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十四年前,一个青葱少年即将高中毕业。在面试考场,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问他:知道电视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考官问照过相吗?他点头说照过。“那你用过照相机?”少年又摇了摇头。面试老师不解:那你在哪儿照过相?他回答:在照相馆。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的帽子是谁给他们戴上的?戴着这顶帽子,他们的感觉会怎样呢?后进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后进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后进呢?他会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而这自暴自弃是不是与“他暴他弃”有关呢?  相似文献   

3.
<正>方孝孺死难迄今已经620年了,我们为何还要缅怀他,纪念他?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惨烈而死、被诛灭十族?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的元末,他在群雄并起中脱颖而出,以南京为根据地,与陈友谅、张士诚等殊死较量,与蒙元激烈拼杀,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朱明王朝。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后,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处理对待一些功勋大臣?如何看待、使用诸多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审判     
穆巴拉克笼中受审的画面在网上传播很广,也激起部分国人的同情心,有一种说法是:他只是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为什么不能宽容他?民主难道不应该宽容吗?况且他是主动辞职,比起卡扎菲已经大大进步,如果这样尚难逃一劫,以后独裁者岂不都要皿战到底?  相似文献   

5.
麻友小林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11):166-167
我问小林,为什么?小林说,和她在一起有感觉。什么感觉?他挠头,半天说,爱情。看着他认真而愚钝的样子,我没什么话。  相似文献   

6.
文美 《世界》2009,(6):120-127
从机场到酒店的出租车上,司机是个年轻人,带着Hip hop的节奏感问我,你们是从中国来的吗?我奇怪地问他,你怎么知道?他从到后镜里看着我们平静地回答:我在学习中文和武术,你知道李小龙吗?  相似文献   

7.
《文史月刊》2010,(5):42-42
张群在日本时,有人曾问他:“岳公,你追随蒋先生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大陆失陷,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负一部分没有及时进言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赖晨 《文史春秋》2012,(8):54-58
闽南人黄奕住(1868—1945),原来是个小剃头匠,在南洋码头为华工剃头,经过一番拼搏,成为民国数一数二的大银行家,他是怎样发财致富的?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曾于1916年9月作过一首爱国诗歌叫做《他》:“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倘有人爱他,要如何待他?”  相似文献   

10.
陆荣廷从一个流浪儿当上了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湘、桂、粤联军总司令,直至护法军政府授予“元帅”等头街,在旧军阀领域中雄称一霸。后来又从其巅峰上跌落下来,退出历史舞台。陆走上仕途之前,在龙州呆了20年,可以说,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是在龙州度过的。那么,为什么他能在龙州如此安心呆下去?又能坚持抗法那么久?什么力量驱使他的行动?对龙州的影响如何?等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斯诺登宣称自己做过从低层到高层的各种情报工作。斯诺登的描述很容易让人将其联想成一个无所不能的007式间谍。而美国情报界却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 那么,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他真的当过007吗?  相似文献   

12.
赵平 《广西文史》2007,(4):78-80
清季,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与直声震内外的谏官王鹏运。 王鹏运是桂林人。可是,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是怎样?尚鲜为人知;他最终安息在哪里?亦曾经是个谜。  相似文献   

13.
吕大虾MSN发来消息:忙吗?还行。能帮个忙吗?说。有网银吗?……直觉告诉我他被盗号了,这样客气完全不是他的做派。他通常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您老挺忙啊,你们杂志还没倒闭啊,知道谁谁分手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三公消费”跟公众的权利意识已经形成尖锐对立 正月初一,云南省红河州委南传部部长伍皓同志在微博上公布了他使用的公车牌号。伍皓对媒体表示,他的目的是“禁止公车私用从我做起,求大家监督我”。但是,此事引起的反应,立即超出了他“求大家”的范围。大家从他开始,追问到公车的管理,什么人有资格享用公款配车?进而推及公款到底该怎样使用?政府的成本到底该多高?  相似文献   

15.
    
刘春梅 《神州》2013,(33):17-17
冯月已是一个过了三十岁的女人了,孩子在上幼儿园,丈夫工作单位也不错,但她始终没感到幸福过。因为她内心深处一直都在牵挂着一个人,一个曾在中学时代暗恋过的男孩。而这个男孩也曾深深地钟情过冯月。他们在校园里擦肩而过时的那深情的一瞥,那怦然心动的一刹,那恐慌又甜蜜的一瞬,都令冯月铭刻在心,终生难忘。漫漫的黑夜里,冯月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浩渺幽邃的星空,禁不住泪水漾潆。他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还那样爱打篮球吗?还那样洒脱帅气吗?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经济至上的社会里,他从事了哪项事业?他是一帆风顺呢?还是遇到了沟沟坎坎?但无论怎样,冯月坚信自己经常想念的那个男孩,一定会事业有成、出类拔萃的。  相似文献   

16.
读书     
《山茶》2010,(2):170-170
《智商测试》作者斯蒂芬从他小学六年级时的一次智商测试写起.他还记得那一串奇怪的问题曾让他感到惴惴不安.甚至不知所措.但之后测试者又用一系列问题使他恢复信心。是谁发明了智商测试?第一次大规模智商测试是在什么时候,其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7.
一周人物     
李阳下一个疯狂的地点会是哪儿?教堂吗?清真寺吗?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皈依佛教,成为方丈释永信的俗家弟子,法号“延依”。宣布皈依后,有人翻出他以前的微博,2011年,他说“我打算信仰和信奉伊斯兰教”,2013年则称“我不信仰任何宗教”。  相似文献   

18.
李琦 《百年潮》2013,(12):37-44
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人们比较注重研究其“远因”,也就是瞿秋白过去的经历,如国内外种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性格特点、党内遭遇等。对该文写作目的的研究则大多指向未来,如“暴露内心”或者“总结党内斗争经验教训”等。那么《多余的话》的写作有没有“近因”,即“当下”的因素在起作用呢?他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呢?他到底想要说清楚一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必须在临死前说清楚这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19.
对于蒋介石的死亡,很多人知道他是在1975年因为心脏衰竭而过世。但怎么会生病?医疗过程如何?外界始终不清楚真相,那么蒋介石死亡真相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对于西藏传统音乐而言,电子音乐是一个崭新的行业,这在观念上对西藏音乐人而言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一个高原人从北京引进第一套现代电子音乐设备的时候,他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他需要克服的又是什么?最终又是什么使他成功走上了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