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命运的偶然     
记得琼瑶电影《燃烧吧!火鸟》有一句话:“偶然+偶然=命运。”我和高大哥的认识应该就是一种命运的偶然吧。从歌迷到助理再到经纪人,这中间很漫长,有很多回忆,很多人以为我对高大哥的离世很淡定,  相似文献   

2.
一说起“管鲍之交”,都说鲍叔牙有伯乐之才,对管仲有知遇之恩。其实一切外在的言行,无非是内在性情的投射。鲍叔牙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管仲,举荐管仲,不仅是鲍叔牙有知人之才能,而且有着容人之雅量。  相似文献   

3.
1虽然出生在船上的巴瑶部落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但海洋仍是他们最好的乐园。照片中的恩纳尔正和自己的宠物鲨鱼玩得不亦乐乎 2.戴着自制木头眼镜的摩恩·兰科刚潜完水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俗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古往今来,溜须拍马源远流长。但是马屁也不是那么好拍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将马屁拍到马蹄上,拍出了严重后果的。  相似文献   

5.
一座赭黄色石头盖起的教堂出现在路的前方,这是一个丁字路口,来往车辆和行人比景点少,又比途中经过的其他地方多,于是决定停下。  相似文献   

6.
董寅生 《文史博览》2013,(11):55-56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话恐怕得两说。按理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男女比例常常失调的国度,打光棍的男人不少见,嫁不出去的姑娘没几个,更何况是皇帝家的女儿呢!但是皇帝家的女儿,断不能像小户人家的闺女似的草草出嫁,总得千挑万选一个声名显赫的阀阅世家,才貌双全的乘龙佳婿才称心意。但这样一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4,(1):32-33
“镀金”的本意是指附金于金属表面,后多引喻某人为了虚名而到某地进行所谓的深造或锻炼。那么,谁最早用“镀金”一词讽刺他人呢?这个被讽刺的对象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8.
刘歌 《纵横》2014,(1):16-20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说的是时间可以把记忆抹去,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有一种刻骨铭一心的记忆,牢牢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65年前,我虽然只是一个3岁半的孩子,儿时的事情在我记忆里非常模糊,断断续续,对好多大人们的事我浑然不解。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多水之地。每次看见河流潺潺,或者夜阑人静,只听流水声不息,都会想到人已歇眠,白色的浪花四溅飞射,会永不回来;太阳睁开眼睛,带来光明,但昨夜的黑暗却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去继续旅行,再不会和我们照面。  相似文献   

10.
周玉太:过去整个汉口只有几家做面包的西点店。第一个是“惠利”,在麟趾路,第二个是“普益”.在一元路的那个口子上,那时候这两家面包店是蛮有名的。  相似文献   

11.
杨荣是明朝的四朝元老,为人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即使明戍祖朱棣是这样难伺候的上司,杨荣也能够与他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14,(8):34-34
为什么把人的脑袋称为“首级”?很多人都不知其详。  相似文献   

13.
上天垂象     
明永乐大帝朱棣在做燕王时不甘任人宰割,便在北平起兵造反,准备打拼一番自己的事业。谁知,在誓师大会上,突然狂风大作,连宫殿上的瓦都给刮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3,(10):32-33
烧饼在古代指经烘烤制成的面饼,有馅儿。现在指经烘烤的不加馅的发面饼,表面多有芝麻。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4,(2):33-33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寺庙中,敲钟意义甚多,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但敲钟的讲究也很多。以晨钟暮鼓为例,一般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称为晨钟暮鼓,以警觉修行人要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相似文献   

16.
每次看到银版相片中那个疏离羞涩的孩子,我都无法相信她终将变成坏人这个答案。前几天在外省乘长途大巴,拿着车票对号入座,惊觉我上风上水的4号座位较之其他座位膨胀数倍,定睛细看,  相似文献   

17.
抗战老兵的感激,何尝不是在叩问民族的健忘?  相似文献   

18.
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里,白宫里进进出出5位总统,从来没有谁出来见过皮乔托一面;而白宫外,皮乔托则忙着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宣讲反战理念  相似文献   

19.
“当年我们是用那样的态度面对世界,我深深感到这种东西消失了。下一代人跟知识、信息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还有,我们一直试图去解决自我是什么的问题。我们一直觉得知道自己是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0.
病象一种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3,(32):114-114
精神不健康好像经常表现为没必要地怕。 之前在知乎看到个热帖,说自己的母亲精神有疾,在父亲的悉心爱护下,二十几年未犯病;病情一朝袭来,她总是恐惧地叮嘱女儿,有人要害她害她的家人,让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