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雍正通宝铸行于清世宗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背文以满文纪局。雍正时期由于铜材紧缺,铸币数量锐减,许多局停铸或合并,不少铸局铸行时间不长。据史料载:浙江宝浙局于雍正七年开铸,至十一年停,大约4年时间。因此,其铸币数量应该是较大的。宝浙局雍正通宝主要版式可分为角头通与方头通两种。在雍正各局铸币中,多数为角头通版式,一局中具有角头通和方头通的只有云、晋、武、川、浙五局,其中宝浙局方头通版式最多。此外,  相似文献   

2.
清代雍正通宝因为其铜质纯净,铸工精湛,文字端庄秀丽受到广大集币者的喜爱。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共有15个局的铸币,即宝泉、宝源、宝云、宝黔、宝苏、宝浙、宝巩、宝安、宝  相似文献   

3.
<正>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六十年,铸造了巨额乾隆通宝。《清国史·食货志·钱法》和《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乾隆朝累积铸钱170937604串,其中京局(宝泉局、宝源局)77281383串,占全国45.2%。宝源局铸炉为宝泉局之半,宝泉局约铸5千万串,计500亿枚,占全国30%。《一统志》记载,"宝泉局旧址在东四牌楼北,仍明旧址。"雍正四年,定宝泉局分设四厂铸钱。东厂在东四牌楼之四条胡同,炉十二座。南厂在东四牌楼之钱粮胡同,炉十二座。西厂在北锣鼓巷之千佛寺后,炉十四座。北厂在北新桥之三条胡同,炉十二座。正炉共五十座。东南西三厂又各置  相似文献   

4.
《故宫清钱谱》载:“高宗乾隆元年,行乾隆通宝钱,并改定每文重一钱二分”。另据有关资料记载,内廷用钱枚重一钱六分。若按清库平一钱折合3.73克,则标准制钱应重4.5克左右,内廷用钱应重6克左右。而在钱币实物的收集过程中的确发现有明显比常见品大和重的大样钱。  相似文献   

5.
清钱实物遗留下来很多。版式又很复杂,因而清钱成为许多集币者的重点集藏之一。光绪通宝小平钱背千字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组钱币。其中,以宝泉局、宝源局种类最多,有宇、宙、日、列、往、来6种背文,并各月多种版式。现据本人所集实物,披露于下,与同好交流。  相似文献   

6.
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铸行的崇祯通宝,是明代钱币中版式最杂、背文最多、存世量最大的钱币,也是我国历史上钱法混乱、铸地众多,版式繁杂的货币之一。笔者手头资料不多,可知的有《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8),即明代钱币研究专辑,刊登有孙仲汇、戴建兵、殷光中等知名学者关于明代钱币的论述。均涉及到崇祯通宝的铸行情况,虽着墨不  相似文献   

7.
宜兴宜城镇出土的二枚唐代“乾元通宝”象牙钱牌,反映出唐代已偶有代用币,为宋代的纸币制度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8.
松潘县出土唐代开元通宝钱币莫洪贵93年8月初,位于松潘县城南门外的金蓬山下,修建黄龙饭店。挖地基时,发现石棺葬墓群,暴露数座。适逢北京考古所三位同志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协助清理三座残墓。出土人头骨保存完好,有盘口四系罐,玛瑞等器物,出土“开元通宝”一枚...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凤阳县李二庄乡濠光村西100m处,第三濠河桥的东岸,挖土修坡时,从砂石层下发现一团锈结古钱。破开成块状,钱身锈色深绿,有少量白色的石灰质。经清理,计103枚,其中乾元重宝52枚,早期开元通宝41枚,西汉五铢8枚,东汉五铢1枚,另一枚就是本文所述这枚开元通宝异品钱。  相似文献   

10.
笔者去年曾写一篇小文谈北宋“御书钱”(见《成都文物》2003年2期),有读者赐问:“赵佶御书钱以‘崇宁通宝’最为有名,何以尊作于此着笔独少?”“崇宁通宝”版别复杂,非专文不足以阐明的,本文试谈一下“崇宁通宝”大钱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从襄樊出土钱币和汉江出水的钱币中,收集近两百枚万历通宝,其版式各异,很难找出两枚完全相同的。现选拓72枚附后,并对万历通宝的版式特征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万历通宝是明代钱币中存世较多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明初以推行纸币为主,铜钱时铸时停,至万历年号时,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四年(1576年),命户工二部,准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南铸大抵轻薄,北钱视南钱昂值三分之一。私铸盛行,造成了万历钱良莠不齐、轻重悬殊、版式繁杂。笔者所选的钱币中,最重者达7.9克(图25),最轻者…  相似文献   

