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南的夏天     
正热江南的夏天是热腾腾的!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像是下了火一样,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让人恨不得头顶西瓜皮,脚踩大凉席,左手冰淇淋,右手冰凉茶,腰间挂个电风扇,睡在冰箱里过夏天!每天吃过午饭,就觉得特别困,昏昏沉沉地不想动弹。人们躲进空调房间里,非不得已绝不出门。雨江南的夏天是雨嗒嗒的!特别是在进入盛夏前  相似文献   

2.
水冬青 《旅游》2012,(4):56-5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吟诵着唐诗宋词,在如丝如网的缠绵春雨中,我再一次走进婺源,走进这片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3.
烛灯是一种美好的意象,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又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段段美好的场景,一幅幅美好的画卷,离不开灯的点缀、装饰。灯具作为灯的载体,是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杰出艺术思想,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感受造型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都留有规模不一的陵墓,著名的有秦始皇陵、茂陵、乾陵、明十三陵、昭陵、清东陵等,而唯独元朝的皇帝没有给后世留下一座陵墓,"元朝皇陵无觅处"成为一则千古之谜。古代的皇帝对陵墓是相当看重的,"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使得很多封建帝王自登基那天开始,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为自己修陵墓,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修陵历时53年,《晋书》中  相似文献   

5.
正碧溪阡陌,蝶如潮涌,绿丛花间,起舞翩跹。寻觅拍摄群蝶是我最具挑战性的方案,年复一年的拍蝶路上,虽说"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却在"十里崎岖半里平"的一处处浅溪、山石瀑布处,数不胜数的群蝶,漫天飞舞列阵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似梦中相识,不!应是"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在原始森林已走了20多里山路,此时"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  相似文献   

6.
宗喀巴心咒的念颂声低沉,曲调优美,听起来似有似无,却又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我迷醉于这声音的穿透力,它们起初只是从大昭寺院内飘出的丝丝声音,不久就和广场上万人的低吟融汇在一处。  相似文献   

7.
黄海霞 《神州》2011,(3):34-38
讲述她的故事,我想从一幅画开始:似在寒夜,又在风中,一位少女的整张脸被阴影遮盖,看不到任何表情,少女的背后是如花旋舞的背景,文字与箭头标示着从"轮回"到"转世",接着是另一幅图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诗人袁枚曾在诗《苔》中有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便是苔藓的一种,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处,无人问津,可它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意向,即便无阳光普照,依然释放着青春,将自己的魅力绽放。我们常为自然之美所倾倒,古树参天,碧水苍穹,莺飞燕舞,而往往忽视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亲近的袖珍"小矮人"——低调不争的苔藓植  相似文献   

9.
吉定 《文献》2001,(3):278-280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璠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均因袭了此说.  相似文献   

10.
正大唐的某一天,从谂禅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这个"吃茶去"既平常又深奥,恰如赵朴初所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能否觉悟,看你吃茶的功夫了。朝鲜和日本僧侣在中国学佛之际也学会了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经常出现“省恐”一词,其义颇为费解.如第七十七回云(引文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琴童)到各房里,并花园书房,都瞧遍了,没有(西门庆).琴童在大门首扬声道:“省恐杀人,不知爹往那里去了,白寻不着!大白日里把爹来不见了.……”台湾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中说:“‘省恐杀人’一词,在此上下语中不知何意?似为一般人的口头语,但喻意实难揣测.留此以待知者.”又如第二十八回云:  相似文献   

12.
正宋武帝的一生充满传奇:在出身方面与刘备很相似,都是所谓"汉室宗亲",家族都衰败了,年少时都卖过鞋;在历史贡献方面与曹操相似,分别统一了南方和北方。不过,刘裕在后世的影响力和评价似乎比不上曹操和刘备,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从"卖鞋郎"到猛将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著名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相似文献   

13.
<正>《宋史·林光朝传》云: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近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倖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拙,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12862页)"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拙"句有两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封面简介     
《收藏家》2013,(1):1-1
底径12.5、高8.8厘米。紫星阁收藏。"豇豆红"属于铜红釉瓷,是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官窑仿永宣霁红釉的衍生品。"豇豆红"不是正红,因其红中带绿或者绿上晕红,又有美人醉、桃花片等称谓,故清人洪亮吉诗中云:"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铜锤花脸"这个京剧名词。它究竟是什么,恐怕非梨园行、票友和戏曲爱好者难解释清楚了。不过了解一下,也是对京剧国粹的一种支持和弘扬。京剧花脸是行当"净"的俗称。花脸又分大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摔花花脸……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唱  相似文献   

16.
臾子 《文史月刊》2009,(4):53-54
贵州安顺关索岭的一处红色岩壁上,留有许多符号,大者有人高,小者如斗,似文似图,若篆若隶,非凿非刻,参差错落。这一幅天书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千古迷案,一时引起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最接近史料的一种说法,是天书为明朝初年明惠帝朱允蚊所书。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雍正皇帝下旨抄家,曹頫成为钦犯,曹雪芹也因此失去了科举进身的机会,更无法成就匡时济世的大事业。于是他将满腔的惭恨孤愤,化作一部以"大旨谈情"为幻笔的盖世奇书——《红楼梦》。虽然作者自云"无朝代年纪可考""毫不干涉时世",但又云"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相似文献   

1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勃 《民俗研究》2002,(2):81-89
早就听说鲁南、鲁西南有四月初一拜麦芒奶奶的习俗,只是无缘得见。不料2000年“五一”期间到位于山东省微山县赵庙乡王庄村的婆婆家去探亲,恰是农历四月初一前后,竞得以目睹了这一仪式的全过程,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相似文献   

20.
唐重牡丹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几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