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培礼 《神州》2011,(5S):70-70
朱元璋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立国战略建立了明代,毛泽东古为今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内安定,赢得国际友人的尊重和好评,体现了时代在发展,战略在进步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真是下不来的黄鹤楼”1953年春节刚过,毛泽东开始他建国后的第一次南巡。2月16日,他抵达武汉。这是他在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时隔26年第一次重返武汉。旧地重游,看到武汉三镇“换了人间”,毛泽东很高兴。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泽东的战友中,张闻天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张闻天曾是毛泽东的上级。在中央苏区挨整的经历,使毛泽东对张闻天一直深怀芥蒂。二人曾密切合作,使革命事业大发展,又因江青关系而恶化。张闻天选择远离毛泽东的地方工作,在庐山会议上却“犯上”直言而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直至“文革”中含冤去世……请看《张闻天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一文。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旅游,参观“国父纪念馆”时,在纪念馆的历史陈列室中看到了一封毛泽东1938年9月29日写给蒋介石的信(如图)。在这封信中,毛泽东非常明确地表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愿意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5.
成龙 《攀登》2006,25(6):138-141
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关系的研究是国外毛泽东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文革”的起因、社会后果以及否定“文化大革命”与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构成了国外“文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文革”结束30周年之际,探讨国外关于“文革”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反思“文革”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吸取历史教训以及坚定改革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柳宁 《百年潮》2023,(6):5-10
<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是党内调查研究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他进行的农村社会调查,着手之早、持续之久、规模之大、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在党内外都是十分突出的。毛泽东青年求学时代的“游学式”调查为后来从事的调查研究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自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中国革命运动以后,毛泽东就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7.
郑阳 《贵阳文史》2008,(4):18-23
1959年毛泽东视察了河北、河南、武汉,6月24日乘专列由罗瑞卿、垂任重陪同。经岳阳到长沙,住蓉园。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陪同者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还有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和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毛泽东在韶山住了三天,看到了一些乡亲骨瘦如柴,但是乡亲们不愿“苦情重诉”,不愿让毛泽东知道“五风”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8,(1)
说共产国际在1920—1935年间未必刻意压制过毛泽东,主要是就其主观动机而言;至于客观效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由于共产国际当时过“左”的路线和政策,注重中国实际的毛泽东确实受到过那些代表着共产国际的、自称“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击。当毛泽东向斯大林发出抱怨时,这段经历无疑在他的内心深处隐  相似文献   

9.
陈小梅  周振凡 《纵横》2012,(3):32-33
在中央档案馆馆藏珍品中有一份关于毛泽东任职的文件十分引人注目。这份文件题为《1927年9月8日关于夺取长沙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的命令》。在这份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字眼“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走路,对一个人来说,算不上是难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却至关重要。每当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关头,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所能看到的,是别人走过的路。当时流行着一句话:“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朴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憧憬。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很快发现,走别人的路不可能成功。在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基础上,中共八大前后,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由此奠定了共和国50年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我们…  相似文献   

11.
苟翠屏 《文史精华》2009,(11):56-60
晏阳初和卢作孚都是20世纪享誉中围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评价的“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将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并列,誉为发展我国民族T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家之一,搞交通运输的“中国船王”。  相似文献   

12.
《世界》2013,(1):174-175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甸成为了当下都市人的最佳写照。虽然物质富足,但是却引发道德与情感的缺失,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地迷失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之中。可曾想过会有这样一个时刻:肆无忌惮地驾车奔驰,不在意得失与成败,只为奔向我们心中的纯洁神圣之地一一香格里拉,涤荡灵魂,获得精神上的再度重生。  相似文献   

13.
我同毛泽东建国前在延安、建国后在北京有过几次接触,但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有值得回忆写下来告诉读者的东西。 1956年1月,是我国科学界“大喜”的日子,党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要认真地而不是空谈地向当代科学进军”。这个会议是在毛泽东的指示和关怀下召开的。15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北京市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大会,毛泽东亲自在天…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日,我国的第15个国庆节,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后易名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首次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该馆的开放,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对毛泽东的爱戴与崇敬。然而,就是这座世人瞩目的纪念馆,在当时却是瞒着毛主席“非法”建立起来的,在十年动乱时代,也未曾逃脱“文革”的劫难。不久前,笔者采访了该馆首任馆长马玉卿教授,从这位主要建馆成员口中获悉了一段至今未向世人公开的馆史。1920年,毛氏兄弟走出韶山冲。解放后,韶山乡民在毛泽东旧居门上悬挂“毛泽东同志旧居”本制匾额。毛泽东的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但具有卓越的领导天才,还创造性地形成和实践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用人思想,从而把中国革命推向了胜利。今天,我们认真研究毛泽东的用人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数量和素质有决定意义。毛泽东认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有德无才,不能搞好党的事业;有才无德,将会败坏党的事业。毛泽东的用人标准,受中国古代政治家用人思想的影响较为明显。三国时代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要“亲贤臣,远小人”,“治…  相似文献   

16.
李漱清,是曾对毛主席青少年时代有过影响的“激进派教师”,毛主席多次提到他怀念他,建国后,为重温昔日情谊、叙叙家常,“借此了解乡间情况”,毛主席邀他进京作客。江青抚着老人的手说:“我认您是族上的老伯伯!”李漱清在京的两个月,毛主席见了他 12次,引来了不少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师长、朋友,大家促膝畅谈,其乐无穷……本文作者是李漱清的外孙子,所知甚详,且纠正了不少书刊中失实的“荒唐话”…… 最近几年,在相继刊行的讲毛泽东人际交往和语言艺术的一批书稿里,如《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湘魂──毛泽东的家…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史诗性巨片《长征》中,有毛泽东为粉碎张国焘分裂阴谋而斥退陈昌浩所派追兵一场戏。看到这里,有心的观众或许会问:“陈昌浩是谁?”  相似文献   

18.
凡从“文革”时代过来的人,对“红卫兵”这个字眼都不会陌生。因为,红卫兵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直接推动了它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支持。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平均12天一次)在北京接见来自全国各地1300多万红卫兵大军。我当时  相似文献   

19.
从一个地主家庭的“五少爷”,成长为与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并肩战斗的红军名将,胡少海是那个时代许多共产党人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