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全面的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加确定南朝石兽与东汉石兽之间具有承继关系。南朝石兽呈现出非常清楚的分组现象,南朝石兽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造型系统。对南朝石兽的类型学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南朝石兽复杂内涵及其渊源等问题不应忽视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据笔者实地考察,南朝陵墓石兽根据造型特征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A型(图一):(1)头上有角(一角或两角);(2)脊椎凸起;(3)颔下有长须;(4)形体较长;(5)身有双翼。B型(图二):(1)头上无角;(2)脊椎下凹;(3)颔下无须;(4)长舌外吐;(5)形体较短;(6)身有双翼。A型石兽常置于帝陵神道。  相似文献   

3.
~~潞简王陵石刻群石兽简释@苏德荣$新乡市潞简王陵博物馆!河南新乡453011  相似文献   

4.
贾璞 《四川文物》2012,(5):48-55
目前发现的最早狮形石兽属东汉时期,造型基本上为狮首翼兽。本文根据现存的狮形石兽资料,将东汉时期狮形石兽分作两期,即安帝至桓帝时期、灵帝至献帝时期。在此基础上,探讨狮形石兽在造型上的演变,进而探讨其造型特点与渊源。  相似文献   

5.
秦臻 《文物世界》2010,(3):28-33
<正>东汉时期墓前石兽中,有一些与雕造这些作品的石刻工匠相关的简单题记,如"缑氏蒿聚成奴作"、"刘汉所作师子""、孙仲乔所作羊"等;另有一些则刻铭于同一墓地其他建筑或墓碑题刻当中,如"孙宗作师子"等,为我们了解当时这些石刻工匠及石雕制作技艺的初步信息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6.
南京和丹阳有多处南朝皇帝陵墓,陵前均有一对石兽。宋齐梁陈各代的虽有些区别,但基本特征相同:张口露牙,粗尾利爪,身有双翼,其中一只是独角,一只是双角。唐《建康实录》称此石兽为“辟邪”,《南齐书》和《梁书》则称为“麒麟”。近人则各有说法,比较通用的是称独角为“麒麟”,双角为“天禄”。  相似文献   

7.
四川东汉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巍 《考古》2008,(11)
四川地区曾发现较多东汉时期的大型石兽,多为陵前石兽,也有城门石兽,造型特点是均有多重双翼,应属于有翼神兽。这类石兽与东汉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对于说明南朝石刻的源流及其流传路线也有重要意义。从出土和分布地点上分析,这批石兽为探讨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古代石兽造型及其思想内涵浅析胡开祥我国古代的石兽造型艺术,从汉代大型陵墓圆雕石兽的粗犷拙朴雄浑以神秘为基调,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至宋元明清的灵动精巧具有世俗气息的转变,其间经历了几个发展变化的主要时期。这几个时期的石兽造型,既具有承上启下不可割...  相似文献   

9.
驮碑的石兽是什么文/徐实曾碑趺是碑下的石座,常雕作龟状,此物究竟是什么呢?群众常说:乌龟驮石碑。还说:当一天乌龟驮一天碑。这就是说驮碑的是乌龟。有识之士说:驮碑的不是一般的乌龟,而是一种力大能负的动物,应叫龟。在古代传说中,龙有九子,各具特长,其中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姜城城门遗址中出土一具大型石兽,其制作年代在东汉末期,在同时期的城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本地区东汉晚期以来流行的墓前石雕虎形翼兽是其形象的直接来源,而这些石雕翼兽可能与中原文化的输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该地区当时为汉、夷、羌的交接处,据相关文献记载,此种城门石兽与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有关。东汉末年,该地区汉夷关系一度紧张,汉人根据夷人畏惧神灵怪兽的心理,在城门口放置大型石雕虎形翼兽,用来威慑夷人。而此种石兽则在夷人的反叛中被破坏,汉族官吏的颂碑也多次被凿毁,整个城门也毁于兵燹。该石兽、石碑、城门遗存及其毁坏痕迹为当时汉夷关系的一种物证。雅安地区特别流行此种大型有翼石兽或许也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的石兽的名称,研究者说法不一。通过相关文献以及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可以认为帝陵石兽中的单角兽称天禄、双角兽称辟邪,王侯墓所用无角兽称狮子(或可因其生有双翼而称翼狮)是比较可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In China, during the Han dynasty, 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 stone sculpture appeared. Stone animals and stone human figures were erected in front of tombs and on their approach routes. Chinese art, which had long loathed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body, began to turn towards the human body. However, these stone human figures were cloaked in thick garments, and their expression was nothing more than generalized surface treat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5^th century, Chinese stone sculpture met an unprecedented foreign influence in its encounter with Buddhist art, and there w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figural sculpture via Buddhist sculptures. In the Tang dynasty, a Chinese style of Buddhist sculpture, fitted with both bodily expression and decorative qualities, matur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rection of stone sculptures and steles spread in the general classes and in regional areas, given the undercurrent of China' s native preference for, and reverence of, jade. Chinese stone sculpture developed amidst a repetition of being greatly swayed by the "foreign" and held back by the 'traditiona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one sculpture, it was always foreign cultures that brought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birth of new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东汉“天禄、辟邪”刻字分别见于宗资和州辅墓前石兽。依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汝帖》“天禄、辟邪”刻字是以宗资墓前石兽膊间拓本为底本,又摭拾了州辅墓碑间残剩十字摹刻入帖,因此《汝帖》辑存了古碑书法善之善者。  相似文献   

