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变法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戊戌变法中,作为光绪皇帝与康有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维新官僚,他们上可影响光绪皇帝,下可联系康有为等维新知识分子。维新官僚凭借所处的职能地位,还负责变法的实际操作。作为历史必然性的工具,维新官僚与光绪皇帝、康有为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戊戌变法期间,李瑞棻官联最高,功绩卓著,是维新官僚的代表人物,堪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由于对维新官僚的历史作用未予充分估价,因而对李端棻的评价也失之偏颇。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赵锐福 《神州》2011,(14):18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旧中国知识份子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知识分子对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在怎样一个精神文化背景下促成了戊戌变法?他们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文化状态?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锐福 《神州》2011,(7):18-18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旧中国知识份子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知识分子对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在怎样一个精神文化背景下促成了戊戌变法?他们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文化状态?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中维新官僚之杰出代表,礼部尚书李端棻所涉及的滥保匪人罪及七月连续告假这两个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对其整个变法中历史功绩的评价。对此,我们曾在《关于李瑞棻在戊戌变法中的几个问题》①一文提出过初步意见,本文拟再从法律角度上进一步予以探讨,并以此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戊戌政变后,定李端棻滥保匪人罪之说,渊源于胡思敬。胡思敬其人。为当时之守旧人士,政变后不久,即撰写《戊戌履霜录》一书,对戊戌变法予以抨击,影响甚大。戊戌前夜及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一再谕饬各省督抚荐举通达时务之才以堪时用。戊戌政变后,…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其一生政治思想的起点,而对其维新思想渊源的探究,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探究本源,是我们理解梁启超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本文力图从社会背景、传统儒家教育及其师从康有为后思想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9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00周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确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改革、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运动。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是维新志士中率先直接学习西学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一次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积极意义。翁同龢,这位晚清著名政治家,因为他在推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康有为语)。他一生博学多才,任官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由于他早年求学和晚年回归于故乡,因而深受故乡丰厚文化精神的浸润和滋养。在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整理、研究翁同龢的精神遗产,一则作为对他的纪念,同时也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精神文化资…  相似文献   

8.
论及戊戌变法,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但一些大学历史教材受篇幅所限,对康氏的维新变法思想讲解尚不够全面、深入。笔者讲授这一问题时,在全面系统的总括其七次上书的内容和《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体评价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9.
孙诒让不仅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而且也是重要的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思想经过不断发展,于戊戌变法后形成了自己的维新思想体系:政治上要求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思想文化上要求接受西方科学文明;军事治安上要求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托古改制、体系完备和注重实践是其维新思想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期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无止境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激起了人民大众的强烈反抗情绪,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刺激下,1898年的中国开展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福州人林旭在这一运动中,直接参与新政、发表言论、鼓吹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近代思想的启蒙,可以说是从戊戌变法时期开其端绪的。维新变法标志着新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代表,向着传统的封建  相似文献   

12.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同为百日维新的核心问题,是维新与守旧两派政治斗争的焦点。在开制度局的斗争中,李端棻率先提出了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的主张;这一主张被维新派奉为百 日维新后期的奋斗目标。然而,对李端棻这一历史人物在变法中的地位与作用,至今大都只强调他在倡办学校、荐举人才方面的贡献,而对他在开懋勤殿等政治举措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却尚未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叶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为了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运动。但是,这场运动是以慈禧为首的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千方百计破坏、阻挠维新运动,抵制和疯狂反对维新变法,并于1...  相似文献   

14.
《知新报》(TheReformerChina)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与《时务报》齐名的重要期刊,是研究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珍贵资料。1996年7月,澳门基金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影印出版了该报的第1册至第133册(中缺第116册),并附录了第134册的要目,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探讨了义和团运动后北洋官僚集团和商人组织在直隶社会重建中的活动、社会角色、作用和社会影响,指出政治因素在近代直隶社会的变迁中起了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袁世凯与北洋新政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腐败的清王朝历遭外侮。丧权失地,中国频临世界列强瓜剖豆分的危机。一时间,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昂,维新变法的思潮涌起,各种救国团体相继出现,数十种鼓吹变法的报刊流播全国。经过几年舆论准备,终于在1898年的复秋之际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历时103天,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维新志士们所表现的强烈爱国精神和勇敢无畏的高尚品格,是令人敬仰的。贵州也有一批维新运动的鼓吹者和参加者。其中就有黎汝谦,其几篇宣扬变法的文章,收入他的《夷牢溪庐文钞》中。值此“戊戌变…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成书考〔日〕狭间直树梁启超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是有关戊戌变法的最重要史料之一。由于作者直接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在政变后亡命日本,打起了保皇的旗号而致力于改革运动,而且书中有许多其它资料上见不到的记述,理所当然地会受到高度评价。众所...  相似文献   

18.
戊戌百年祭先贤李华兴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距今已百年。维新志士是在甲午战败的奇耻大辱,救亡图存的神圣召唤,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中西国力的鲜明反差诸内外因素的综合驱动下,以国家富强为目标,上献身改革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群体;而其杰出代表,足以在先贤祠塑像...  相似文献   

19.
甲午之败将“康(有为)党”推上了改革前台.“康党”名义上虽高举“维新”旗帜,但其政治倾向“反满反清”,其具体政治行为,更有浓重的“革命”嫌疑. “维新”抑或“革命”,自然并无对错可言.真正可议者,是其具体内容.如康有为意欲鼓动光绪设立“制度局”,以架空、取代清廷自中央到地方的现有各级官僚行政机构,即属异想天开,断难实现.而戊戌年最荒唐的政治构想,莫过于所谓的“中日合邦”.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办综合大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初名京师大学堂。这是光绪帝在爱国志士的鼓吹与支持下实行新政的一个实绩。不久,慈禧在旧派官僚协助下扼杀了这次维新变法运动,在施行的新政中只留下了这所京师大学堂,得天独厚的大学堂遂成了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 京师大学堂里是维新运动的产儿,是参照欧、美、日等国近代大学的模式创建的,但由于从总管、教习到学生均是旧官场中人和王公贵族子弟,因而并不能革除那些封建的陈规陋习,学校风气非常腐败。一些学生的官阶比教员还高,在学校里,常是“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