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谢鸿勋之死     
谢鸿勋(1878—1926)河北大名府人。死前为孙传芳东南五省联军浙军第四师(原北洋军第四师)师长,其部为孙系主力之一,在江西战场上,被北伐军消灭。1924年爆发齐卢之战,时任福建军务督理的孙传芳命悍将谢鸿勋为入浙前敌总指挥,进兵仙霞蛉,占领衢州,使浙江门户大开,孙军直捣杭州。随后又攻入上海。1925年10月,孙传芳发动驱奉战争,谢鸿勋师经宜兴猛袭南京,首先解决市内奉系丁喜春的第八师,为孙传芳坐镇东南,开府金陵立了头功。战后,孙传芳通电就任闽浙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系势力控制了东南,成为影响政局的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傅筱庵,浙江镇海人。原是清朝大官僚盛宣怀夫人庄氏的“过房儿子”。清朝末年,盛宣怀在上海推行所谓的新政,傅筱庵趁势挤进招商局。北伐战争前夕,傅筱庵已是上海滩上集官僚买办、金融商号老板于一身的显要人物。当北洋军阀孙传芳和国民革命军在江西作战时,傅筱庵以招商局的名义密电孙:“所有江轮,悉供调遣。”当北伐军抵达上海前,他又公开支持孙传芳,出资200万作孙的军费。北伐军占领上海后,傅筱庵遭到通缉,傅向日本驻沪领事馆求援,带着家眷及金银细软,在日军的保护下,趁夜登上日本邮船,逃往大连。 傅筱庵在大连潜居几年…  相似文献   

3.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动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战争先后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以及安徽、浙江、江苏几大战场展开,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就消灭了数十万敌军,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在北伐战争中,除“两湖”战场外,江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国民革命军从1926年9月初誓师入赣作战,到11月中旬全省肃清残敌,不过两个多月。北伐将士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攻占赣南、赣中、赣西、赣北…  相似文献   

4.
1927年4月-8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在江苏、山东战场上,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虽率部冲锋在前,战功显著,终因反攻徐州失利,蒋介石迁怒于王;王一度骄傲,为李宗仁、白崇禧所不满;王与何应钦、朱绍良的历史宿怨等被害于杭州.  相似文献   

5.
蒋纬国生平     
蒋纬国,又名建镐.1916年10月6日生,浙江奉化人.1岁至5岁寄住上海亲戚家中.5岁回到溪口,入奉化县试办幼稚园.7岁时,随兄蒋经国赴宁波居住,兄弟感情甚笃.9岁入上海万竹小学,插班进四年级读书.以后曾随其父蒋介石出入于东征、北伐战场.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底定京沪后,蒋纬国被送至苏州吴忠信家中寄养,拜吴忠信、王唯仁为义父母.随即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在校期间,爱好数学和理化,还积极参加田径、歌咏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 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广东革命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由此得到 巩固的同时,控制着北京政权的吴佩孚、张作霖,在北方发动了 对南方革命势力的进攻。为了推翻直系、奉系军阀的统治,1926 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率先进入湖南。7月1日, 广州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9日,举行了北伐誓师大会,北 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分三路向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进军, 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中国共产党发动 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六年七月爆发的北伐战争,共有四个战场,即湖南战场,湖北战场、江西战场和福建战争。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福建战场未予认真研究,不少著述谈到该战场时,不免语焉不详,且多欠客观、准确。故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冯官屯张守常1853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之后不久,决计北伐、西征。北伐军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领。林、李是自出广西以来,直下两湖,横扫三江,一路打先锋的虎将。其所统率的北伐军有九个军,约2万人,也是以老弟兄...  相似文献   

