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泉山     
我们村有座山,叫龙泉山。为什么叫龙泉山?这里有个传说: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村是一个泉水绕村流,桃李碰着头的村子。有一年,果木刚开花,一连几个月一滴雨也不下。土地裂了缝,树木枯干了,连人也难得喝一口清凉水。靠果木换粮添衣的人们,只好找草根树皮吃了。村中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名叫龙生,心肠很好,一碗野菜,总把大半碗舀给瞎眼妈妈,妈妈晓得儿子的心意,也总留着一半等着儿子回来吃。有天早晨,龙生腰上别了一把镰刀,提  相似文献   

2.
武功旗花面     
田云 《陕西史志》2001,(3):61-61
提起武功旗花面,那可是独具风格、名不虚传,别说本地人富有特殊感情,就是外地宾朋食之,也都赞不绝口!往往是吃了一回还想第二回,吃了一碗还想接着吃,少则十多碗,多则二十多碗,民间有“三十碗不过岗”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一粒一香     
<正>不是“一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相似文献   

4.
情满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传说唐僧当年到西天取经时,曾在这里歇脚,师徒一边饮着山泉,一边吃着带来的葡萄。他们撒下的葡萄籽,不久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是这个毒焰蒸腾的不毛之地就有了绿色的诗,就有了动听的歌,和那位爱唱歌的阿娜尔罕姑娘……  相似文献   

5.
浦城地方小吃品种甚多,风味各异,最令我心仪的是豆腐丸。夜幕降临,我们穿行在浦城街市之中,侧头一看,就会见到一些小摊上,红红炭火闪闪,上面煨着一口大大的砂锅,并传来“嗒、嗒”有节奏的敲打声,更有一缕缕豆腐香、葱花香、目鱼香、猪骨香飘荡过来,摊主不用吆喝,不用挂招牌,那清爽的豆腐丸的逼人香气,就是货真价实的广告,无声有味地逗着我们光顾。  相似文献   

6.
常熟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康熙款青花饮中八仙图八瓣花口碗(图一),碗高9、口径21.5、足径8.3厘米。胎质细白坚致。碗作八瓣花口,深腹,高圈足。碗内外均饰青花纹饰。外壁纹饰可分三层:上层近口沿处饰一圈折线三角形纹,中部为主题纹饰,八面各有一开光图案,分别描绘了李白、苏晋、崔宗之、李适之、贺知章、张旭、李琎、焦遂等唐代八位学者名人饮酒斗酒的情景。每个图案的左上方各  相似文献   

7.
味杭州     
「食,色,性也」孟老夫子将食放于性之前,足可说明食之重要性.杭州的美食,以清爽,秀美著称,这里的食物特点都来自于杭州人的生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美不仅在于风景,这里的美食也有着水乡独有的文化情趣,一道「宋嫂鱼羹」竟然有着一段温情的传说. 杭州食物之好,绝不完全在于它的好看,就是很普通的原料都能做得很到家.《云乡食话》中内收“小葱拌豆腐”,说豆腐的色与香:“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这是杭城人家很普遍的家庭菜.  相似文献   

8.
陈云很善于自律和节制。比如吃菜,他以青菜豆腐为主,每 餐豆腐的块数都有定量,任何情况下也不多吃或少吃一块,几十 年如一日。每餐一小碟花生米,永远是13粒;休息散步,每次 准时13分钟;至于一般礼节性的会客则尽量谢绝,若见也最多 3分钟,从不浪费时间。陈云还终身坚持饮淡茶,每次只放3片 茶叶。 (摘自《领导广角)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做客还是待客,藏族同胞都很讲究礼节。藏区忌讳使用有缺口、裂缝的碗、碟招待客人,认为这样不圆满,不吉利,对客人不尊重。主人敬茶,客人不能一口喝光。喝了几口后,若不想再喝,就不要碰碗,告辞前再一饮而尽。不然至少要喝上三碗,才能离去,否则视为失礼。主人敬酒,壶、碗都必须先斟满,然后一手持壶,一手端碗来到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智明 《中华遗产》2012,(2):60-65
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口豆腐白菜能保了平安,一盘“一清二白”透着做人的坦荡,一声“卖豆腐”的叫卖,则荡着悠悠的乡愁。当观之洁白,抚之柔嫩,食之馨香的豆腐,遭遇中国人的心灵诉求,便早已不仅是一味美食。豆腐,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08,(7):50-51
吃在武汉:"广东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武汉"。武汉地处华中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汉的饮食习惯融汇东南西北,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武汉饮食文化。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一首豪迈的《水调歌头游泳》,让原本就以美味传世的武昌鱼更是声著华夏,名扬五洲了。武昌鱼,生产于鄂州梁子湖中,  相似文献   