14.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literally recorded location of the Song Emperor Wudi'sChuning Mausoleum and Wendi's Changning Mausoleum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and compar-ison of the style of the stone animals presently existing at Qilinpu in Nanjing with that of their counter-parts along the spirit roads of mausoleums round the Song period of Southern Dynasties times it can beconcluded that the Qilinpu stone animals must be sculptures of an imperial mausoleum of the Chen Dy-nasty in the Southern Dynas...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译作。原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曾布川宽。 1 991年 3月 ,日本京都出版的《东方学报》第六十三册上 ,曾布川宽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南朝帝陵的石兽和砖画》的长篇论文 ,成为相关课题研究中极具学术份量的一篇力作。这部长达十余万字的论文 ,由曾布川宽先生的学生傅江博士译出 ,以《六朝帝陵———以石兽和砖画为中心》作为中译本书名 ,2 0 0 4年9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六朝的陵墓石兽和砖画是汉唐之间艺术考古的重要课题对象 ,其造型、图像形式和内涵的影响力已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原作者实地考察过南京和丹阳…  相似文献   

16.
1979年9月,叶县夏李公社向阳大队的社员在三皇冢挖水库时,挖出一对小石兽,不久,即将它送交省博物馆收藏。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石兽出土地的附近,陆续挖出陶俑、陶壶、规矩纹铜镜等东汉遗物。这证明:此处是一座东汉墓葬,而这对石兽可能与此墓有关。这对石兽,是各用一整块灰白色的粗砂石雕刻而成的。一个完整,一个缺头(图一、  相似文献   

17.
贾璞 《文物世界》2012,(5):42-46
一、对狮子的最早认识狮子是最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之一。狮子体形硕大,头部宽阔,鼻骨较长,鼻头呈黑色。耳朵较短,近圆形。四肢强壮,爪子较宽,尾巴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狮子毛发较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颈部周围包着一层鬃毛,称作“狮鬃”,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雄狮猎物前和黎明起身前往往大声吼叫,这就是著名的狮吼。  相似文献   

18.
赵克礼 《文博》2003,(4):38-42,48
永陵“石兽”是保存至今为数极少的北朝陵墓石雕作品。因其雕刻风格古朴简洁、造型奇特怪异,故长期以来难辨其属。本文欲以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和索引旁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所属及其相关问题作一考辨,以求得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9.
南朝帝陵11处有角石兽,其角数规律为出左兽为二角、右兽为一角。若以石兽躯体是否呈S形跃动为主要标准,则它们可以分为A型和B型:A型学东汉的镇墓石兽,每足四趾;B型学狮子形,每足五趾。根据宋代金石学文献中东汉宗资墓、宋均墓、州辅墓的重要记载可知朱希祖对南朝石兽名称的论证不成立,结论应是一角为辟邪,二角为天禄。  相似文献   

20.
南京现存上坊镇石马冲、栖霞山西南狮子冲两处石兽遗存的墓主问题多有不同意见,就《建康实录》、《元和郡县图志》、《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文献有关梁昭明太子陵、陈武帝万安陵、陈文帝永宁陵的地理位置的记载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认识:陈武帝万安陵在上元县东南今方山西北一带,特别是根据《六朝事迹编类》的记载,石马冲石兽为陈武帝万安陵之说有相当的可能性;狮子冲石兽为陈文帝陵的看法,从地理位置和石兽风格两方面看都是符合的;至于昭明太子陵,虽然文献记载的地理位置很不一致,但大致可以从尧化门内数里和栖霞山旁两个位置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