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记—图经—地方志"三阶段论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人们讨论宋代方志转型时,往往偏重图经而忽略其余,似乎南宋以后的地方志乃图经演变而来。本文以地理、人物、职官、选举、艺文五大内容作为方志定型标准,从而提出新的看法,认为以祥符《州县图经》、《吴郡图经续记》为代表的图经,注重记载职官、艺文等人文内容,积极促进方志转型;同时,以《吴兴统记》、《成都古今集记》为代表的地记在编制牧守题名、艺文志以及登科录上,也对方志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南宋以后的定型方志是由图经、地记汇聚而成,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今方志界将戴震与章学诚作为方志地理学派与历史学派的代表,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记与戴东原论修志》中关于章学诚与戴震乾隆癸巳夏宁波道署的论争,部分方志工具书将其作为方志性质之争的标志性事件。从论争观点、双方编纂的代表性志书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戴震与章学诚唯一的论争只是修志方法的辩论,属方法论的范畴,将其当成方志性质的论争是没有丝毫根据的。双方编纂的代表性志书更无法体现地理性或历史性;并认为两者的争论是文化转型期的清中期,经世致用的非主流文化向仍然如日中天的经学主流文化的挑战在修志领域的反映。方志从宋代定型后,吸收了正史、地记、图经、家谱、杂记等多种文献的体裁与方法,属于多元、宽泛、独立的边缘学科。把方志性质窄化与其他学科趋同,对方志的发展是不利的。由此,由宁波道署争论引出的方志地理属性与方志地理学派、方志历史属性与历史学派,乃至方志性质本身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当今和未来的地方志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方志与地志是历史与地理之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08,(12):19-28
方志的概念诞生于周朝,名日方志,实为古史。历史的概念是由最初的“史”官名,到唐代以“史”命书名,再到明代末年将历与史合成书名,形成今之历史学名。地志是地图、地记、图经、地理总志等书的总称,方志的一种。地理与地志同源共体,只是近代才从地志中脱胎而出,分化独立。因此说,方志与地志是历史与地理之母。  相似文献   

4.
方志志人谈     
人和人的活动在志书中的地位如何?王庸华在《浙江方志》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方志志人谈》的文章,提出了方志学的根本议题是人和人的活动,记人是方志的本质属性,记人的活动是方志的基本内容的观点。认为一部新编方志的编纂者,不能忽视人的整体观。一部方志,从发凡起例,序言提示,大事举要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以及人口专编,人的活动总是有机地网络并统率全志的。并具体提出了方志记人的四  相似文献   

5.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其发展如从两汉之地记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清乾嘉时期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此后。方志理论在方志学家的努力下一直发展,特别是到了民国,方志理论家对章学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黎锦熙即是其中之一.他对章学诚方志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给方志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其时的志书纂修也开始运用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和科技手段。志书纂修过程中形成的志草志料、采访册与调查记等文献也被收入进“准方志”系列。本文从它们的名称、体例、内容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简单论述了它们对方志纂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方志转型的多重因素中,报刊上刊载专论、书评、图书广告等形式的方志批评发挥着重要作用。专论多出自方志学精英之手,实现了由重印象感悟式的传统方志批评向较有系统性、较富有思辨特点的近代方志批评转变,引领了近代方志转型的方向;专栏刊发以学术批判为目的的方志书评,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方志批评舆论空间;方志类图书广告是市场营销语境下方志批评的一种形式,使方志常识与方志理论在一般知识阶层中传播。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图在志书中的地位与作用─—简评《恭城县志》正文插图韦爱春旧志书有图,新方志内容丰富,图更不可缺少。记、志、传、图、表、录等构成了新方志的体裁。图是方志中配合文字记述,形象而概括地表达内容的形式,是方志体例中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吴兴统记》,左文质纂,时间约在北宋真宗景德初。左文质,据其曾摄湖州长史推测,可能是一位获特恩而授官的士人,或出身于特奏名进士(诸科)。《吴兴统记》属于典型的平列门目体志书,不少门目下又先记州治,后分述属县。《吴兴统记》内容翔实,涵盖面广,尤其是收录唐刺史题名与仿正史而别编撰述类,前者使方志职官志基本成型,后者开方志设立艺文志之先河,在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品红 《文献》2003,(3):267-284
中国的地图与方志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无论在方志的前身地记、图经中作为主导地位的地图,还是在定型后的方志中作为组成部分的地图,它都是方志文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研究方志中地图的情况既是对地图研究的需要,也是对方志研究的需要.而方志文献是诸多文献中数量众多、信息涵盖面广泛、资料特征独特的重要文献形式,因此,对地图的研究不可缺少对方志中地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现存最古的方志《越绝书》,到两汉、六朝的地记、人物传;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到隋唐图经;从两宋方志的成熟到元明清三代的稳步发展;从章学诚举起方志学的第一面大旗到20世纪末新中国方志事业的空前繁荣,方志作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2.
<正>志书原来仅指记载郡、国之史的方志,其他记载专业之事志书是后来方志体裁形式的发展。"方志"的含义,通俗地说一个地方的记述。因此,志书首先要明确一个地方的范围,这就是境域。用现在的政治治理的术语来说,就是"行政区域"了。一地的"行政区域",是由上级行政主体的行政区划确定的。"行政区域"是多变的,不同时期的行政主体会作不同的行政区划,志书记述的一地历史的"行政区域"大多不会是不变的单一。特别是通记一地历史沿革的志书,它的境  相似文献   

