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李恭《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所载《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对公元七至九世纪的新罗人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研究,然其中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一、长安无新罗寺该文...  相似文献   

2.
谈到邦可花园,要从邦可餐厅谈起。约在1915年,英商恰和洋行大班(经理)杜百里在汉口原三教街(1924年俄租界收回前为列宾斯卡娅路,现为鄱阳街)购得土地1000余方,投资30余万元建成钢筋混凝土西式楼房(铺面和住宅)30栋。当时俄国人邦可和杨格诺夫等人为适应俄国侨民的餐饮需要,在此(今鄱阳街145~149号)集资开设了一家俄国餐厅,由于邦可是大股东,遂取名“邦可餐厅”。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1,(8):171-171
谁说杂志上的故事不能跨媒体?我们做到了! 自2011年7月起,《华夏地理》与上海外语频道(ICS)一档纪实性栏目《华夏新纪录》(China Untapped)栏目正式合作。该栏目每月推出一期与当期“华夏”封面选题同步的节目,深入采访最前线。将选题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呈现给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沦陷之后,日本殖民政权从强化统治和对抗苏联的需要出发,针对伪满境内的东正教会,制定了怀柔和高压并举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安抚和拉拢东正教会,利用其煽动俄国侨民从事反共反苏活动;另一方面则严密监控东正教会,镇压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反日亲苏活动,并通过宣扬惟神之道、强迫教徒拜祭天照大神等方式,从思想上改造东正教,进而根除俄国侨民的民族意识。这些政策似曾一度取得成功,但却招致东正教会和教徒的普遍抵制,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满洲里原是游牧地区,随着沙皇中东铁路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建成后定名满洲里。随着铁路的修建,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人涌入中国,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满洲里。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布哈拉和希瓦三个汗国在16~17世纪期间加强了与俄国的联系,除了继续以往的经济交往外,中亚与俄国开始了正式的使者互访.双方交涉的问题有释放在中亚的俄国奴隶、中亚居民假道俄国去麦加朝圣、双方侨民居住自由,以及俄国假道中亚通往印度等问题.除了最后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外,在16~17世纪,其余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新加坡为例,探讨了"海禁"既开后,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侨认知的转变和逐渐推动对海外侨民管理工作的努力。其中包括清廷向海外侨民颁授《时宪书》、出台《大清国籍条例》与户口统计政策、派兵舰巡阅新加坡等地、对海外侨民给予保护以及吸收海外侨民赈济捐输和封赠赏赐的常规化等。这些措施增进了双方的互动和海外侨民的向心力,促进了晚晴政府新型的"国家—侨民"思维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二三十位外籍人士(不包括日本籍)滞留南京,见证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人民(组织安全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日伪进行交涉等)。因此,南京大屠杀中外籍侨民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人对外侨人数与活动情况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是《严厉的新闻审查——苏维埃国度里的作家和记者(1917-1956)》(Большаяцензура-писатели и журталисты в страте Советов)一书,它是大型档案丛书《二十世纪的俄国》中的一本,2005年在莫斯科出版。  相似文献   

10.
