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法国伯希和的名作UnOuvrageSurLesPremiersTempsdeMacao,其正确的汉译应为《一部论及Macao(马交)起源的著作》。冯承钧遗稿摘译了其部分,把“Macao(马交)”误译为“澳门”,将题目误译为《澳门之起源》,由此导致了其内文也有一系列误译。戴裔煊受此影响,曾对伯希和“Macao说”有误解。今人沿用此说,遂至一误再误。但事实与此相反,伯希和对澳门史的研究,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论述了中葡关系的发展历史和葡萄牙殖民者如何窃据澳门、骗取对澳门的“永驻权” ,以及澳门问题的来龙去脉与解决的历史过程 ,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倪倩 《世界》2012,(6):92-101
提及澳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奢华和光鲜。然而,在这们的光环之下,你是否已经忽略了它那被烈日晒得发烫或者浸染了细雨后清新的青石板路,是否已经无暇在百年的老榕树下驻足,是否已经忘记了那融入小城骨髓里的千年古事。  相似文献   

5.
周建忠 《东南文化》2001,(11):49-51
关于《离骚》“求女”喻义,异说歧解甚多,似乎已成不解之谜。概言之,大致有十说。或同一学者对“求女”问题不一其说,或拘执一说,力贬他说。究其原因:对创作方法的理解不同,理解的范围不同,理解的对象不同,参照系数不同。而“求女”之释,还涉及到对屈原生平事迹的考释,《离骚》写作年代的确定、《离骚》创作方法与背景、原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说“璧”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被称为“璧”,已经使用两千多年了。像璧的环形玉器在古玉中还有“瑗”和“环”。孔大的称瑗,孔小的是璧,孔的大小介于璧和瑗之间的称为环。《尔雅》有一个区分“标准”,即“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字指玉璧两边缘的宽度;“好”指中间孔的直径。  相似文献   

7.
说“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玄鸟、帝、商、汤四名是相通的,“商”是成汤灭夏后建国才有的国号,“商”音由“汤、唐”来,字形由帝(玄乌)来。商族自建国后一直自称“商”,武王克商后,周人才改称“商”为“衣”、“殷”。  相似文献   

8.
说“口凡有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卜辞中屡见“■(即《甲骨文编》151页第6行以下所录之字)凡有疾”之语。“■”当从徐宝贵说释为“肩”,“凡”当从唐兰说释为“同”。“肩”字古可训为“克”。“肩同有疾”,意即能分担王疾,反映了古人认为尊贵者的祸咎能移给臣下的想法。卜辞中还有“克兴有疾”之语,应与“肩同有疾”同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2,(2):41-41
朱元璋早年参加郭子兴的队伍.靠杀人放火而起家.因此特别忌讳人家拐着弯子骂他是“贼”,他对“贼”字的警惕简直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给人当枪手,  相似文献   

10.
春风 《福建旅游》2005,(5):32-33
澳门人崇尚礼尚往来,将一些既是风味零食也是馈赠礼品的小食品之类统称为“手信”。比如,杏仁饼、牛肉干、猪油糕、光酥饼、姜糖、花生糖……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对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初到中国广东沿海时所占据的第一个据点的考证,包括中葡双方和第三方对葡人侵占中国海疆第一个据点的地望和行为的记载,中国文献上所称被占据地“南头”的地名,地望沿革和性质分辨,对我国学术界3种主要误解的评论。对“南头”考证为南头岛。论证西方人所谓的Is.Tamao及其汉译“屯门岛”就是南头岛。  相似文献   

12.
说“会”     
王绍峰 《民俗研究》2003,(2):160-164
“会”,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类似庙会、集市的意思,指人群大量聚集并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会”的诸多义项只有第26条与此相近: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的意义已经有了发展,并非一定与进香朝神有关,本文以为“会”的这个意义正是来源于“赶会”这个民俗,而赶会的民俗又源自佛教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访澳诸君,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景点,众多的澳门旅游指南中,也没有介绍过它的身影;但老报人、原《广州日报》副总编谢烽旅澳,首选的参观目标便是这块顽石,因为它跳动着一颗爱国心。  相似文献   

14.
方辉 《南方文物》2010,(2):68-72,67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来自于现实中的事物,用实物解读文字是有效的方法。方辉《说"雷"及雷神》一文可谓以物解字的代表作。甲骨文中的■(申)字,先前的学者大多都认为是闪电的形状,并以此为基础考释相关文字。方辉:《说"雷"及雷神》认为所谓"■"(申),为雷公的侧视形象,由此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雷"字乃像雷公击鼓之形。雷公的原型为猴,而猴与申字相联。作者利用大量考古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了缕析,将申、雷(公)、猴之间的联系,从商代卜辞到秦汉典籍、图像,一一罗列出来,做出了可信的分析和推论。在古代文献中,雷神的形象变化较多,鸟、猪、熊、龙等都曾作为雷神形象出现。但雷公为猴形的记载很多,民间流传也很广,《酉阳杂俎》描述雷神"忽骤风雨,有物堕如玃,两目睒睒。"《客中间集》也说"霹雳之中,亦有物焉,其形如猴而小,尖嘴肉翅,雷收声后,亦入蛰。山行之人,往往多于土穴中得之,谓之雷公"所以,将申、雷公与猴联系在一起十分可信。雷神在历史早期的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随着宗教信仰和神灵系统的发展,雷神地位逐渐下降,但商周时期雷神地位依然十分重要。商周时期大量云雷纹,大家虽然相信其中含有宗教方面的意义,但都提不出具体的解释。如果方氏的结论成立,那么对于认识商周信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说“逆袭”     
近年流行的“逆袭”一词来源于日语,主要表示反击、还击的意思.其在沉寂百年之后迅速复活并流行,与其自身特有的新颖性、生动性、模糊性、丰富性特点有关,也与当今社会不断觉醒的平民意识和发达的网络媒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也说“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字甲骨演变考察,“商”字的初始系来自对史前陶鬹的象形,与商人的鸟图腾信仰有关。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连城冠豸山是以其山雄奇、水幽秀而闻名八闽,那么冠豸山下的培田古民居群,则是以其精湛的客家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声名鹊起。最让人感受的是男性气息,如大夫第、官厅、济美堂,桅杆、石雕、门楼、牌匾,无不都透着一股阳刚之气。这里的每一幢古民居都有一个悠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成都文物》2006,(2):58-63
  相似文献   

20.
1996年的某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门楼张村,发生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寿星过大寿”的大事。老寿星孙静,当年95岁,可谓乡里的最高寿者。她的一生经历了大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朝代,也几乎与20世纪齐头并进。老人家一生辛劳,养育了五子一女;如今已四世同堂,花团锦簇的足有50多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