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慧 《宁夏史志》2007,(1):23-25
由著名史学、方志学和谱牒学专家仓修良先生撰著的《仓修良探方志》于2005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本独特而厚重的学术著作,书中收录了作者40多年来有关方志发展史、方志学基础理论、方志编纂学等方面的部分论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方志的历史和方志理论;二是对首轮修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商讨和评论,对于好的和具有特色的志书加以评价,向读者推荐;三是谈论新一轮志书如何编修。全书论证严谨,资料翔实,创见迭出,填补了方志学研究的许多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是了解方志学科的入门之作,也是提升修志理论和编纂水平的必读之作。纵观《仓修良探方志》,笔者认为该书的出版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陈华 《宁夏史志》2005,(2):8-12
我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拉开帷幕,但对于此轮修志应采取何种编纂形式,重点是续修,还是重修,方志界存在争论。有些主张应以重修为主,如浙江大学教授、方志学家仓修良认为重修“是我国古代方志编修所共同采用的方法或形式”,“历史上许多方志精品,无不是建立在前人成果基础之上”。此外,湖南岳阳史志办的何培金也认为“‘重修’的形式值得肯定并应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3.
新修方志特色过眼录浙江省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届修志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进入了后期阶段,特别是县市志的编修进展更快,非常可喜的是,还出版了一批村、乡、镇志,我在《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一文开头就已讲了,“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仓修良探方志》是仓修良先生重要的方志学论著,“虽属论文汇编,但由于是从作者学术专攻的一个方向结集,收入了他关于方志学研究、教学和思考的半生论文成果,内容涉及基础研究、史论考辨、实践探讨和操作评论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对方志历史与理论的专门探讨,对新中国第一届大规模修志的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5.
序跋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关于方志定义、性质、渊源、特点、功能、体例、内容、资料来源、编纂方法、志书评述等方志理论问题的探讨,凝结修志实践经验,是研究方志发展史和方志理论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清代通志序跋为例,着重考察其中反映的方志是什么、为什么修、修什么、怎么修等方志理论问题,并从序言篇数、主要内容、行文记述等方面,对新方志序言撰写提出若干建议,希望对方志理论研究和修志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仓修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修志热潮,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进展之快都是历史上所仅见。十多年来,不仅编写出了数量很大的各类志书,而且培养出一批修志人才,建设了...  相似文献   

7.
《方志资料审核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浙江省平阳县重修志主编林顺道先生的新着,由方志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该书由方志学家仓修良先生作序,分方志资料审核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方志资料审核基本方法、古代文献资料审核、现代资料文献审核、调查资料审核、常识审核、统计资料审核、人物资料审核等8章24节,43万余字。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9日,浙江大学仓修良教授致信朱佳木同志,并随信寄去自己于2006年撰写的《回顾胡乔木同志的方志理论——纪念胡乔木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一文。4月28日,朱佳木同志给仓修良教授复信,认为文章所概括出的乔木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六个观点,都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应当继续遵循的;指出来信建议方志界应当大力提倡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促进方志界的学术繁荣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在争鸣中要采取相互平等、平心静气和求同存异的态度。仓修良教授的文章,从六个方面概括了胡乔木同志的方志理论,对于我们构建方志理论体系、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实现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一读。现将该文在本刊刊出,同时经朱佳木同志同意,将他给仓修良教授的复信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9.
<方志资料审核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浙江省平阳县重修志主编林顺道先生的新着,由方志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该书由方志学家仓修良先生作序,分方志资料审核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方志资料审核基本方法、古代文献资料审核、现代资料文献审核、调查资料审核、常识审核、统计资料审核、人物资料审核等8章24节,43万余字.  相似文献   

10.
光绪年间贵州省内掀起一股新的修志热潮,共新修、续修方志24部。从编修背景与修志经过来看,本轮修志的直接动因在于全省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各地区士绅民众“振士气、维风化”的社会需求日渐凸显。从方志内容来看,地方乡绅、团练、民众在咸同兵燹时期的功绩与事迹在其中占据较大篇幅,甚至影响了志书的编撰体例。这一批新修、续修方志陆续出现,与光绪年间贵州全省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就方志本身进行片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0月 2 0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京召开续修志书专家研讨会 ,浙江省地方志学会会长魏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何龄修、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吕志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范同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教授黄永年、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方志收藏中心副研究馆员赵嘉朱等学者 ,结合历史上续修志书的情况 ,围绕新一轮修志的组织实施 ,就如何续修、续志内容、体例和形式的创新、续志名称、加强续志科学性、加强修志队伍建设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王忍之 ,指导小组副秘书长高德…  相似文献   

12.
邬庆时,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著有方志专著《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十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三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省志办于6月7日至13日举办的这次培训班,旨在为第二轮修志做好理论和人才培养工作,着重学习和掌握篇目设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回顾总结首届修志经验教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续志篇目的拟订工作。省志办主任王建中和徐州市委副书记陆正方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省志办部分业务人员分续修市县志篇目构架、首届修志回顾、省志篇目设想、社会变迁与续志总体设计、篇目如何突出特色等专题开设讲座,徐州市沛县志办马培堂介绍了续修《沛县志》篇目的设想。培训班还特邀著名方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仓修良和原中指组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志书如何反映本性,凸现个性,从而赋予生命的问题,涉及地方志的性质与特点。对于方志的特性,当代一些方志学家都已概括得很全面。比如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教授概括为“突出的地方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记载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5个特点;韩章训教授则概  相似文献   

15.
新修方志与精神文明建设新疆阿克苏地区党史办赵燕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给修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赋予修志工作者新的使命。方志是记述一政区的实况的著作:明发展之序,集发展之资料,求发展之最佳途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它肩负着为...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方志纂修在传统修志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很多地区开展了修志活动,但囿于文献散佚等原因,部分方志纂修活动已经失载。民国时期泾县虽有筹修县志的活动,但其纂修实况一直未得其详。新发现的两件档案文献为研究民国泾县筹修县志活动提供了翔实的证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9,(9):4-4
2009年6月22日~7月1日,海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在宁波大学举办第二轮修志业务培训班。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许达民、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徐君静、知名方志学者仓修良等出席,来自海南省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史志办)、《海南省志》各分志承编单位的70多人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18.
修志的目的在于用。李铁映同志指出 :用志是在首轮修志基础上开始第二轮修志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把续修修志前的准备工作放在用志上 ,是为了更好地修志 ,是我们方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目前全国范围的续修工作已全面启动 ,各级修志机构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把用志提到与修志同样重要的高度来认识、部署、衡量续修工作 ,以用志的需要设计、编纂、检验续志。山东省在修志实践中积极拓宽工作思路 ,努力挖掘方志资源为现实服务 ,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也促进了方志事业的发展。本刊发表山东省读志用志的部分成果实例 ,目的在于进一步强调续修要修志、用志两项工作一起抓 ,做到修志、用志双丰收  相似文献   

19.
清代修志事业十分发达,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修志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逐渐形成了地方官主修,地方士绅和文人学者参修的一种模式和规范,从而保证了方志编纂的迅速发展和方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明代正德年间,我国方志开始在卷内设置“修志姓氏”,这标志着方志版权意识的觉醒。万历时期,“修志姓氏”逐渐规范,我国的方志版权开始走向成熟。清代道光时期的方志开始在每卷内细述该卷的负责人员,征示着现代方志署名的先声。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是在方志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伴随着士人对方志认识的加深,以及朝廷上下对修志的重视,署名越来越成为参修人员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