生心血灌注于教育事业,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本人也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30多年来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晶,这本书包罗万象,从智育及六种教育影响的合力等反面诠释教育。本文旨在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及出现的某些教育现象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教育思想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一些更适合当前教育实践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