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这么写行吗?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断背山》获得了奥斯卡8项提名。李安会得最佳导演奖吗?这一次呼声要比《卧虎藏龙》那阵更高。这呼声来自普通观众,也来自评论家。而当《时代周刊》在2002年把李安选为美国最佳导演的时候,同样的观众,同样的评论家,脸色大不相同,一致声讨《时代》:“他?!凭什么是他?!那我们的马丁·斯科西斯呢,我们的罗伯特·奥尔特曼呢?!”“何况他人美国籍了吗?”《绿巨人》(2003)市场惨败后,李安一下子从美国媒体的视线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引言:旧话重提 《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林炎志谈父亲林枫》一文,引起了老友周明兄的关注,给《炎黄春秋》和《纵横》等期刊写信,并连续四次给我来信,谈的都是关于“一二·九”运动的问题。想必是李昌与“一二·九”运动有密切关系之故。他认为“一二·九”运动关系重大,希望李昌、高锦明(原名敖白枫)这些“一二·九”亲历者能够写点文章,说可能比他看到的有些文章会全面些。同时,他还给《纵横》杂志去信,请他们将该刊2007年第9和第12两期寄给这两位老同志,并向他们约稿,或派记者访谈,做口述历史。  相似文献   

4.
赵亮 《神州》2010,(10):12-15
四年来屡屡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终于登台亮相了。从演员的全球华人海选到导演、编剧的更换,再到公布定妆照、剧照直至正式开播,这部电视剧将近年来经典名著的重拍潮推向了顶峰。不只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为导演们争相翻拍的重点剧集。同一时间四大名著被翻拍,2010年遂被称为“名著重拍年”,如何看待影视界的名著重拍现象?这背后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2,(17):103-103
5月总是让人感慨的离别时,今年尤甚。上周,《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用美好结局结束了这8年的故事,资深剧迷还没来得急感慨,却发现同样陪伴8年的《豪斯医生》(House MD)和陪伴了10年的《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CSI:Miami】也和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就此伴随着那些剧集悄悄落了幕。  相似文献   

6.
据《参考消息》6月9日转载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第18期报道称,俄罗斯科学家于1999年8—10月,在西藏冈仁波齐峰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他们“总共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金字塔形状各异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消息一出,举世震动。是真实还是臆想?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特别采访了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以下简称“杨”)教授,请他解说究竟。杨教授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最大的峡谷,曾多次长时间深入青藏高原考察研究,对冈仁波齐峰周围地形地貌非常了解。记者:您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当…  相似文献   

7.
鲁彦周是我的道兄,也是乡兄,是相识了三四十年的老友。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2005年。12月20日,我去安徽省立医院看望他。他住了几个月的院,但那天精神和情绪还好。他坐在病榻上,向我一一询问京中几位老友的近况。他忽然兴奋地叫夫人张嘉取出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的他的长篇小说《梨花似雪》,说,真巧,书昨天刚运到。他在书的上卷扉页上写道:“送给泰昌老友,这是我送出的本书第一部,请阅正。鲁彦周2005.12.20于合肥省立医院。”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3)
正201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老友孙机的学术论文集《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我曾经写文祝贺。仅过三年,文物出版社又将由他精心修订的《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修订本)》出版,再次表示祝贺。在孙机的学术论文集《仰观集》中,收录论著35篇,他治学严谨,但研究门类繁多,尤其因为他离开母校北京大学后,一直供职于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更须为展览会"命题作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物·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刘韧从阜阳回到北京。 两年半前,他以囚犯的身份离开,归来时,他选择低调,在家中渣慎约见了几个老友后,回到千橡公司上班。一个月后.互联网上才开始有人发问——“刘韧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CNN明星主持人、《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扎卡里亚,此前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梦的代言人,但在经历“抄袭门”后,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相似文献   

11.
他半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本可以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也可以成为政治领袖,但最终两者都没有结果.他参与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中途退出后仍与之合作;但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内战中获胜时,他又呼吁和平.为此,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坐了20年冷板凳,晚年才成为“出土文物”——他就是先父章乃器的老友张申府先生.  相似文献   

