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然之美     
《中华遗产》2011,(11):12-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美,美在“顺应天常”的规律。美在“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在“惜生爱物”的伦理,美在“寡欲节用”的矜持。而这种价值观,我们曾经有过。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故乡怀旧小说在浑朴自然、恬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富于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江苏水乡“民俗风景画”。以作品《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解读汪曾祺小说中所营造的民俗风情的诗画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3.
青春旅行文学作为旅行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体裁样式和发展趋势。以《下一站·济州岛》为代表的青春旅行文学作品蕴含“自然之美”、“体验之美”与“记录之美”等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物天地》2020,(4):38-43
安吉馆自然艺术馆以"美哉自然"为主题(图一),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两大部分进行展示,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两个信息视角,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各种视角来表现来自于自然界的万千景象,引导公众展开从欣赏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到主动去呵护自然的历程。展览以"宇宙·万象"开篇,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开启观众领略自然之美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端的是能令人动情的图画,一片生机,满目葱笼,自然之美、风情之美、理趣之美,色彩之美扑面而来,绝似一首首赞美大自然,咏唱生命的小夜曲,发自肺腑,皆入诗境.其美甚矣——这就是刘炘的绘画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黄成新 《神州》2012,(24):45-45
见证了印象派由萌发走向胜利结局的唯一印像派画家,伟大的油画色彩天才莫奈,留给后人的多彩画面,至今不可磨灭。本文分别从自然之美、平实之美、表现之美、激情之美、辩证之美、交响之美等六方面重新解读了莫奈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相似文献   

7.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8.
周晓晶 《收藏家》2010,(10):31-38
中国古代玉器上颜色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呈色、自然沁色和人工染色三种情况。中国古代的"玉",是指"石之美者",包括的材质种类很多,每一种材质都有多种天然形成的的颜色,即自然呈色,如和田玉就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玉色品种;古玉在长期瘗埋于地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张传伦 《收藏家》2002,(12):59-62
“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居室厅堂的风雅绝俗,端赖千奇石的点缀,古人的这一番话,说尽了“室无石不雅的道理”。从古至今,国人于园林的构筑、居室的调停,无不以能体现自然之美为最高追求,大自然中自然的物质形态,最可恒久直观的是奇石,洼泓易尽,而一峰一石  相似文献   

10.
靳章军 《神州》2012,(19):81-81
纵观历史,横看百科,语文给予其他学科工具性作用,但它不仅停留在工具性质上,还具有语文独特的魅力——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0,(10):51-51
《诗经·小雅》中一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短短八个字诉尽清冽恬然,每每读起都令人心醉不已。而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这份自然之美竟已“成追忆”,方才意识到环保低碳早已迫在眉睫。只可惜当“你今天低碳了吗?”沦为一句不痛不痒的标语口号.有太多人在为之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2.
黄河奇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黄河文化园地里的一颗璀璨的艺术珍宝。 黄河奇石之所以美,首先在于它采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养自然之禀性,抱朴守真,妙趣天成,自然、真实而不做作。不像其他石,虽然也很美,但人工雕琢的痕迹很浓。黄河石不论质地、形状、色彩、画面都是自然天成,没有丝毫人为的斧凿刀工。正因为如此,它才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其次是包容万象。黄河奇石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石中有万古苍穹,石中有千秋云月,石中有六合乾坤,石中有碧落千畴;拳石之内气象万…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2,(12):100-103
最美生态景观奉化滕头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是引领中国农村的先锋。别出匠心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自然与人类的巧妙结合,演绎成现代都市的一首田园牧歌。它让居住其中的人尽享生活之美,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4.
天地大美     
天地大美——取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句。从庄子原来探讨顺应自然之道的句子抽出来的这四个字,却如此精彩地写出那种美到极致的意味,这种美宏大、宽广、悠远,而将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大好河山时,那种对故土浓烈的赞美和热爱情感便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15.
沙鑫 《南京史志》2022,(13):31-32
<正>大自然不仅是一本活教材、活资源,更像一位能激起幼儿无尽创作潜能的好老师。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激发幼儿创作之美,具体做法如下:一、走进自然——感受美、理解美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播种美的种子。幼儿美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夸美纽斯曾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通过郊游、亲子远足、校园写生、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0,(35):53-53
《诗经·小雅》中一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短短八个字诉尽清冽恬然,每每读起都令人心醉不已。而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这份自然之美竟已“成追忆”,方才意识到环保低碳早已迫在眉睫。只可惜当“你今天低碳了吗?”沦为一句不痛不痒的标语口号,有太多人在为之摇旗呐喊,却太少人为之付诸实践。岳飞有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心存环保者方能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7.
端的是能令人动情的图画,一片生机,满目葱茏,自然之美、风情之美、理趣之美、色彩之美扑面而来,绝似一首首赞美大自然,咏唱生命的小夜曲,发自肺腑,皆入诗境,其美甚矣——这就是刘的绘画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细品之,其技有三:一曰:色彩斑斓,满目丹青。传统中国画用色亦有重彩,但以青绿描金为主。刘用色大胆突破传统,放笔点染,色彩丰富而响亮,厚重且滋润。相信完全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师造化耳。二曰:方正构图,气象饱满。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艺术。刘早年曾涉足水粉、水彩、木刻等西画,因抒发胸次之需要,基…  相似文献   

18.
刘世存 《神州》2011,(27):98-100
书法之美是来自自然之美和人的意识形态的情感形象之美。鸟兽的爪印蹄坈,是自然界中原创的具象事物的踪迹特征,它是人找到了能够暗示和标识人的情感意象的形象。客观自然的形象在经过人的想象和改造形成精神化的再造自然,并逐步抽象为书法符号,历经长期的变革与创新又逐步升华到了书法艺术。继承守恒书法艺术的本体、客体及时代性特征。领悟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存在规律及发展规律,以书法理念探索创造书法艺术。在书法多维空间特征的美学原理中达其抒情写意,不断的从客观事物形态中汲取美的元素进行抽象凝练,至极线条的构架来完美书法的抽象型质。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中的风景画之美,是人对自然爱的结晶,一幅好的风景画应是气氛、情调、意境的完美体现。风景美是永恒的,因为自然是永恒的,让我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表现自然美的乐趣吧!  相似文献   

20.
伍振 《中国西藏》2013,(3):74-79
大美的青海,有太多的或人文和自然景致,雪域高原,孕育出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之藏传佛教文化,有人告诉我,你不能错过"天使的一滴眼泪"青海湖,更不能错失了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缘分。一场小雪把西宁妆扮地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