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相似文献   

2.
衷鑫恣 《文史天地》2022,(10):29-33
<正>一小说家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作于1990年代初,曾获“茅盾文学奖”,乃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故事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不浅。尤其书中主角“朱先生”,原型即为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由族长“白嘉轩”引入、白鹿村人人诵读的《乡约》,原是北宋关学代表吕氏兄弟的老物件。这方面,陈忠实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卞寿堂专著《〈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已经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陈振凯 《神州》2010,(2):6-7
我痴迷于《白鹿原》,与一出生便身披黄土不无关系,与时常思考父辈祖辈为什么会是他们现在的生存境地不无关系。这部长篇所叙,打动人心的太多。E1前,偶在夜班编辑机上,读《人民日报》的副刊,得知陈忠实先生出了新书,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书所讲的,便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心路。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鹿原生死的礼仪,并由此折射出白鹿原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观念。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各色人物的深刻而丰富的描绘,充分而恰切地传达了作家的"生命体验"。小说营造的生活充满了鲜活的灵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以关中平原白鹿村为背景,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和厚重的史诗分格。描绘了诸多传统文化习俗信仰,其中就有巫术信仰。笔者应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白鹿原上的神秘巫术行为进行探究,试图指出巫术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参加作品研讨会.当他看到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时心里很不落忍.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稿费.“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当时.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忠实却说:“虽然我也不是很富有。但我不能忘本,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编辑的倾力提携.也不会有《白鹿原》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我是陈忠实”——隔着话筒,浓重的关中乡音从千里之外的西北传来。陈忠实,著名作家。1993年凭借长篇小说《白鹿原》崛起于文坛,迄今已出版有《陈忠实文集》5卷、《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散文集《生命之雨》等7卷。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  相似文献   

8.
李祖军 《沧桑》2009,(3):241-242
陈忠实以深厚的生活和艺术功底建构了一个蕴涵丰富、容量巨大、艺术震撼力强劲的独特世界,这就是他笔下的白鹿原,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白鹿原》通过宗法文化思想来揭示历史,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农村,尤其是陕西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以次来展示生命存在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变革,展现生命存在和历史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彭苏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46-48,50,51
几年前,话剧《自鹿原》筹备之际,陈忠实带着导演林兆华,“从西安灞桥区辖的原(指白鹿原)的西坡上去,南到蓝田县辖的原的东头下了北坡,沿着灞河川道途经我隔河相望的家门再回到西安城”。  相似文献   

10.
电影和爱情     
王全安和张雨绮恋爱了。最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他们合作的电影《白鹿原》的宣传噱头,并来投注比一般的娱乐八卦更多的好奇心,可是随着电影拍摄完成、进入宣传、等待上映,这段恋情竟也随之消息不断——约会、结婚、共赴蜜月,  相似文献   

11.
芦苇 中国电影整体素质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三大名声狼籍的行业:一是股票市场,第二足球,第三就是影视圈剧本一交,芦苇跟吴宇森的合作就算告一段落了。他开始忙他自己的,前前后后拖了3年的《白鹿原》终于写完了。他又开始构思下一部戏《农民日记》——陕西一个农民记了60年的日记,半个多世纪的家庭悲欢折射出时代命运。  相似文献   

12.
人物周刊:据说电影《白鹿原》共剪了5个版本,这种说法准确吗? 王全安:因为电影拍完之后一直行剪辑,剪辑过程中会出现几个版本,这都是很自然的。为了公映,做了一些妥协,我希望这可以促进电影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刘曼娜 《攀登》2001,20(3):95-97
本意从学作品《白鹿原》里描写的社会变迁来窥探中国农村宗法社会的种种。章结合作品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剖析了农村宗法社会在清末、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这四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怎样自我整合和蜕变的,以及它在整个历史流程中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小说《白鹿原》中,有两个重要角色:朱先生和田小娥,一个是“圣人”,一个是“婊子”:一个是天理,一个是人欲。而在电影里,田小娥成了主线,朱先生却不见了。仿佛一个隐喻,传统知识分子和儒家道统,已渐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5.
王晶晶 《环球人物》2012,(25):88-89
备受关注的电影《白鹿原》即将在全国上映。导演王全安用"土地"来形容女主角张雨绮塑造的"田小娥"一角:虽然任人践踏,却坚硬无比。与其说女主角张雨绮诠释了一个女性的时代悲歌,不如说深深刻化了一个"硬女"的形象:独立、个性、豪放、坚强。  相似文献   

16.
目次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二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的分期与年代近些年来,西安地区在配合城市建设中清理了数万座西汉时期墓葬,为汉墓的系统编年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以《西安龙首原汉墓》、《长安汉墓》、《白鹿原汉墓》等考古报告及已发表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墓葬的分期与年代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西安地区中小型汉  相似文献   

17.
李莹  王萌  张森 《神州》2013,(21):29-29
辛亥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是社会的一片混乱,民族濒危,面对此种困境,陈独秀《新青年》一班人看到的是辛亥革命失败于缺少思想革命的环节和深度,中国的文化根基未动,而文化乃是政治的根本,于是掀起一场文化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陈忠实的《白鹿原》却把“孝”予以神圣意义,塑造了白嘉轩这个孝子形象,开拓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描写家庭伦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尹晴 《巴蜀史志》2017,(4):37-38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人物大多是虚构的,唯有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实有原型,其原型是关中大儒牛兆濂,人称“牛才子”。小说中,关于“朱先生”劝退升允八旗军、赈灾济民、主持禁烟、规劝军阀刘镇华等桥段,都取材于牛兆濂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伟超.考古学家.1933年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61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西安白鹿原发掘报告》(1956年)、《三门峡漕运遗迹》、《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1985年)、《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1988年),《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1989年)等.1990年元月,笔者受《东南文化》杂志的委托,就当代中国考古学的若干问题,往北京对俞伟超先生作了一次专访.现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交《东南文化》发表.  相似文献   

20.
张莹 《神州》2013,(21):24-24
关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通过对近代关中地区“禁烟”、“围城”、“年馑”、“瘟疫”、“反正”、“交农运动”等许多重大社会事件的描写,全景式地概括了关中地区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这半个世纪的天灾人祸、历史沧桑,寄寓了关中历史文化的诸多内蕴,颇具丰瞻而厚重的史诗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