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唐代小说塑造和表现的对象。唐代山人构成复杂,既有隐逸山林的世外仙人,又有仕宦、仙道二者兼美的济世勋臣;既有方士道流,又有困于科场的布衣士子;既有擅长奇艺的伎巧之士,又有故弄玄虚、诓骗钱财的巫师骗子。小说中的山人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的文化与时代精神,折射唐代的隐逸之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历程中命运定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耿村民间故事集》中有大量与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相似的文本,其中的一组异类婚恋故事更与《聊斋》渊源深厚。运用类型学和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之进行比较研究,可考察文人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的共性与差异,将揭示出耿村故事在叙事上的文人化倾向:一是很少出现民间幻想故事的重复律特征;二是情节和母题具有文人化特征;三是故事人物的身份呈现出文人化倾向。这些都表明耿村异类婚恋故事很可能是文言小说向民间回流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故事     
《风景名胜》2011,(1):16-16
于城市间的千万格子中,编辑部这个不大不小的文字天地里,每天上演着不一样的有趣故事。这不,在一个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的好天气里(似有抄袭小学生的叙事作文之嫌),单位安排了一次爬山活动。冬天快到了,我们也的确该活动活动筋骨。  相似文献   

4.
郭跃 《神州》2013,(21):221-222
元末高明所创作的南戏《琵琶记》,其在文本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这种创新发展奠定了其在戏曲文学方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通过其创作的前身——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交叉对比,分析《琵琶记》在文本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秋萍 《民俗研究》2006,(3):188-194
关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历来的研究者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科举失败后,为了寄托孤愤而写作的泄愤之辞。但是《聊斋志异》素材的民间来源,《聊斋志异》与民间审美、民间叙事的种种割不断的联系,也是不容抹杀的事实。《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民间审美趣味,人物身上很少有庙堂之气,多了民间凡尘的世俗味,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引车卖浆者流”。就连具有神奇法力的妖魅鬼怪们,也没有神圣的光环,他们也同样要食人间烟火,与普通人相差无几。因此,《聊斋志异》的叙事贴近民间生活,全书充满着价值取向趋于…  相似文献   

6.
程国君 《丝绸之路》2012,(20):25-31
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既有文学神奇故事的娓娓动听、神奇迷离,又有抒情艺术如诗歌、音乐和曲艺等的重复性和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这种美学效果是以散韵结合、以韵为主的方式叙述来实现的。在叙事形态上,宝卷,尤其是河西宝卷又具有初期民间艺术大多有的那种悲情喜剧、因果故事和神奇寓言故事的程式化特征。这是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的显著特征。现代河西宝卷《沪城奇案宝卷》等的出现,接通了以现代意识利用旧形式发展新文学(包括通俗文学)的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的新理路,也为现代民间俗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可资借镜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刘宇清 《文史博览》2012,(10):21-25
叙事元素在韩国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角色设定上,即真人秀节目中的每个成员把自己塑造成各自不同的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此外,情节元素(包括"平淡型"与"激情型");不完全零视角叙事(即叙事角度的零视角与灵活多变的视角相结合);绘声绘色的叙事(即卡通片式的配音与漫画式的画面);非典型性非剧情模式叙事(该模式主要通过对时空的改造来影响叙事)等叙事元素的运用,均在为实现韩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的无主角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出版社总会来一些实习生,这么多年下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么多人里,总有几个让大家怎么也忘不掉,比如菲儿。菲儿来时,着实让我们惊艳了一把。英语系的高材生,高挑的身材,飘逸的长发,姣好的面容,灵动的双眸,精心的装扮,是那几年间流水般实习生中的精品。因为她导师是编辑部的特约策划人,菲儿主动申请来我们这个"穷衙门"贡献劳动力。看她一个年轻时髦的美女帮着包书、捆书、写信封,把重重的包裹搬到收发室去,总有种不协调的感觉,可她自己不以为意。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诗歌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用典.这些典故不仅在诗中高度地意象化了,还成为叙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用事.这不仅体现在典故的改造与加工上、典故的情节虚拟上,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视典故为事件的叙述上.用典、用事与叙事,三者皆与事有关,实际上难以截然分开.用典与用事使得叙事有了基本的元素,而叙事则使得前者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从“事”的角度理解李商隐诗歌的故事性、情节性,乃至艺术性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的关注点从集体叙事转向了个体叙事。通过个体叙事或个体经验来理解现实社会多样性的做法,为民俗学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互动式"叙事研究是关注个体叙事的重要视角,它强调从讲述者和听众的互动关系上分析叙事的过程及意义。就具体学术实践来看,"互动式"叙事研究在关注个体叙事,尤其是"可得性叙事"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即"资格"和"移情"。"资格"主要谈论的是谁有权利讲述故事,而"移情"是对于"资格"主张的反诉。  相似文献   

