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空间批评     
刘进 《人文地理》2007,22(2):119-122
"空间批评"是西方一种重要的前沿批评形态,它是在当代西方"空间转向"趋势中,强调空间的本体性和异质性观念中形成的。"空间批评"突出文学对现实空间的参与性、并置性,强调文学空间来源的多元性和文本空间的异质性,凸现文学多重阐释中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既是文学批评,也是文化批评。它的产生既根植于当前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这一现实基础,也充分吸收了生态学、解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学科及文艺批评流派的一些理论话语和批评模式。生态批评家期望通过研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以发掘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寻找一种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相对立的有机论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余玲妮 《神州》2012,(20):73
批评是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本文提出了榜样示范、先扬后抑、反弹琵琶、幽默风趣、体态暗示等有效的方式,并对教师提出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要有感情投入,要准确把握批评的"度"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人类学的引进和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已有条件在中国建设和发展起自己的学人类学批评方式(即化批评)了;可以从学史、学创作的主题和题材、学语言、学的象征和意象、比较学的深化,等等方面去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化批评。经过努力的探索和创造,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秦春 《黑龙江史志》2008,(16):86-87
生态危机的引发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生态心理学的兴起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一条路径。同时也推进了文学的生态批评由起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揭露的浅层生态批评,转向对人的心理、观念、精神等视域进行根源性反思,从而使生态批评走向深层的生态心理批评。  相似文献   

6.
孙露珈 《神州》2011,(6):2-2
上世纪末,"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文化评论理论在美国形成,并迅速激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国的小说家杰克·伦敦就通过作品《野性的呼唤》表达出他本人对于生态环境及人类发展的重视。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起源和发展谈起,用该理论来解读《野性的呼唤》中作者对于和谐自然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文化评论理论在美国形成,并迅速激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国的小说家杰克·伦敦就通过作品《野性的呼唤》表达出他本人对于生态环境及人类发展的重视。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起源和发展谈起,用该理论来解读《野性的呼唤》中作者对于和谐自然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缺失的理论     
由于对民俗学政治性的关注,196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开始将民俗学书写看作是一种文类,指向民俗学的文本批评和政治立场批评。不仅知识生产碎片化,批评也日益碎片化且失去有效性,批评占据了道德高地,但同时失去了理论关怀。对民俗资料的阐释与分析仅仅沦为素材,对评论的评论反倒成为关注的中心。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和民俗学内部发生文学转向的结果。"理论"是一种有关世界的表述类型,它有以下独特属性:即有趣性、可信性、概括性、可验性。理论应该根植于对导向性主题的审查,而非根植于对民俗学者自己的审查。民俗学者应该从文化批评的迷思中走出去,直面对民俗学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理论构建力量。  相似文献   

9.
浅论华侨华人学科建设中的学术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由于作为综合研究的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年龄尚轻 ,其研究领域呈高度广泛性 ,各个研究领域的资料信息来源与分布呈严重不平衡性 ,以及大量资料信息呈“非原创性” ,这个拟建中的学科尚处于“嫩稚”的发展阶段。缺乏原创性资料信息的成果较多 ,阐述和分析有粗糙化倾向 ,理论建构薄弱 ,研究手段滞后。在这种情况下 ,应加强资料信息、理论和手段方面的创新与互动 ;在鼓励高水平成果的同时 ,宽容地评价来自不同层次的有一定创新的成果 ;加强同行间的学术评价及其机制的探索 ,避免质量认证手段的简单化、绝对化与概念化倾向 ;不提倡片面的逆向学术批评方式 ;增强学术合力和学者“共赢”意识 ;倡导健康的学术批评风气  相似文献   