13.
方志的名称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变化,初期阶段称地记,即某某地记,如《会稽记》、《洛阳记》、《荆州记》、《三秦记》等。当然,同时亦有称传、志、录等,但称地记是主流,所以称为地记阶段,时间是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而到了隋唐五代,就进入了图经阶段,不论行政区划大小,一律都称某某图经。  相似文献   

14.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15.
读志用志     
《沧桑》2009,(Z2):101-102
对志书功用与记述的思考冯叶青在《广东史志视窗》2008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旧方志主要是以记述结果来资政的,所以旧方志以记述结果为重点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新方志主要以记述取得结果的过程来体现新方志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记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方志中记人载事的一个原则,是编纂者一般不对所记载的人、事、物发表议论,评议得失是非,即所谓“述而不议”。有的专家认为新志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朱祥清在《新编方志体例比较与思考》中,将“叙而不议”列为方志体例的“五大特征”之一。而从新方志的一些已出版志书或送审稿看,这个原则已被有意或无意地革新了。本文拟对此予以研讨,  相似文献   

17.
提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方志学会积极主办学术期刊,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论坛,组织方志工作者开展方志理论研究,编纂教材讲义及学术专著,取得丰硕成果,为完善志书体例、指导志书编纂、推动法治建设和方志学科建设服务,促进了方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新方志编纂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存在一些理论偏差,如特载、专记的滥用,述而不作、生不立传的原则受到挑战与否定等。  相似文献   

18.
方志浅谈     
五、方志的体例方志经过长期发展,体例日趋完备。乾、嘉之际,章学诚集历代方志体例之大成,提出了著名的《方志立三书议》,从此,方志体例有了一定规范。方志的体例,不但与地记、图经、区域志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深受史书传统的影响。我国史学发达,史书体例多样,对方志例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编年、纪传二体,此外,尚有政书体和文选体。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叙事,《春秋》开其端,《左传》、《资治通鉴》及历朝实录均属此类。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有本纪、列传、表、志等,《史记》开其端,二十五史均属此类。政书体以典章制度为重点,有典、志、考、略等,《周官·六典》开其端,《通典》、《通志》、《通考》以下“十通”及各朝“会典”、“会要”均属此类。文选体以诗文为范围,《诗经》开其端,《昭明文选》、《文苑英华》、《文鉴》、《文类》均属此类。  相似文献   

19.
曾荣 《沧桑》2014,(5):1-4
梁启超首倡"方志学",其背景是近代方志发生重大转型。本文首先梳理梁启超方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探索梁氏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考察方志学的研究理路,厘清近代方志转型时期方志学理论构建的历史脉络与渊源流变。以近代方志转型的视角,探析近代方志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对于当今方志学理论建设和方志学学科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著名方志学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先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 ,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 ,撰写出《方志学通论》修订本 ,近期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方志学通论》从方志的起源谈到当前新一轮志书的修纂 ,再次廓清了我国方志发展的历史及规律 ,论证了我国方志发展经过汉魏六朝地记、隋唐五代图经和宋以后成型方志三个阶段。作者除修正了老版本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外 ,尚有两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其一是通过对敦煌图经残卷的研究 ,穷其本源。指出图经是我国隋唐五代时期一种特殊的地方志 ,是方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道人所未言 ,实为方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