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2年3月我终于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剑美国留学。由于自幼在贵州山区长大,体会到关山阻隔之跨,连带文化、工商业、教育等之落后,  相似文献   

2.
《幼学琼林》有一句话:“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贵州是没有文化的蛮荒之地。继后又出现三无之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一来,贵州就被贬为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了,对贵州视为畏途。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不知道贵州在何方,闹出了贵州是归昆明管的笑话。由于对贵州的陌生、不了解,所以一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往往还带有一种轻视的眼光。 为什么有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歧视呢?主要是他们不了解贵州,与发达省区比较,自然落后,但也决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民国时期的贵州财政收入情况看,贵州都属于低收入地区。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贵州财政的收入低下,与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因此,回顾民国时期贵州财政的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地方财政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一、1935年以前贵州财政状况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中部。历史上交通极不发达,陆地仅靠几条土石公路,河流仅一部分通船,虽资源丰富,但土产输出困难。由于闭塞,致使文化落后,商业不振,经济衰颓,工业仅以…  相似文献   

4.
清代科举考试,在贵州推行中出现了一些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之变通与变革。从变通方面来看,这是务实官员努力之结果。它不仅使贵州士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全国性的考试竞争,而且促进了贵州人才流动,扩大了这种制度文化在贵州的影响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有识之士在贵州走上了变革科举考试的道路,使贵州考试步入了近代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1947年,解放战争正在华北激烈地进行。贵州苗乡台江的人民,因为文化落后和交通、信息闭塞等原因,对战事不甚了解,仍各在自己的谋生之路上奔波,农民们早出晚归地在山坡上、田地里日复一日地劳作。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贵州贵阳 ,从留学起就离开贵州。但乡情还在 ,常常回想起一些童年的往事。贵州多山 ,人说“地无三里平” ,“开门见山”。山地有缺点 ,交通不便 ,科学文化比沿海落后 ,但山地也养成一种“硬汉精神” ,那就是不“随波逐流” ,敢“开顶风船”。所谓“仁者乐山”。但科学文化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沿海交通方便 ,学校众多 ,所谓“智者乐水”。要想两者兼得 ,谈何容易?抗日战争将大批的学校搬到大后方 ,我读完高中一年级 ,中央大学实验中学就搬到贵阳 ,我就跳班考入中大实中。中学还未上完 ,浙江大学一年级又搬到贵阳县的青岩镇 ,我又跳…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民国时期的贵州财政收入情况看,贵州都属于低收入地区。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贵州财政的收入低下,与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因此,回顾民国时期贵州财政的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地方财政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对贵州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了兴趣,作画之余,喜欢翻翻地方志和其他文史资料。我看过贵州几部方志,读过周春元、王燕王教授的《贵州古代史吸黔南、黔东南的有关资料,也研读过陈训明先生的《贵州书画家简论》和相关文章。很想知道《明妃出塞图》这幅宋代名画作者宫素然的一些情况。然而遗憾得很,我什么也没有查到,她似乎已被故乡遗忘。明代以前的贵州,向称蛮荒,偏僻落后,但也出现过像尹道真这样著名的人物,当然也曾出过不少的画家。因种种原因,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却没有给后人留下片言只字,即使是留下一些精湛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一隅,在历史上由于地广人稀,被称为“化外之地”,农民长期处于闭塞的环境之中,农业生产技术低下。清朝晚期,在全国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不断出现一些近代新式的专业学校,其中也包括专门传授农学的学堂。从此,贵州开始产生了农业教育。这些农业教育在当时对贵州  相似文献   

10.
明代贵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中央政府既有大同思想,对贵州各民族施行怀柔政策,希望天下归心,形成四海一家的气象,又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情结,坚持汉族正统地位,“明华夏之别”、“谨夷汉之防”。外来移民到贵州求生存谋发展而又疏高贵州,生活在贵州却又有着强烈的故乡情怀;依托贵州而又有傲慢之态,与贵州少数民族相依相偎而又心存排斥。贵州土司迫于政治形势接受开发,却又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下层广大民众热心学习中原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但是在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时被迫反抗。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推动着贵州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出现停滞或破坏。  相似文献   

