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学发展至宋代已有一定的进步,医学界出现许多名医,他们大都是男性医者,于各门类各有专长,为患者排忧解难,部分医者还逐渐进入妇产科这一女性独有的空间。由于妇科疾病和生育与女性的隐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这方面为女性医者所独占,一些不知名的民间坐婆与巫医也对妇产科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而到宋代,男性医生学习妇科的禁忌被渐渐打破,以致男性医生逐渐成为妇产科医界的主流。史料证明,医生、乳医及巫医都曾对宋代妇产科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物周刊》2010,(21):93-93
那就是禅 日本明治时代有位医生王田。虽然他精通医术,还是常常有病人死去。受职业的影响,他很惧怕死亡。某天他遇到一位行脚的云水僧,上前请教:“什么叫做禅?”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8,(4):72-72
近代学才林琴南曾和他的朋友王子仁在一起探讨人被斩首后的短暂瞬间有无知觉的问题。王子仁说法国有两个医生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人的颈部总筋虽然断了,但思维并没有立即消亡,可能会有微弱的知觉。不久,其中一个医生犯了死罪,应当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头落地后,我捧着你的脸叫你的名字,你若有知觉,就睁开眼看着我。”犯罪的医生同意了。  相似文献   

4.
苌苌 《华夏地理》2007,(5):86-87
叶承耀是世界上拥有明代家具最大的私人藏家。他的社会身份是香港的皮肤科名医。我和摄影师应约前去拜访的时候,正赶上叶承耀医生换房子,没有见到传说中他位于玫瑰新村的豪宅。他临时住在浅水湾半山腰一套租来的公寓里。一辆敞蓬MiniCooper开过来,  相似文献   

5.
兄弟得癌     
癌魔真是无孔不入。一个多月前,一个跟我三十多年的小弟,发现小解的时候很不顺,同时带有少许血,急忙找泌尿科医生。经两次诊治和化验后,医生叫他再做第三次化验,我知悉后,约他出来喝茶,顺带问他的病况,问他为何医生经过两次化验后还要进行第三次。医生对他说现在还不确定是什么病,但很可能是膀胱癌,上一次化验取得的细胞组织太少,探不到确实的情况,所以要多做一次。  相似文献   

6.
田可 《世界》2005,(7):53-55
初来马来西亚,我的朋友汉斯医生说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菜,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相似文献   

7.
疯子何小三在精神病院住了3年,一次都没有出去过,也没人来看他。有人半年来给他交一次钱,交完钱就完全消失。何小三是自己来住的院,他缠着当初给他诊断的医生,说外面的世界太无趣无聊,必须住进精神病院,才能感受活着的意义。他一脸焦虑,威胁说,如果不让他住院,他可能会死。最后这句话把医生镇住了,他立即给何小三开了住院证。  相似文献   

8.
张勇 《湖南文史》2014,(5):70-70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早期是位医生。1897年,毛姆弃医从事文学创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他写了几部小说,总是不温不火,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关注,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  相似文献   

9.
回乡偶书     
去年初二,我的哥哥,一个自己创业的小老板,喝完酒后突觉胸闷,心口疼.于是去了兰州的医院诊治。医生照例给他上了万能的吊瓶,之后他胸口巨疼,无法忍受,医生姗姗来迟,哥哥就这么走了:  相似文献   

10.
熊丸 《文史博览》2007,(3):10-13
我自1943年担任蒋介石侍从医生起,每周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待在他身边,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可以回家。事实上他并不需要贴身医生跟着,他的健康状况一直都很好,因他乃军人出身,每天生活定时,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还经常运动,懂得控制工作时间,不过分忙碌,这一切均造就了他健康符合标准的条件。但即使如此,他与医生的配合度仍很高,也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8,(6):10-13
母爱地震中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相似文献   

12.
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生活态度:毛泽东生病"不信邪"》将蒋介石与毛泽东在各自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一比较,可以深刻体会到两人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蒋介石晚年真是怕死到了极端,尿中有血,紧张至极,总是急声命令让人送医生看。医生说没事,他还是不放心。蒋介石对医生来说,就像乖孩子一样听话,他是任何医生都喜欢的好病人。  相似文献   

13.
好人难做     
《文史天地》2002,(7):51-51
老学究刘泰宇,是个师塾老师。有一位浙江籍的医生,带着一个孩子,流落到刘泰宇那个村子。两人很友好,比邻而居。医生的孩子聪明俊秀,讨人喜欢。医生让孩子尊刘泰宇为老师,在他教导下读书。不久,别无亲友的医生一病不起,临终前把孩子托附给刘泰宇。医生去世后,刘泰宇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待,冬天俩人共盖一床被。无赖  相似文献   

14.
糗事一箩筐     
正体检验尿的时候,医生发那个杯子,结果我看见一个同学双手捧着满满一杯,很艰难地走到医生面前,小心翼翼地把杯子放下……医生是个大妈,直勾勾地看着他说:"小伙子,你这是来敬酒啊?"几年前的事,跟一朋友上花鸟市场买宠物,你一定想不到他选宠物的标准是什么,在一家卖小乌龟的店里问:"这个养大了能不能煲汤?"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抗战时期第一批来到中国的“西班牙医生”,他曾追随白求恩试图前往八路军敌后战区服务,虽经多方努力没有成功,但他为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事业做出了贡献。因为年龄最长,他成为“西班牙医生”的“老大哥”。他就是捷克医生——纪瑞德。援华医疗队的“先遣队员”纪瑞德,原名弗莱德里克·基希(Frederick Kisch),生于1894年,德国血统。  相似文献   

16.
神医麦格龙     
神医麦格龙沈路涛央珍狮泉河镇北边的一座藏式楼内,一位慈祥的老藏医常年累月地给慕名而来的农牧民群众号脉诊病,从不收分文,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麦格龙”。麦格龙,藏文意为比丘医生,即僧人医生。他今年76岁,是一个本教徒,在阿里高原生活了36个春秋,医治了...  相似文献   

17.
找“苹果”     
瑞典医生斯坦利.库尼茨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年轻时,他穿越过很多沙漠。有一次,当他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在进入沙漠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  相似文献   

18.
草堂随想录     
世情内阁学士永宁得了大病,精神极差。久治不愈,又找来一位医生。这位医生索取上一位医生开的药方,怎么也找不到。永宁认为是小丫环给撂到什么地方忘了,要她们去找,说如再找不到,就给她们一顿鞭子。闭目养神之时,恍惚有人跪在灯下对他说:大人别责怪小丫头,药帖是我故意藏起来的。我就是你当臬台时平反得生的那个死囚。永宁问他何故把药帖藏起来。这人回答说,同行是冤家。医生往往总故意改用相反的药以显示自己高明。其实大人上回所服用的药是对症的,只因为才服用了一剂,药力还不到。如果让这位医生看见上次的药帖,故意改用相反…  相似文献   

19.
沈语冰   《世界》2006,(6):26-29
流光飞逝。著名作家、书法家、学者、医生洪丕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那些熟悉先生为人的亲朋好友、弟子同行,那些热爱他美文、痴迷他大作的崇拜者,还有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吟诗作画、品茗谈食、论医问药,乃至向他  相似文献   

20.
江苏某地有位姓李的青工,因发觉阴囊肿胀,时有剧痛,便去医院诊治。医生诊断为“疝气”。这位青工识字不多,“疝”字,他不认识,以为是个“癌”字。他的性格又很内向,既不敢问医生,又不敢将病情告诉父母,整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