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享山花梦     
<正>初春时节,微风吹过,牧草疯长,我随采风团到达裕民的时候,头顶的云悄悄盈了些泪,一场润雨,一夜之间草原就绿遍了。芍药谷的花儿也开起来了,一片片、一茬茬,赶潮般的一路铺展开去,汇入那片桃红色的海洋中。人们评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之说。古人言:"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红楼梦》中的"仙杖香挑芍药花",描绘了一位花仙子的形象,她  相似文献   

2.
<正>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吴莉 《陇右文博》2001,(2):51-57
牡丹,落叶灌木,野生于北方山区。本名木芍药,花大美丽,通常为白、红或紫色,肉质根,根皮可药用,称为“牡丹皮”。牡丹为我国传统名花,誉称“富贵花王”。唐以前很少提及,自唐时才成为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唐·皮日休《牡丹》隆冬过后,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楠书房特以艳冠群芳的牡丹配合品茶,策划一场花香茶韵盛会,以飨诸君,为此特邀笔者撰文。牡丹为百花之王,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深受人们喜爱,花鸟画家也爱此题材,留下许多精彩作品,本文即在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牡丹画作的同时,为读者介绍这名唤花王的人间第一香。  相似文献   

5.
刘作忠 《文史春秋》2002,(11):42-45
20世纪上半叶,群芳争妍的汉剧舞台上曾有不少旦角演员以牡丹为其艺名,如“花牡丹”、“绿牡丹”、“新牡丹”、“玲牡丹”等,众多“牡丹”中,又以“牡丹花”为群芳之冠。  相似文献   

6.
河州牡丹情     
初夏 ,正是河州牡丹盛开的季节。从雄伟的积石关外到滚滚的大夏河畔 ,从巍峨的太子山下到奔腾的黄河之滨 ,从农家院落到机关大院 ,一丛丛一簇簇姹紫嫣红、流芳溢彩的牡丹 ,含笑迎宾 ,颔首接客。于是 ,一年一度以牡丹为主的一系列活动 ,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机关、学校的牡丹园圃人来人往 ,或写生花间 ,即兴赋诗 ;或弄姿留影 ,与花共舞。农村凡有牡丹人家 ,门户大开 ,任左邻右舍的牡丹好家前来观赏游览 ;主人则邀请客人或品茶于树下 ,或猜拳于花丛 ,谓之“浪牡丹”。自治州首府临夏市区的八坊回族群众 ,还用清香鲜美的牡丹花瓣烹调“牡丹羹”、…  相似文献   

7.
唐重牡丹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几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相似文献   

8.
梁宗文 《丝绸之路》2009,(12):59-61
牡丹因其姿态雍容、色彩富丽、气味清香而被誉为“花中之王”。人们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盛名,却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国的一支奇葩——陇西牡丹。陇西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本文运用文献史料,对陇西牡丹产业的发展与开发进行论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9.
三月春光里,正值芍药盛开时。芍药,又名将离、绰约、婪尾春、殿春、没骨花、留夷、小牡丹、扬花,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名花之一。2005年1月5日,扬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此前,扬州已定有市花琼花。从此,扬州市花便以琼花、芍药为姊妹花。由此  相似文献   

10.
牡丹,毛莨科,落叶小灌木,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历来以“百花之王”著称,有“国色天香”的美誉。牡丹最初作为药用植物被载入汉魏间的《本草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较为全面记载古代牡丹的史书当数北宋欧阳修所著《洛阳牡丹记》。  相似文献   

11.
一世界各国皆有国花,且多选定本国独有或盛产之花:日本盛产樱花,以樱花为国花;自称为“太阳的子孙”的秘鲁,以遍布本国的太阳花(即向日葵)为国花;英国以本国花种最多的蔷薇为国花,以寓“和平与友爱”;法国以百合花(也称鸢尾花)为国花,以象征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橄榄之邦”的希腊以橄榄为国花,象征和平和智慧等等。国花,表达人民的情感,寄托民族的理想,象征民族的特性,表扬国家之荣誉,显示政治之进化。辛亥革命前,中国尚无法定国花,相传唐代曾以牡丹为国花。辛亥革命后,有人建议以牡丹“为吾国国花”。南社诗人、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辑…  相似文献   

12.
心曲 《南京史志》2009,(10):28-28
花之王者,是为牡丹;花之君子,是为莲;花之隐者,是为菊。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这三种花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13.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3,(3):146-152
民间剪纸中常见以鱼、凤、蝶、猫、虎比附男性,以莲、牡丹、葫芦、瓜比附女性,又常合二而一为“猫卧莲”、“鱼钻莲”、“金鸡探莲”、“鹭鸶绕莲”、“鸡卧牡丹”、“蝶闹牡丹”、“蝴蝶戏牡丹”、“蝴蝶扑瓜”、“蝴蝶闹西  相似文献   

14.
李公 《云南史志》2000,(3):40-43
据《南诏野史》的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云见南中,云南之名始此。”《自古通记》则说:“唐玄宗问张俭成(南诏宰相)住何处?答日:南边云下,因命为云南。”许多云南地方古籍,都认为“云南”之名始于汉、唐时代,并且都是因为“彩云南现”而得名。这些虽有一定道理,但多是明、清时代后起的传说,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15.
本从词汇、语法、语境三个方面考虑,对《论语》中的两个常用词“保”、“信”的释义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述而》“不保其往”之“保”不应训为“保守”,而应训为“凭恃”或“依据”;《公冶长》“吾斯之未能信”之“信”不是“信任”之义,而是“明”即“知道得很详尽、很透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的旅游圣地中甸,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距昆明709公里,系当今人们来云南探奇访胜的热区。中甸原名大旦当,亦称晏当、吉当,藏语称为建塘。从历史沿革上讲,汉代属牦牛羌地。唐初属吐蕃铁桥节度使。宋为吐蕃边官所占据,称旦当,为藏语建塘之转音。元称大当县,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后改称且当、节达木或加塘。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藏区属宣政院辖地之吐蕃等路宣慰司;金沙江沿岸则属丽江路之巨津州和宝山州,改称忠甸。明称中甸,按纳西语意为“酋长居住的地方”。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置镇道、扬塘二安抚司,先隶属金齿军民府,后改属永昌府。清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末期,云南省铸造发行过一种形制独特的小银锭,形状很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牌坊,所以俗称“牌坊锭”。银锭种类繁杂,约有160-170种之多。笔者结合有关史料及本人藏品对牌坊锭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东风骀荡,百花盛开。春天,是花的季节。花,是春天的象征。在万紫千红中,雍容雅致的牡丹冠绝群芳,被尊为“花中之王”,誉为“国色天香”。因而有人说,谁如果没有看过灿然怒放的牡丹,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看到春天的美丽。如此,牡丹庶几可以作为春光的代词了。我国人民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赏牡丹、咏牡丹、画牡丹不知引起多少人的情趣。爱新觉罗·毓峨《春满人间》(见本期封底)即本着这种传统鉴赏心理和审美追求,以花寓意,化物为情,寄托了画家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9.
花岩寺,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献花岩.有明一朝,为从隶于南京大报恩寺的中刹。寺庙“盖覆盘据,甚得构山之宜”。历来观游至此,以其备具幽寂显敞之妙,题咏颇盛。唯花岩寺初创及与之相涉的史事,史籍记载则未称详备。2002年2月,南京江宁区物  相似文献   

20.
张莹 《收藏家》2016,(8):65-72
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纹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最晚不过唐代中晚期。《群芳谱》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牡丹兴盛,牡丹纹才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1983年,江苏常州出土了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牡丹纹瓷器。此时,陶瓷牡丹纹的装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