10.
朱露川 《史学理论研究》2023,(2):99-109+15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其具体路径及发展的大趋势是从千年史著批评的积累和启示,走向史学批评的广阔空间和理论升华,即从评论史书到全面地评论史学,再到理论层面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并形成方法论,对当代史学发展多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探讨、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发展路径及其规律,有助于学界更清晰地认识中国传统史学何以能够不断生长出关于自身构成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内容丰富,从经世致用的史学批评目的论,到注重史义,到区分文史关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史学批评体系。他还提出史学编纂的基本要义和原则,强调史学家修养和正确开展史学批评的方法,在300年前,能有这样的关于史学批评的完善意见,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是中国史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成就和高峰。回顾和反思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当下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的研究是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首崇满洲"与《红楼梦》文化批评的叛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萌 《满族研究》2004,(3):50-58
曹雪芹的《红楼梦》包含着许多化批评意见或主张,而以小说批评、学匾题与园林关系、人格理想批评,以及崇尚女性意见为主,从思想精神实质角度看,上述化批评意见或主张中蕴涵着突出的反传统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思想、学识、人生境界、社会观念方面的原因,也与时代社会思潮、其时士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意识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但择要而言,这种化批评的反传统特征更主要地来源于跟清朝俱生,并作为有清一代恪守不变的“首崇满洲”及其导致的思想意识。“首崇满洲”除了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以优待和特权外,更在思想意识方面给这一社会阶层造成了高贵优越、轻视传统、惟我独尊、鄙睨一切等思想意识或心态,也从而成为《红楼梦》化批评反传统特征的根因。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化中包含着古希腊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希伯来释经学两种认知传统,前者强调认知的唯一和终极意义,后者认可不同意义阐释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维特根斯坦、罗素和萨义德等人分别在语言学、哲学和文学研究中表达了两种认知模式应辩证共存的立场。语言学领域的原型研究中突出了对"家族相似性"的阐释,人类学研究中提供了对颜色等认知范畴中"原型"和"模板"的发现。这些都表明,文学批评领域的原型批评也应是一种能够打破批评围栅,实现辩证认知的批评理念和批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社会批评是指人们对其所处时代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它与谏诤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谏诤只是社会批评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批评无论是批评还是批评对象,都比谏诤要宽泛。对社会批评问题的研究,可以包括社会批评思想、社会批评、社会批评的途径和方式等多个侧面。前人对汉代的社会批评思想尤其是东汉后期的社会批评思想已有较多研究,关于汉代的社会批评途径和方式似未见专门论述。本拟就这一侧面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温益群 《上海地方志》2022,(1):32-37+95
加强地方志编辑出版中的方志批评,可以对方志编辑出版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学术化产生积极作用。本文辨析方志批评与方志评论的异同,对方志批评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通过对方志批评诸现象和目前形势任务的回顾,提出方志批评正当其时;认为方志批评的主要对象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编纂原则,方志批评应该基于具体的文本;提出方志批评要“经世致用”,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新编地方志书;主张方志界和出版界要在方志批评方面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汲取有益养分。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史学批评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的《史通》是一部以史学批评为特色的史学理论著作,涉及史家和史著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他发扬王充的批判精神,“直书”前代史家之得失,即使是圣贤孔子和当朝皇家修史也在其批评之列,表现了无畏的求实精神;他具体评价史书的优劣,褒扬不讳其短,批评不抑其长,主张史学评论要探赜史家的著述旨意。他以理、势论述史学问题,增强了史学批评的理性色彩,在中国史学的发展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史学批评的核心是史义。实录直书和“激扬名教”在他的史义体系内实现了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袁帅 《沧桑》2014,(3):241-244
翻译文学是一个社会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翻译文学大多处于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时期却跃居中心位置,成为建构新文学思想体系的媒介。本文从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时期的地位、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指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雪 《神州》2012,(32):8-9
精神分析批评,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批评的流派,开辟了文学批评领域的心理学时代,对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表现出了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我也谈批评     
韩昌银 《神州》2012,(4):281-281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贯彻这些理念的过程中,有些人行为发生了偏差,“无批评教育”便是典型的例子。老师不准批评学生,家长对孩子稍有成就便大加赞扬,甚至犯了错误也不敢提醒批评,惟恐损害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同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励;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改进不足,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相似文献   

20.
包括诗歌在内的八代文学创作,以及以(文赋)、(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有关理论总结,对於文学的语言形式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自觉,这是人们稔知的事实;然而这种热忱与自觉究竟内含何种思维形态?具有何种品格?它对於今天文学的语言形式批评有何启发,却仍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