12.
黔北大地重山峻岭,溪涧河流纵横交错。谢坝河发源于正安县东南的一个窄长的山谷里。那个峡谷很特别,两座长长的山崖之下洞穴无计其数。洞穴之中多有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饮乏透人心脾。盛夏酷暑,泉水水温反而低于摄氏五度左右。泉水溢出洞穴,流入峡谷坝中,形成溪流,汇集而成一条小河。春夏发了大水,便有各种形色的鱼随流水而出。这之中有举世稀珍的娃娃鱼,还有不同于其他河流所产的青鱼,黄鱼,白鱼,桃花鱼,土鳅鱼,岗鳅、蛇鱼、虾、蟹等。娃娃鱼学名大综,属两栖动物。白天躲在水中洞穴里,夜间出来觅食。它的游走速度缓慢,不能…  相似文献   

13.
《旅游》1996,(5)
成都有一种“鬼饮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食物,本身绰号就叫“鬼食”。 据说淮南王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之时,见到八位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细问方知,是吃这种“鬼食”所致。就连康熙皇帝南巡时,都曾给巡抚宋荦下过圣旨,说这种食物不同寻常,可令御厨太监传授给巡抚厨子,以备受用。它通身洁白如玉,弹性十足、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非常高,到底是什么?豆腐。为什么豆腐叫“鬼食”呢?  相似文献   

14.
吃一碗臊面     
袁泽 《丝绸之路》2003,(3):27-28
早上,迟到的中学生拿个夹麻辣豆腐皮的饼边吃边往学校跑着,机关的女职员唇边轻啜着即开即饮的一袋鲜奶打开电脑,习惯了甜点的南方游客满世界找喝早茶的茶楼,老张掖人洗漱完了却直想吃一碗臊面和二两包子。  相似文献   

15.
女儿的成长需要“对手”——这是我从女儿喜欢吃别人家的饭这件事上悟出来的。以前,为了女儿能够吃顿饱饭,我们夫妻俩或诱或哄、或恐或吓,都未能奏效。好像女儿明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疼还疼不过来呢,能把我怎么样?所以,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无奈场面:我在一边端着碗,丈夫拿勺,追着女儿喂饭吃;女儿呢,吃一口,玩一会,悠闲得很,似乎觉得做父母的挺好玩,她在和爸爸妈妈进行藏猫猫的游戏哩。后来,不耐烦了,索性饿她一  相似文献   

16.
春游圣天湖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9):F0002-F0002
地处山西芮城县的圣天湖,像一颗碧绿的明珠,穿系在东去黄河的弯曲处。它以初冬南归天鹅栖息地而著名,又以盛产鱼虾、盛开荷花而为众多人们所知晓。春天花草绣岸,夏日碧波荡漾,秋季荷花满湖,冬时天鹅鸣唱,是北方罕见的一个好地方。我早就听过它动人的传说,而真正前去观赏它,感受它,则是到了桃花吐艳的春季。  相似文献   

17.
河南人遇到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来客,总爱做一大锅杂烩菜来招待客人。杂烩菜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姜、葱、香菜以及其它佐料熬成一大锅。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面条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这种就餐形式在河南由来已久。其实这道菜最初的名字不叫杂烩菜,而是叫做“炸桧菜”。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期,金兵屡屡南犯,赵宋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朝廷内部分作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身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在高宗面前奏了一本,丢了官职。他回到河…  相似文献   

18.
水巷子     
王义 《贵阳文史》2010,(4):80-81
<正>巷子口右边是一家早点店,主营各种粉面小吃,当年的单碗羊肉粉才0.13元,加粉加肉也才0.25元,哪像现在单碗都要5.5元了。位于都司路贵阳市青少年宫旁宽约1.4米的小巷,被本地人叫水巷子。水巷子的来历,是因那时没有自来水,巷子里的酒作坊、酱油作坊、豆腐作坊、住户及都司路、民族巷的  相似文献   

19.
朱军 《东南文化》2002,(12):35-37
凤尾尊,瓷质花觚中的一种。其造型通常大口外撇,长颈渐收,鼓腹下敛,足底外倾。因口颈外撇呈凤尾状,故名“凤尾尊”。据《饮流斋说瓷》载:“口大腹小谓之花觚。明制身段直下绝无波折,康熙以后则腰际凸起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依此史料及传世品分析,凤尾尊始见于康熙朝(1662—1722年),是明代花觚型制的演进。多用作陈设,少量为祭器。  相似文献   

20.
传说在很久以前,阿克牙孜沟里居住着作力色里地部落,他们养了一群牛,还养了一群马。每天主人赶着它们到阔尔布拉克苏(海子)去吃草喝水。但牛群和马群各吃各的草、各喝各的水,从不混群。 在牛们看来,还是马好,主人多器重马,让它吃山上的鲜草,让它喝最清洌的泉水,冬天喂草又喂料,连出门都陪伴着主人。牛们总是有自卑感,它们想每次搬迁少不了让我们驮最重的东西,还经常挨主人的皮鞭和咒骂,多没意思,在主人面前永远提不高身价,马还是马,牛还是牛。它们这种情绪对儿孙们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