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  相似文献   

2.
“弓藏狗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衍尤”。“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这些话在我国民间流传之广,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实际上,从秦汉到明清,天下一统之后,功臣遭忌的现象代代有,大杀功臣的王朝并不多。而杀得最凶的,恰恰是两个来自农村经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功臣被杀被迫害是功臣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封建专制时代,是一个不能不产生这种悲剧的时代。杀戮功臣并非封建王朝的普遍现象秦始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个暴君。汉高祖刘邦则一向是许多人心目中“豁达大度”、“从善如流…  相似文献   

3.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以徐达为第一,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等人。徐达能够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  相似文献   

4.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淮西游丐朱元璋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朱元璋能够得天下,原因固然很多,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在长期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朱元璋求贤如渴,礼贤下士,延揽群英,知人善任,遂成一代帝业;在称帝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选拔录用各类人才,从而巩固了明王朝新政权。但是,朱元璋在晚年,使用严刑峻法,滥杀无辜,摧残了大批有用之才,其中包括许多开国功臣。朱元璋在用人方面,既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严重  相似文献   

5.
试析朱元璋法律实践的矛盾性徐晓庄公元1368年,以"淮右布衣"自称的朱元璋经过十多年的沙场争战,挫败群雄,逐出元廷,复中原,克大都,终于登上天子宝座,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明作乍兴,天下甫定,朱元璋面临的是经过元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大倒退、经济大破坏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在班固表序说:“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然而在表中历载高祖功臣之后说:“右高祖百四十七人,周吕、建成二人,在外戚。羹颉、合阳、沛、德四人在王子,凡百五十三人。”同一表中一为“百四十有三人”,一为“百五十三人”,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7.
一朱元津晚年屠杀功臣,以胡蓝党案为契机,先后历时十余年,杀人众多,空前惨烈,给明朝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朝蓝党案中的朗,即胡惟庸,此人系安徽定远人,距朱元璋老家濠州(今凤阳)不远,算得上是朱元津的老乡。1352年他与朱元璋同一年参加起义军,开初任元帅府参奏,后转任地方官吏。洪武三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史载胡推庸以“曲谨”事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与重视,洪武六年晋升为左丞相,很受宠信。胡惟庸被杀的原因,《明史》上说他“独相数年,生杀黜陟,或不径而行,内外诸臣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则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  相似文献   

8.
汤和,字鼎臣,凤阳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元期末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南征北伐。明初,汤和历任统兵元帅、御史大夫等职。洪武十年(1377年)封为信国公。不久,汤和主动交出兵权,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非常高兴,给他的赏赐也特别优厚。后来,朱元璋大杀功臣,唯汤和能够“荣名终养”于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因病“薨于正寝”,享年七十。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纳谏”周黎明1.朱元璋定天下,都南京,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当年赋税全免。”于是万民称颂:新天子爱民如子,至圣至明。2.夏收已过,快到秋收时,朱无璋变了主意,准备收回成命。谏官周衡谏道:“陛下既已下诏全年免税,今又征税,岂不失信于天下?”朱...  相似文献   

10.
明初功臣吴祯墓文/朱兰霞吴祯(1328~1379年),安徽定远人,初名国宝,为避太祖朱元璋字“国瑞”之讳,帝赐名“祯”。祯与其兄良从太祖起兵濠梁后,并为帐前都先锋。祯在取滁州,下集庆,克镇江、广德、常州、江阴、池州等战役中,因战功显赫,积功由帐前都先...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文史博览》2009,(9):59-60
朱元璋或许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能残杀功臣的帝王,为了永久延续他的朱明王朝,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毫不留情,一个个罗织罪名,逮捕问斩,有的甚至诛灭九族。  相似文献   

12.
张勇 《湖南文史》2009,(9):59-60
朱元璋或许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能残杀功臣的帝王,为了永久延续他的朱明王朝,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毫不留情,一个个罗织罪名,逮捕问斩,有的甚至诛灭九族。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自小出生在贫苦家庭里,饱受了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因此他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当时官场贪腐成风,农民反抗朝廷之争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决定亲笔写一部刑典书给官员和百姓看。为此,朱元璋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大部分官员都不敢反对,但也有一两个官员提出  相似文献   

14.
<正>淮盐向为国家的重要税源。淮盐税收由产盐人所交的灶(场)税、盐商买取“盐窝”(即食盐专卖权)时一次性所交的“窝费”、贩销淮盐时所交的商税和其它杂项费用等构成。但自清顺治朝起,盐商又兴用白银向朝廷、官府报效以示感恩。有意味的是,淮盐商人(下称“淮商”)的这种报效伴随着康乾盛世而勃兴,却又随着淮盐疲敝渐至偃息。本文试图探讨清代淮商的报效与淮盐走向疲敝存在的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5.
周礼 《湖南文史》2013,(6):67-67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对开国功臣的屠杀堪称历代皇帝之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所以明朝的开国元勋很难幸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将之除掉。  相似文献   

16.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万历二十年(1592),潘季驯曾经四次任总督河道。他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工地,对黄、淮、运三河进行大量调查,提出综合治理的原则:“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于入海,则治河、淮  相似文献   

17.
股份经营 自汉口成镇,便有"本地人少异乡多"的说法.这里所谓"人"大多是商人,而非普通居民.换句话说,汉口自来就是外籍客商居多的城市.如早期的淮盐贸易多由徽州人经营,粮食的转运以湖南人居多,丝绸布匹、金银首饰为浙帮所专擅,而山货皮毛则是山陕商人的天下,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8.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剪灭诸强的战争时期,就已有“天下重地非骨肉重臣莫能守”的思想,立国以后,又进一步确立了封立亲王“以藩屏国家”的政策。最早被封王的是当时除太子标以外已经出世的九个儿子和一个从孙,第四子朱棣即后来的永乐皇帝,被封为燕王。  相似文献   

19.
庾晋 《文史天地》2006,(5):37-42
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宝座后,杀戮功臣这是人所共知的;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大开杀戒呢?本文作者认为是出自朱皇帝的自卑心理。不知读者诸君认同否?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的贤皇后屈指可数,马秀英要算一个。但是贤惠的马秀英挡不住朱皇帝杀戮功臣的屠刀。马秀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据史书记载:马氏,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富豪。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