9.
太平军北伐军人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伐军的编制和实际人数问题 按太平天国的军制,一军有13156人,则北伐军前路9军应有118404人,后路以6军算应有78936人,合计197340人。有的同志即据此以为“北伐军出发时的人数当有二十万人左右”,但实际情况和这样足额折算的数目是并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三十大竹乡",其竹业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竹乡以及主要竹产地也正努力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旅游活动。竹本身的自然精华和它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地滋养中华民族的血脉。浙江安吉、浙江龙游、浙江临安、浙江德清、浙江余杭、江西崇义、江西安福、江西宜丰、江西奉新、湖北赤壁、安徽霍山、安徽广德、安徽宁国、安徽黄山、四川长宁、四川沐川、广东怀集、广东广宁、广西兴安、贵州赤水、中国"三十大竹乡"分布  相似文献   

11.
1926年开始的那场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走向影响至深。北伐军在进入两湖地区,力克重要关隘汀泗、贺胜二桥后,兵锋直指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武汉。在北伐军经过连番苦战,攻下武汉三镇中的汉口、汉阳后,却在武昌遭到了守军的拼死抵抗,北伐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而武昌城攻下后,北伐军对于武昌守将刘玉春等人的审判则直接催生了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个特殊罪名——“反革命”罪。  相似文献   

12.
192 6年 5月 ,广东国民政府为了打倒军阀 ,开始了北伐战争。北伐军首先进攻湖南 ,很快便打过长江 ,进入河南境内。在驻马店 ,北伐军与北洋军阀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驻马店人民的积极支持下 ,北伐军英勇作战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192 7年初 ,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北伐军前锋推进到驻马店。由于本区人民深受军阀之害 ,所以 ,北伐战争期间 ,本区人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策应和支持北伐军。早在 192 6年 4月 ,中共党员李鸣岐由广州返回确山 ,对社会各界宣讲革命形势 ,并以事实揭露北洋军阀的反动行径 ,为北伐广造舆论。 192 6年 6月 ,中共党员王了凡…  相似文献   

1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三省的大部,浙江、江西、湖南、河南四省的各一部,北枕横穿中国大陆的陇海铁路,南迄浙赣铁路,东濒黄海、东海,西达汉水流域及武当山脉。按战略形势,分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8块抗日根据地。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20万。  相似文献   

14.
正曾国藩对浙江或者说对王有龄有狠心,是有深层原因的。早在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何桂清出任浙江巡抚后,与曾国藩湘系的矛盾就慢慢产生了。那时,曾国藩在江西四面楚歌,处处挨打,浙、赣两省毗连,何桂清对曾国藩在江西损兵折将、被动挨打情况了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穿过硝烟弥漫的反“围剿”斗争前线.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四项特殊使命:(1)在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到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诸地界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2)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  相似文献   

16.
五省一市联合发起举办中国当代方志编纂理论研讨会盛夏季节,由四川、陕西、福建、贵州、江西五省及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当代方志编纂理论研讨会在江西庐山召开。研讨会除参加发起的五省一市外,还有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  相似文献   

17.
1928年4月,蒋介石率北伐军自南京北上攻打奉系军伐张作霖,日本为阻止北伐军向北发展,再次出兵山东,在青岛登陆并沿胶济线增兵济南。5月3日,日军在济南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然而奉军也远非北伐军的对手。一向主张“息内争、御外侮”的张学良无心再战,决心谋求南北妥协,结束内战。一天,张学良对心腹葛光庭说:这仗不能再打了,打赢打输都是中国人吃亏,日本人还在打我们东北老家的主意哩。所以我打算撤军。老…  相似文献   

20.
日记主人吴嵩庆(1902-1991)浙江镇海人,历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军政部军需署粮秣司司长、军需署副署长、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等职。1949年时任国防部预算财务署长,受任管理国库之军费、黄金、纯银及外汇,并处理军费、金银、外汇转运台湾一事。以下所辑日记为吴嵩庆1949年间从事该项工作的私人记录。该日记原件由吴嵩庆之子吴兴镛保存。2009年12月吴兴镛将日记复印件赠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