试论俄国在华投资与东省铁路财政(1895—19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俄国在华投资与东省铁路财政(1895—1917)徐曰彪俄国根据1896年6月《中俄密约》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管理的东省铁路①,是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远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贯穿于同期中俄、中苏关系史的重大课题。中外学术界对此曾予...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介绍了印度国际移民人口分布的历史根源、印度独立后长期忽视海外侨民工作的原因、后果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出现,印度经济自由化与海外侨民政策的改变;并根据印度政府发表的《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报告》和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从2006年至2011公布的历年《工作报告》等官方文献和新资料,分析了海外印度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着重探讨了印度2004年建立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以来,在开展海外印度人社区服务、对外移民和劳工保护、引进海外印资、印智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对中国侨务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译者注:在俄国《远东问题》杂志1996年第4、5期上,安·利多夫斯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莫斯科的访问(1949年6-8月)})为题,发表了一组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的档案文件。我们已经翻译了这组档案的文件之一,即刘少奇1949年6月27日与斯大林会谈的记录(见本刊1997年第1期——编者注)。现在,我们将文件之二,即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刘少奇1949年7月4日给联共(布)中央并斯大林的报告在此译出。关于这个文件的内容,1991年中国出版物中已经有所透露,主要见于刘少奇访苏时的译员师哲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法西斯党孙凌齐20年代中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俄国侨民中,曾形成一个法西斯党。党的总书记是K·B·罗扎耶夫斯基(1906—1946),党员最多时达2万多人。总部设在哈尔滨。共召开过4次代表大会。党的名称在不同时期分别是:俄罗斯法西斯组织(192...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8年6月18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法国电视三台制片人李京(女,Echoli)与记者韩纳德(Francsoi REINARQT)在南京市的郑和墓、明故宫遗址与中华门城堡等地采访了南京大学潘群教授。在郑和墓前长达二三小时的采访中,潘群首先回忆了法国是汉学研究基地之一,中国许多著名学者在法国留学。而法国学者如伯希和(1895--1945)就撰著《郑和下西洋考》原名为《十五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旅行》,中译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版。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话剧的开始 ,较公认的说法是 :190 7年 2月 ,由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 ,并演出了欧洲名剧《茶花女》。其实 ,西洋话剧进入中国 ,比此时间要早许多。话剧是舶来品。中国最早出现话剧是 19世纪中叶的上海。 1850年 ,在开埠不久的上海英租界 ,出现了以欧美侨民为成员的业余话剧团。 1850年 12月 12日 ,首演了话剧《势均力敌》与《梁上君子》两个剧目。当然 ,当时演员全为欧洲人 ,演出场地也甚为简陋 ,是在一个废弃的货栈里。之后数年 ,爱好话剧的欧美侨民将两个话剧小团体合并 ,组织“A·D·C”剧团 ,当时叫做“西人爱美剧社…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89年第四期、1996年第二期、2001年第三期,先后刊登了由侯月祥辑录、整理的较有存史、参考价值的《广东省地方志编纂与研究大事记》(1958-1989)、(1989.10--1995.12)、(1996--2000)。现接续登载2001年至2005年《广东省地方志工作大事记》,以资存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冯玉文 《黑龙江史志》2005,(4):50-52,23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中东铁路的员工及其家属来到中国;十月革命之后,反对苏维埃政权、仇视无产阶级革命的俄国官僚、贵族、地主、资本家纷纷逃离苏联,促使在华俄侨的人数迅速增长。到了20世纪40年代,由于中国的战乱和苏联采取招回海外侨民的措施,大多数在华俄侨回国或转移到其他的国家。俄罗斯侨民这一特殊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国家“文化年”活动之后,又成功举办了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在两国睦邻友好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大好情势下,以研究中俄关系及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一书适时问世,为两国“语言年”及“文化年”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文献(连载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斯大林关于中国出兵问题致金日成的信(1950年10月8日)平壤致什特科夫转金日成金日成同志!由于同中国同志协商需数日,复信迟了。10月1日我致电毛泽东,问他能否...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新疆构北部和西部与俄国毗邻,西南部与印度接壤,边界辽阔,外交纷繁。十九世纪后期,俄国加紧侵略新疆,185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开辟伊犁和塔城为商埠,并在二地设立领事馆,修建贸易圈,清政府被迫在伊犁和塔城设置中俄通商局,主管与俄国的通商事务。接着,俄国又利用《中俄伊犁条约》和《伊犁改订条约》,先后于1881年增辟喀什为商埠;1896年改辟乌鲁木齐(代替吐鲁番)为商埠,并在喀什增设领事馆,在乌鲁木齐增设总领事馆,同时扩建伊犁、塔城的贸易圈,新建喀什和乌鲁木齐的贸易圈。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