11.
“铜鼓文化”是构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基本上都能发现铜鼓的踪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往来,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明清之后大量的汉族移民的涌入,丰富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内涵。“铜鼓”作为贵州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客观上成为汉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与其相毗邻的滇文化中的异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民国年间,太虚大师曾于贵州弘法办学,其事却鲜为人知。他在黔中高僧大德创办贵州高 峰佛学院、又亲至贵阳黔明寺宣讲唯识学,由其创办的著名佛教刊《海潮音》月刊亦由湖南迁至贵州编辑 发行,其弟子印顺、慧海等亦在黔中弘法利生。这些活动对地处西南边陲之地且佛法相对落后的贵州来 说,无疑给贵州佛教的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贵州沙滩文化的最后传人王燕玉:不固成说,挑战权威,开贵州古史专题研究之先河,对贵州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斐然。但贵州史学界对王先生的观点及研究成果一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生长于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我们自己的史学大家几近湮没。  相似文献   

14.
书籍是文化最重要的一种载体形式。在一定范围的地区内书籍刊刻的出现是适应当地文化发展所要求的必然结果,对文化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历史上看,贵州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书籍的匮乏较为突出。为了文化教育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贵州发展的滞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差距。贵州地区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和保守性,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贵州之所以失去几次较好的专展机遇,是由于观念和思想的落后。因而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贵州必须重视视加强文化思想建设,把文化当作基础设施建设来抓,确有成效地促进思想解放和思维创新。在着手这一工作时,尤应重视研究省情和地情,加大对地情工作部门的扶持,确保西部女开发中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渝 《贵阳文史》2012,(3):11-11
"过去贵州在十八行省中,算是最偏远的,以情理推算,今天与他省相较,尚且落后,三十六前的情形,更无论矣。以情理推测,这里似不致发生革命,但是只要有有心人,一样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来。"(平刚1947年语)平刚先生作为贵州最早的"有心人"和革命先行者,对于贵州革命之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一>、贵州贫困困境概述贵州是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虽然近三十年来,贵州省贫困状况较过去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深的省份。导致贵州地区贫困和制约贵州地区脱贫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地理环境恶劣,不利于生产发展,脱贫难度大;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率高;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扶贫资金缺口大,资金利用效率低;教育水平落后,且存在教育致贫现象。物质和人力资本存量极低、教育质量低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边缘劣势地位,使得贵州贫困地区形成一个闭合性的“贫困困境”,因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现象极具顽固性。截至2011年,按照国家调整后的贫困划分标准,贵州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33%,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4%。  相似文献   

18.
地处偏远、经济和文化均相对落后的贵州贵阳,却为《四库全书》的完整保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仅以此文,纪念那些为保存《四库全书》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刘凤英 《风景名胜》2021,(4):0300-0300,0302
贵州地处于西南内陆,在历史漫漫长河下构建了独具有自身特色的美食文化。贵州美食丰富多彩,拥有巨大潜力,是当下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文化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在美食文化大力渗透社会的当下,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探索,寻找一条适合于铜仁地区特色美食之米豆腐的发展道路,并对其在当今情景下的创新与传承方式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贵州在远古时期是渺无人烟的荒野之地。但是,考古发掘证明,贵州是最古人类的分布区,从旧石器早期起,也就是从猿人阶段开始,贵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而这些活动在贵州地区的早期猿人,很可能就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祖先。一、处于原始人阶段的早期旧石器文化贵州早期的旧石器文化,可以从黔西的“观音洞文化”说起,1964年,在贵州黔西县沙井地区发现的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观音洞文化遗址,是长江以南最早、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观音洞猿人用隧石或硅质灰炭及火成岩等作原料,制造比较粗糙的石器,在出土约四仟余件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