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保 《湖南文史》2012,(10):55-56
现代“通缉令”是由公安部门发布的通缉在逃人员的命令。2012年8月14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告破,案发当时,重庆共印发了186万份周克华的通缉令。对于在逃人员的追捕。“通缉令”往往是一道催命符。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就有相当完备的通缉令。  相似文献   

2.
傅国涌 《文史精华》2003,(12):19-25
费巩是浙江大学教授,对政治学极有研究,著书立说,建树颇多。他无党无派,教书育人,站在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立场上,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腐败黑暗、摧残民主、钳制舆论等等,撰文力批,演讲痛斥,这就引来杀身之祸。1945年3月5日,费巩在重庆“失踪”,实际是被国民党特务密捕并惨遭杀害,直至33年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请看本期文章《石不能言月渺茫——费巩之死》。  相似文献   

3.
“死的觉悟”是日本古典武士的道德原则,是武士道形成的第一阶段。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不仅影响了后期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至今还影响着日本作为加害者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意识——有“耻”的感受、无“罪”的觉悟。本文试就日本武士剖腹(切腹)自杀的动机、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生命观与罪恶认识展开解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11):18-18
“儿子,拿上钱快跑。”——政法专业毕业生亲手将53岁的父亲砍死,这是父亲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等待女儿吴英死刑复核的93天——“死”还是“不死”,吴永正不由自主地被卷进一个争论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6.
“历代论者多从个人心境、志向、谋略等角度解释荀彧之死。荀彧辅佐曹操,又坚决反对曹操晋爵、加九锡,以至于死,并非当时特例。依附割据群雄、待时而动,以期匡复汉室,并在群雄欲代汉自立时坚决维护汉祚,是东汉末年士大夫普遍的政治抉择。故而,荀彧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当日士大夫之群体动向,荀彧之死隐喻着汉末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匡复之志”最终归于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妻子先不死”,廖丹伪造了医院的公章,4年间为妻子“骗”来了四百多次免费透析的机会。他觉得这哪儿是什么记者们想象的“凄美北京爱情故事”——“过日子,就这点儿事儿,咬着牙也得过”  相似文献   

8.
著名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重返红岩随笔》中说“……就低桌子,坐高凳子,脚踏桌横子,赤着膊,豪吃豪饮豪言豪叫,才真叫吃重庆火锅。”这是旧重庆街道火锅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丧葬仪礼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着一种文化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是这一文化对待“生”“死”这样一种哲学命题的认识。 丧葬仪礼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文化型式”(culture type),它处处体现着对这种群体文  相似文献   

10.
五、赫尔利的翻云覆雨 1944年11月10日,赫尔利携带着油墨未干的“五点协定”与周恩来同机返回重庆。 可以说,赫尔利是满怀着希望返回雾都重庆的。参与谈判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也认为:“这—切都已显示出很大的可能性。”然而事实很快证明,这不过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令赫尔利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派人将“五点协定”的副本送给宋子文时,这位代理行政院长当即气急败坏地跑到赫尔利的寓所,指责他被“共产党的旧货单子欺骗了”,说“国民政府永远不会答应共产党的要求”。张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3):26-26
“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落选哈尔滨市事业编制环卫工人录用的研究生王洋说  相似文献   

12.
二战时期日军是亚洲最精锐的军队,用约克公爵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日军一个师团抵得国民党士兵3个军。”但是抗战中日军伤亡比国民党大的战役也不少,符合“死得窝囊”的日本将军级别的军人,起码就有3个。说到这,可能有人急着要举出例子来了:“阿部规秀,被咱八路军一迫击炮送上了西天。”可是至少他是在指挥突围的时候被打死的,算是死在战斗中,够不上“窝囊”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江山满眼真如画,丹青君更追曹霸。”这是1945年,年仅24岁的曹立庵先生在重庆举办个人金石书画展览时,名爱国诗人柳亚子所作《短歌行——为曹立庵赋》其中的两句诗。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剩下三天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在逃跑前灭绝人性地对关押在“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和政治犯进行了集体大屠杀。在这以前的9月6日.刽子手们已秘密地在松林坡戴笠会客室杀害了著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的发起者之一——杨虎城将军。  相似文献   

15.
重庆沙坪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烈士墓,埋葬着三百多名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革命先烈。每年,特别是“11·27”纪念日这一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祭奠英烈,召唤忠魂。  相似文献   

16.
冬日的重庆,雾霭升腾起来,即便是在正午的光亮下,也容易叫人迷失了方向。 近两年,这座城市活“色”生香:打黑、唱红、种绿、扫黄,现在正满城刷灰——主干道建筑物墙体色调一律改作灰色系,人行道的路沿全部换成造价昂贵的花岗岩。“打造内陆香港”,成为城市宣传的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7.
郑日 《文史博览》2010,(3):45-45
<正>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了。有人发现:在斯大林寓所的唱机里,放着一张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显然,这是斯大林最后在听的音乐。说起这张唱片,有一段隐秘而又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在国民党政府于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第七项是“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17日,《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又指出:“费巩教授自年前“失踪”后至今生死莫卜……我们希望政府首先把张(学良)、杨(虎城)、费巩教授、叶挺将军、廖承志等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对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其中1941年6月5日由于日机轰炸所造成的重庆“大隧道窒息惨案”更是惨绝人寰!但长期以来,各界在该惨案死亡人数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在充分占有档案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论述,进行重新考证,论证惨案死亡人数为12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20.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1,(15):26-26
那些走板的评论,长不了,也成不了气候。——4月29日,薄熙来会见港澳媒体时解读重庆“唱红打黑”,否认唱红歌是极左运动,称打黑“实事求是,依法办案”,对重庆打黑的负面评价,他这样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