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四川汉代画像砖中,有一种以交媾为内容的画像砖,这种画像砖在成都平原上多有发现,其中以新都、彭州、德阳所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新都、彭州出土的画像砖画面相同,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在一株茂密的大树下,一对男女正在交媾,其若有一人用手推男子的臀部,采桑女的竹筐抛在一旁。画面的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树上有小鸟和猴子(见标题图)。  相似文献   

2.
四川汉代高禖图画像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汉代高禖图画像砖初探陈云洪四川汉代画像砖墓,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作为装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如彭县、新都、广汉等地。画像内容多为反映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情况;或反映墓主人身份、经历、生活情况;以及神话传说故事等...  相似文献   

3.
浅析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的开拓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四川文物》2001,(1):47-49
从美术考古的角度提出和讨论了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具有开创性质的几个问题,颇具新意:一是开创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镜框形”独幅画的画面形式,二是反映市井风情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此外,还提出中国写意绘画、木刻画肇端等看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汉代"龙虎座"西王母图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四川汉代出土西王母图像中的“龙虎座”进行了详细记述,就其名称的界定、图像的分类、分布规律等方面引用大量实物资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汉代的化博大精深,汉代的服饰又是多样化和民族化,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服饰,我们在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时都离不开实物资料。因汉代的服饰保留下的并不多,人们只能从画像砖中的人物图案以及陶俑中的装塑中看到汉代人的服饰。成都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陶俑物,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居成都市区县级博物之冠。这些汉代画像砖、陶俑题材广泛,具有地方特色,是研究汉代地方服饰、装饰的重要的史料。从这些物中使我们看到了四川地区汉代民间艺人、劳动以及其人的装束特征,从而使我们在研究汉代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对馆藏的一部分汉代画像砖中的人物和陶俑的造型、服饰装饰等问题,浅谈汉代四川民间服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四川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组合关系,肯定了四川汉代画像砖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高文 《四川文物》2001,(3):18-18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有着数千年明史的中国,利用邮票再现历史,更是得天独厚,有着取之不尽的题材。在新中国五十年邮票发行历程中,以历史物为内容的邮票,可谓占尽了风采,不少成为新中国邮票的珍品。方寸之间容纳了广阔天地,展示了悠悠岁月。如果把新中国发行的历史物题材的邮票汇集成册,就是一部物精华图书。在这物精华图书中,四川汉代画像砖邮票,是这套书中的姣姣。  相似文献   

8.
高文 《四川文物》2007,(3):77-80
本文以二十世纪巴蜀地区出土的汉代地名砖为基础,将传世文献和出土实物相结合,考证了部分巴蜀地名的变迁,对于研究古代四川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9—2003年,巴蜀汉陶艺术博物馆陆续征集和收藏了一批汉代画像砖,其大小尺寸和画像题材与四川地区过去所出者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画像砖中,有一部分捺印有人手掌印痕纹。类似的材料,过去有发现,但大量成批集中出土,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汉代“薅秧画像砖”再认识@刘兴林$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市210093画像砖;;秧苗;;移栽;;汉代~~  相似文献   

11.
“亲迎图”生动再现了汉代亲迎场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画面中,迎亲、送亲的队伍皆为步行,未见车马相送,这与文献记载有一定差异,可能具有艺术抽象的因素。与先秦“昏礼不用乐”相比,汉代以乐送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婚俗的变迁。右侧母鸡喂食雏鸡的图景体现了汉代多子为福和尊崇孝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汉代秘戏图画像砖的思考杨孝鸿《四川文物》1995年第1期接连刊登了陈云洪《四川汉代高谋图画像砖初探》与高文《野合图考》的学术文章,对新都县出土的男女交画像砖作了各自观点的分析。陈文认为画像应定为高谋图,而高文认为属野合图,尽管定名不同,但均从民俗...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区瓦当是该区的“汉化”产物之一.西汉时期,受长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该区瓦当吸收了中原瓦当的各种因素,总体风格简洁,种类单一;王莽至东汉时期,该区瓦当发展出造型多样的变体种类,并向西南夷地区扩散.四川地区汉代瓦当的发展脉络,从侧面也反映了汉文化影响下四川地区的文化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晓亮 《考古》2012,(1):82-90
东汉时期前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流行崖墓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本文仍沿用"四川崖墓"这一传统概念统称分布于四川、重庆及相邻地区的崖墓[1]。与同时期的砖石墓相比,四川崖墓的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崖墓的形制演变还缺乏足够认识[2],对四川崖墓的分区研究也尚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刻石为数极少,自东汉开始,碑碣渐兴,而成为书法在公共场合出现的主要载体。载体改变,挥毫天地大增,使书者无论在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和作品整体气象乃至意境美的表现上,都有了更为充分的锤炼、积累和提高的可能;与此同时,文字刻石的工具、技术也随之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亲迎图”生动再现了汉代亲迎场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画面中,迎亲、送亲的队伍皆为步行,未见车马相送,这与文献记载有一定差异,可能具有艺术抽象的因素。与先秦“昏礼不用乐”相比,汉代以乐送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婚俗的变迁。右侧母鸡喂食雏鸡的图景体现了汉代多子为福和尊崇孝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贝蕾 《巴蜀史志》2011,(2):63-64
四川地区东汉时期的墓葬尤其是崖墓中以及汉阙上雕刻有不少力士图像,这种图像一般呈双手上举负重状。是崖墓和汉阙雕刻艺术中有特色的形象之一。现根据四川崖墓中及汉阙上的力士图像,对其来源、种类及意义作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文 《巴蜀史志》2008,(1):39-40
四川崖墓特多。崖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老百姓俗称“蛮子洞”。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汉代,出土有铜器、铁器、陶房、陶田、陶俑、陶猪、陶狗、陶羊、陶马、陶鸡等。墓内还有石棺、石函、陶棺、砖棺、木棺等。墓内雕刻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建筑等。四川崖墓特点之一,就是题记多。特别是已发现的一批题记,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