12.
明天启通宝始铸于明熹宗天启二年。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当是时,开局遍天下,重课钱息。"由于铸钱有利可图,当时二京及各省纷纷开炉铸钱,计有156座。各炉座铸钱的往往有不同标记背文。因而天启通宝不仅数量甚大,而且版式复杂。喻战勇先生在《江苏钱币》2007  相似文献   

13.
杨君 《中国钱币》2007,(3):26-32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条,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  相似文献   

14.
清代雍正通宝以宝泉、宝源、宝云三局铸币存世量大,版式最多。其中宝泉局中的阔缘钱铸造精整,文字秀美,版式复杂。张凤坤先生曾在《安徽钱币》2005年第3期上发表《宝泉局雍正通宝版式探微》一文,对雍正宝泉局铸币进行了分类,其中阔缘钱14枚。笔者曾从襄樊出土及汉江出水钱币得雍正宝泉局钱币百余枚。当时不甚重视,只留少量精美者,余均出让,有的仅留拓片。近期取出细审,发现其中有不少文字怪异品,惜原物已失,所留拓片又不够清晰,深觉遗憾。现选出15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嘉庆通宝”红钱品种相对较为单一,钱币爱好者一般不屑对其研究,故有关阿克苏局铸“嘉庆通宝”钱币的研究讨论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仅就嘉庆朝阿克苏局所铸本朝“嘉庆通宝”钱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历代改补“开元通宝”版式流通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①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这种改补开元通宝版式的行用钱,在相当长的时期和较为广阔的空间内存在。谈到开元通宝的版式,要先从其钱文说起,《旧唐书.食货志》言:“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②欧阳询是初唐三…  相似文献   

17.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年),河南局全称为河南省局,因局址在开封府南关,也称河南开封府局,顺治四年题准开铸。六年因怀庆有铜、煤而移至怀庆府。设炉18座,十四年停,十七年又开,铸行满汉文"河"字制钱。康熙年间,全国有20多处官炉铸钱。初期沿顺治旧制,每文钱重一钱四分(也称重钱),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因铜价日昂,民间大量销熔  相似文献   

18.
库车古称龟兹,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唐贞观二十二年安西都护府自西州迁至龟兹。此后,由于龟兹长期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故又称“安西”,唐显庆三年原安西都护府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改升为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的建立,使得汉军大批进驻西域各地,主要集中在龟兹、焉耆、疏勒和于阗四个战略要地,即安西四军镇。驻镇汉军先前是定期轮换,后来由于路途遥远、轮换不便,又允许携带家眷长期定居并繁衍后代,四镇总兵员达3万多人,这就为自铸钱币充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宣统元年,行"宣统通宝"钱。按《故宫清钱谱》记载,此时京局铸币唯有户部宝泉局,而无工部宝源局。宝源局已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裁撤,因这时由于民间已广泛使用机制铜元,再加之铜价日昂,钱厂铸钱无利。在户部奏折中,也明确指出:减少铸造制钱,"以便腾出铜斤,留备制造铜元之用"。所以制钱的铸造也只是为了维持部分钱局员工的生计,故铸量不大。清代宝泉局隶属户部,位于北京东四条四83号,下属东作厂(东四四条胡同)、西作厂(东锣鼓巷千佛寺胡同)、南作厂  相似文献   

20.
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一、引言开元通宝钱是唐代最主要的流通货币。高祖李渊针对隋末战乱后的恶劣经济环境,及时废黜旧币,鼓铸新钱,为稳定初唐的政治经济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载:“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于“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开元通宝铸造发行了280余年,流通于广阔的王朝宇内。品类十分庞杂,这是因为:随着城乡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市场货币流通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为缓解“公私之间,给用不赡”的局面,王朝一直在增加着钱监以及开炉的数量,到武宗会昌年间,皇帝甚至下令各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