12.
65岁“高龄”首次触电大银幕,凭借在电影《寒战》中3分钟的本色出演,前香港廉政公署(ICAC)执行处副处长徐家杰抱得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杯。祖籍广东台山的徐家杰在香港长大,18岁即跨进港英政府,曾在税务局、工商局、海关工作,1974年加入ICAC后,处事言行作风大胆的他与另一同事搭档。专查警察贪污案,被冠以“天地双煞”的花名。当时火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中旬,王阳明离开龙场前往江西庐陵就任知县。就在除夕之前,他到达贵州东部门户镇远卫。他在旅店中给贵州弟子李惟善写了一封书信——《镇远旅邸书札》,其中有“朱氏昆季亦为道意”一句。“朱氏昆季”为何人?他们与王阳明有何关系?王阳明为何要向“朱氏昆季”致以谢意?“朱氏昆季”,即朱光弼、朱光霁两兄弟,  相似文献   

14.
胡湘 《炎黄春秋》2010,(2):72-74,32
邵建先生在2009年第9期《炎黄春秋》上发表《民主与专制的百年迷途》一文,旨在颠覆近百年来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一个观点,即“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他认为,所谓“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乃是由《新青年》导出的“一个政治学误区”,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描述一位机灵可爱的“山西娃娃”:“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己能照顾自己,……我问他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为什么不要当红军呢?”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文艺界有两位特别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一位是作家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有论述表演艺术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部专著,阐明他所创造的“赵氏体系”理论,在戏剧电影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思想文化界,却更看重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篇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相似文献   

17.
李锐 《炎黄春秋》2010,(12):34-35
2010年11月8日,本刊编委李普因病去世,特发此文悼念。小我一岁的李普老友去世了110月23日我和老伴到医院去看望前,才从女儿处得知,去年他就患了癌症,却没有住院治疗,真是伤感得很。我们七十多年的交情,尤其晚年的心心相印,在2006年为他的《自选集》写的序言“老来随心所欲之”中(此文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发表)有一些叙述。《自选集》尚未能出版,此序可作为沉痛悼念之文,望他在天安息。  相似文献   

18.
何方 《文史精华》2003,(2):60-64
由于我正在写《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其中要专门写一节《康生其人和他在整风抢救中的作用》,所以老友曾彦修先后送来刊载有关康生文章的两期《文史精华》。一是2002年第6期刘明钢的《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的起因》,他批注了文中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两人都经历了当年各自单位运动的全过程);二是2002年第10期,登有与我同名的作者的《康生一生中的三次政治投机》。曾彦修除指出一  相似文献   

19.
在《炎黄春秋》上读到关于胡乔木同志的长文,不由想起萧军与他的交往。他们虽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党内“大笔杆子”,经历和性格完全不同,但他们却相交很久,并且很有缘份。1936年在上海,1942年到1944年在延安,1981和1982年在北京,他们曾多次交往。 一、在上海 1934年11月初萧军到了上海,写出了反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先生看了原稿非常赞赏,热情地写了序言予以评价。 由于这种“言抗日”的小说国民党当局严禁出版,所以萧军是以“奴隶丛书” 之二(之一是叶紫的《丰收》,之三是萧红的《生死场》),并自费,秘密找私人…  相似文献   

20.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锦清是我的老友,如今已是国内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他的著作《黄河边的中国》于2000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出版伊始就卖出3万多册,现已再版8次。上海市局级以上干部人手一册。当年的“两会”代表争购此书,成为大会关注“三农”问题的触发点之一,并受到江泽民、汪道涵等领导人高度评价。初识营锦清是在1986年。当时我为了创办《思想家》杂志而网罗人才。有人向我推荐老营,说他是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学问人品都不错,但被分配到城建学院教书,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我们相约在他家见面。当年的曹锦清身居斗室,满架满屋都是书,还有就是浓重的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