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三穗县“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以当地习武强身的万官保牛(史称甘保玉)为首领,积极投入了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族农民起义之中。  相似文献   

2.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属于4A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苗族风情浓厚,是目前苗族生活民俗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江千户苗族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旅游知名度更是直线飙升,在促进当地苗乡群众收入增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江苗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的问题。虽然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加强西江苗寨本土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由于投入经费有限、村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仍处于自发状态,文化保护的力度和强度远远不够。为更好地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拟引入当地苗寨经常传唱的飞歌,不断充实和完善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同时推动苗族飞歌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花帕是贵州省三穗县南部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女子的工艺精品。它不但是集挑花、刺绣等技艺为一体的再现物,而且是这个地区苗族人的珍藏物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姚胜祥  CTA摄影 《文史天地》2011,(3):F0004-F0004
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雷公山麓,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是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其苗族节日、建筑、手工银饰制作、音乐、服饰、习俗等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1,(3):17-17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建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寨头、巴冶、贵槐、良上等地苗族女同胞,她们头部包的都是青色布料的三角帕, 俗称“三角头帕”,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三角帕的形成是由她们所梳的发型来决定的。女人的  相似文献   

7.
王动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1):31-31
新华社9月28日刊出以"3亿元改造世界最大苗寨,保护还是破坏"为题的报道,称9月2 6日,贵州省每年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召开,四方宾客的目光聚焦在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苗寨。为了迎接这次大会,政府共投入3亿多元,在当地完成了道路建设、主会场馆、苗族博物馆、精品街建设、民族古街改造、观景台、河滨道民族特色改造等20多个重点项目。政府对西江如此大动作的改造,在各界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8.
<正>苗族女子多爱美,尤爱穿戴闪亮的银饰,有时其繁复不是以件计,而是论斤算。这种热爱银饰的民族风尚背后,是大量的银匠以精湛的打银技艺,来满足女性们对银饰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民族的偏爱,苗族银饰早就超越了服饰本身,成为苗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的时尚入冬以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有两样东西格外珍贵:一是酸汤鱼,酸中带辣,可以驱寒;二是阳光,没有阳光的县城里很是湿冷。前来雷山县里的游客大多去了西江镇了,那里的"千户苗寨"号称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镇有旅馆、酒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素有"衣冠王国""服饰大省"之美誉,而苗族服饰,则为其中之蔚为大观者。贵州省苗族人口40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是中国苗族聚居的大本营,因而也成为苗学研究的沃土。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苗族服饰库"即创建于贵州省博物馆,其藏品的装饰技艺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已引起学界较为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良上乡位于贵州省三穗县的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该乡有一棵柿子树,当地苗族人民叫它“红军树”。树高8米,树干直径为0.2米,树龄在百岁以上,此树现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树冠覆盖面积65平方米。这棵“红军树”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寨英古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梵净山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寨英古镇是迄今为止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寨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风景如画。2003年,寨英被  相似文献   

12.
岜沙苗寨     
刘红娅图  姚胜祥 《文史天地》2014,(3):F0004-F0004
岜沙苗寨坐落在贵州省从江县境内的深山密林中。寨里人至今保留苗族的古老遗风,穿自纺的布衣,男子挽髻,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女性着自制布裙,佩戴银饰。有客来临,吹奏芦笙、芒筒,敬牛角米酒之后,火枪对天齐鸣,迎宾入内。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3,(5):F0002-F0002
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是全国仅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千户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去年4月中旬,有幸到贵州采风,在这里我参加了贵州姊妹节开幕式,又随团去了几个很有特色的苗寨、侗寨,领略了加榜梯田等贵州美景。贵州给我的初次印象就是,山青水秀人更美,乐在此乡不思归。当然,贵州也有不少落后贫困地方有待开发。这个被人们称作"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水塘镇的格井村。在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天然石洞里,目前只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8户人家,共73位苗族人。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地处湘黔边境,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自古产竹,且品种多样,白竹、水竹、斑竹、绵竹、楠竹等都有。县境内有“万亩竹海”之称的贵洞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因竹林面积广大,产量丰富,品种齐全,由此形成了三穗丰富多彩的竹编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施鹤芳 《神州》2013,(4):197-197
早上抵达贵阳后,便乘坐大巴前往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外面稀稀拉拉的雨一直下着,大巴沿着曲曲折折的公路环绕大山,河水相伴,路窄又滑,时不时体验下坐过山车的刺激与胆颤。大巴一会儿爬上山头,眼前豁然开朗;一会儿又驶进山谷,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这是此次贵州考察写生的第一站,黔东南苗族侗族白治州。这里独特的建筑宝藏对人艺术美学研究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地处苗岭山脉雷公山区的西江苗寨,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深山里,但却是苗族聚集最为集中的地方。大概有八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这里——西江千户苗寨。  相似文献   

17.
正苗年,是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一年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苗年各地时间不尽相同,通常在农历九月至正月间,具体由"头人"占卜或商量决定,小雪后一天,我来到黔东南雷山县,有幸赶上苗年,参加他们的盛装巡游与歌舞庆典,而后住在西江苗寨,与苗族兄弟姐妹一起喝酒,一起过年。  相似文献   

18.
黄果树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在安顺地区的镇宁、关岭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东距贵阳市150公里,距安顺市45公里,距镇宁县城15公里,西距关岭县城25公里。滇黔公路经过风景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各县(市)的苗族人民,形成了“依山为寨,聚族而居”的特点。就村寨而言,一般都是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以至上千户为一居住单位。而“吊脚楼”则是这些村寨的一大标志。号称“千户苗寨”的雷山县西江村,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十分壮观,是苗族居住建筑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正黔灵山周围,从前很荒凉,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现在的八鸽岩一带,原来是一个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户人家。因附近的山岩呈白色,人们就称这个苗寨为白岩脚。又因岩面向贵阳城的石壁上有两个石洞,经常有8只鸽子从那里飞进飞出,人们又叫这个寨子为八鸽岩寨。由于贵阳人称某某寨时,都习惯把"寨"字省略,所以一般就把这个苗族村寨叫作八鸽岩。抗日战争时期,吴鼎昌1937年接替薛岳在贵州当省长,直到1945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