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锐 《炎黄春秋》2015,(4):21-22
我认为,曾彦修是对党,尤其是对党在1949年后执政治国问题上觉悟得最早的人之一。他是讲究做人的,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当做人与做党员发生冲突时,他选择做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值得敬仰和学习。我跟曾彦修是同时代的人,我比他长两岁。我们同在延安待了六七年,最初我和他都是做宣传工作的。我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打成特务。他与田家英是同乡,当时他们都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知道我的经历。1952年后,他调到中宣  相似文献   

2.
关桂霞 《攀登》2012,(4):12-13
在我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攀登》是我最早认识的刊物之一,从1982年1月到今天,可以说,我是伴随着《攀登》的成长在成长,转眼间已走过了30个春秋。或许人们对早年的《攀登》没有多少记忆,有些人可能根本不认识,而我却很在意。  相似文献   

3.
诘屈语言 卡托纳先生是我在布达佩斯下榻公寓的房东,瘦瘦高高,谈不上英俊,进屋后摘下帽子,便露出微秃的头顶。正是这种样貌,给我无比的亲切感。从人种上来说,中欧三国各有不同,波兰人明显更具斯拉夫人的特征,捷克从人种和文化上都和日耳曼渊源深远,而匈牙利人最早能和匈奴人扯上关系,后来土耳其人、罗马尼亚人、斯拉夫人都在此地进行过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4.
刘晋 《炎黄春秋》2008,(5):31-34
“红卫兵”最早起源于北京清华附中,当时我是清华附中的工作组长,我亲眼看到了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1966年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批判学校教育路线的大字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北京市各大中学校的文化革命出现了高潮,学生自动罢课,领导组织瘫痪。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建筑     
鸟巢是最早的建筑物。我琢磨着早在人类直立行走、不再靠尾巴在林问飞来荡去之前,鸟雀便开始筑巢了。人的巢是个介乎地洞和棚架之间的藏身之所;等到人类开始捕猎野兽和编织草垫,这个容身之处便摇身一变,成了棚屋、茅舍或帐篷。从帐篷我们可以想象大篷车——人类最早的住处之一——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从大篷车又可猜想到船只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闫琛 《黑龙江史志》2013,(11):302-302
黑龙江地区,最早来开发的是洋人,即俄国人;最早建设的是铁路,城市;最早引进的先进工具、仪器、设备等也都应用在铁路和城市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周月琴  崔薇 《旅游》2007,(9):8-8
尊敬的编辑:您好!最早认识《旅游》杂志,是在六年前。因为我先生韩全红是摄影人,非常喜爱《旅游》每一期的精彩内容,他常常在读完后把大部分的精彩内容转述给我。不知不觉间,我也爱上了《旅游》,几乎每期必读。没想到,我们家从此和《旅游》结缘。2004年,酷爱摄影的先生放弃原先  相似文献   

8.
跟随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6):164-165
其实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你最早开始崇拜的身边的那个对象。这些年.我的话和朋友一样,越来越少。有一个阶段,连听《洪湖水,浪打浪》,都听出一丝冰;令。这种冰冷是隐藏在和气和微笑背后的那种,越听越凉。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曾对斯诺讲,李立三只是我半个朋友。李立三与毛泽东相识于1916年,在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李立三是毛泽东最早的战友之一。虽然毛泽东说李立三只是"我半个朋友",可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与李立三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朋友。翻开毛泽民与李立三两人的革命历史,就会知道他俩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4,(29):78-83
梁振奋最早见到李茹的时候曾发出一句感叹:“原来你是我当年敌人的后代,真是有意思。”其时,距离他与李茹之父在长春的战壕两边对峙,刚好过去60年。虽然一个甲子仍不足以消弭国其裂痕与创伤,但普通中国人没有辜负岁月。  相似文献   

11.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22,(5):136-144
<正>张恨水最早起步于安徽芜湖,而对他走向文学道路影响最大的人是郝耕仁和我的祖父张九皋。我的祖父张九皋先生与郝耕仁是挚友,张恨水正是通过郝耕仁认识我祖父的。1913年张恨水在上海认识了郝耕仁,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恨水说,是郝耕仁改变了他的人生。而祖父张九皋则为张恨水提供了一个起步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山西之最     
《沧桑》1994,(1)
最早去印度取经的人 中国僧人中最早去印度取经的是法显。法显是东晋高僧,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临汾人。法显到印度取经的时间,比唐僧(玄奘)西域取经早2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街头快照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沈阳街头,师傅利用街边一角,挂上黑色布帘作为背景,给人拍摄照片可供证照使用,相当于今日的快照。 一个比较确定的事实是,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Julesltier,1843~1846在职)带进中国的。在他其后的日记中写道"许多中国人不反对我替他们照相,但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早的女 留学生 中国最早的 留学生是随传教 士走出国门的。 最早的留学生容 闳,是随教会学 校校长赴美的。 女留学生也不例 外。中国最早的 女留学生是宁波 人金雅妹。金雅 妹1864年生,自 幼父母双亡,被 美国传教士麦加 地博士收为养女, 她先随麦加地赴  相似文献   

15.
陈逵先生是中文诗人 ,又是英语诗人 ,人称“双语诗人”。他的中、英文诗合集出版时 ,老诗人冯至以“堪称双璧”誉之。他是最早和史沫特莱交往的中国人 ,是最早将毛泽东诗词介绍到英语世界的人 ,他是毛泽东著作英译委员会委员 ,他还是最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外语人才的人 ,周恩来总理对他很器重……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我的姥姥     
2007年2月15日凌晨,姥姥走了,走时头脑完拿清醒。 姥姥1924年生,兰州人,育有三女四子。近几年姐姐和我时常怀念兰州五泉山山脚下的老院子,那是留着我们童年记忆的地方。20多年前城市改造,这片老城区要拆迁,姥姥家是那条巷子中最早搬离的人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长伟 《湖南文史》2010,(10):52-53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新化县知方团(今湖南新化县荣华乡小鹿村)人。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仍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最早关于陈天华的故事,我是听外公说的,  相似文献   

18.
回忆顾准     
著名学者王元化说,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也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更有人称赞他是中国六七十年代唯一一位像样的知识分子。吴敬琏撰写文章《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诗人邵燕祥也这样描述顾准曾经发生的影响:“只因他的文字变成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  相似文献   

19.
在"文革"中,最早在北京贴陶铸大字报的可能是上海市时代中学高中生陆荣根。他于1966年11月20日,在东城沙滩中宣部办公楼墙上贴了长达一万多字、题为《重炮口对准陶铸猛轰》的大字报。12月1日又在中宣部大院内贴出一万多字的大字报,题目是《再向陶铸开炮》。对这两份大字报我没什么印象了。还有一张有相当影响的反对陶铸的大字报与我有直接关系,其情况和过程如下所述。大概是1966年12月上、中旬,我的一位在人  相似文献   

20.
王肃是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从冀察晋来到黑龙江省工作最早的19个人之一,后被省工委(在北安)派到黑河工作.到黑河之后,在党的力量薄弱(仅5人)、土匪四起、苏军对我态度暖昧的情况下,依靠广大工农群众,组建了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黑河地委前身)、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