11.
甘泉 《文史月刊》2008,(12):38-41
2007年11月21日下午,远在新疆做巡回演出的著名演员迟志强给我打来热情的问候电话。迄今为止,我们之间这种延续友谊的“电话问候”已快5年了。第一次认识是2003年10月21日,迟志强来江西演出,我慕名前往靖安宾馆采访了他。面前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大明星,脸庞少了年轻时英俊的线条,体形多了人到中年的“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自己经商的失败,虽然有些遗憾,却也不至于耿耿于怀1978年初,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伤痕》。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朋友和老师阅读,反响平平。之后,在一次班级策划的墙报上,卢新华贴出了这篇小说。令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在复旦校同,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墙报栏前人潮涌动。这年8月11日,在反复酝酿和修改以后,《文汇报》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7000余字的学生作品。因为《伤痕》,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一夜之间,"卢  相似文献   

13.
陈泳超 《民俗研究》2009,(2):120-130
所谓“伦理悬置”,是指在民间故事演述中时常出现的一些伦理乖违现象,现实伦理既不能控制故事的伦理诉求,又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它在完成叙事这一主要使命的途中,暂时被搁置起来、悬而不议了,体现了叙事对于伦理的干扰作用.从民间叙事的内在逻辑来看,故事情节越远离日常生活逻辑,“伦理悬置”的几率就越高;同时,伦理乖违涉及的对象范围越大,其实际的乖违感就越弱,“伦理悬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这是民间叙事与作家叙事的重要差别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部歌王”王洛宾毕生搜集、整理、改编、译配的1000余首大西北民歌中,反映男女情爱的歌曲占了相当一部分,除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之外,尚有《曼丽》和《达板城的姑娘》等。  相似文献   

15.
田瑀 《神州》2011,(3):10-10
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电影用最快的叙事速度取代了以阅读为接受方式的小说成了最大众的文艺形式,文学的发展在叙事节奏上进入了高速时代,快速的叙事节奏也是由很多文学巨匠保留下的文学传统之一。提速造就了文学作品的娱乐精神,打破了接受与思考的二元对立平衡,文学的娱乐功能空前强大也使我们面对一场文化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因“神话”已另有专学,本文所讨论的“故事”,泛指民间流传的除神话之外的广义的口头散文叙事作品。因此,本文不区分传说、故事、笑话、童话、寓言等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7.
孙海芳 《丝绸之路》2013,(20):42-44
作为中国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独特的文化现象,为具有民间生态文化表达方式的民谣兴起创造了条件。兰州民谣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的民生状态,民谣中存在浓厚的思乡情怀。本文从城市叙事、人事物象、思乡原型等方面对兰州民谣进行剖析、解读,进一步探讨民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叙事转向"思潮影响,展览叙事日渐成为当今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中的一个新维度。但在实践中,展览叙事却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未能达成预期的展示目的。本文重点探讨以出土文物为核心展品的陈列类型,试图通过分析叙事要素与展览文本、展示目的以及考古研究的内在关系,并结合近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中的部分案例,从内容设计层面对此类展览叙事的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为备考,找一本吕先生的《中国人学英语》来读,津津有味。才读了几页,邮递员送来了录取通知书:考上了贵阳师院!哇,铁饭碗有了!吃饭的难题解决了,夫复何求?  相似文献   

20.
紧靠晴川阁北面的龟山历来不仅以苍秀见长,而且以险固闻名,它东临长江,北带汉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遗址“锁穴”就是一个重要见证,有关它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记载:“孙权征黄祖,黄祖于大江中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榈大绁系石为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