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泽原 《神州》2012,(5):175-175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的民族电影大师,终生未婚,用一生的创作讲述了家庭的主题,尽管没有傲人的获奖成绩单,但它独特的充满东方气韵的视听语言和个性化的克制的影像形式向人们阐释了电影之美和他对生命对生活的参悟。  相似文献   

2.
提起昔日上海的内山书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常来此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根据资料显示,鲁迅去内山书店五百次以上,购书达千册之多.鲁迅的座谈,不但对读书人的精神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鲜为人知的是,鲁迅频繁去书店,除了买书还有个目的,那就是去会见他的一位日本女友人.  相似文献   

3.
稻盛和夫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更是绝少的主张以哲学来进行经营的企业家,他将自己的经营实践所得总结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使人们读后无不深受启迪。我读过他的著作之后,尤对稻盛独特的以劳动为一种人生的修行观点所感喟,从中我看到了稻盛经营哲学产生的最本源的动机——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杨俊 《神州》2014,(3):17-17
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以蔬菜,海藻,五谷以及鱼等素食为主的饮食生活。四面环海的日本根据四季变换,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给予的恩惠而产生的饮食方式,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1890年,在近代日本国民的精神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也可以作为日本儒学在近代复兴的一年而载入日本儒学史.  相似文献   

6.
1、本土宗教一神道影响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是个多信仰的国家,日本人在信奉一种宗教的同时,大多数人都会兼信奉其他宗教。这表明,日本人是比较容易接受各种宗教的影响,在精神思想上也较容易接受所信奉宗教的思想意识渗透。有统、十显示,在诸多宗教中,信奉神教的超过一亿人,信奉佛教的约有九千万人,其他如基督教约为一百五十万人,  相似文献   

7.
李珍 《环球人物》2021,(8):57-57
刚刚结束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紧急状态,转眼看到晴空万里、云蒸霞蔚的樱花,日本人就按捺不住了。我供职的日本高校研究科也举办了赏樱活动。每年4月我们单位都有新老师来,常把赏樱和迎新放在一起举行。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日本社会,是公认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正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三户公指出的那样:“企业,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和服务,还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并通过缴纳各种税金负担大部分国家财政收入。另外,近几年,企业还大力援助社会文化、体育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而结束战争,表明将对日本自甲午战争——绝不只是自偷袭珍珠港后的太平洋战争——以来的一切对外侵略扩张活动进行清算。本文针对当今日本人中对那场侵略战争依然抱有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进行驳斥,包括,认为美英与日本同样有罪、日本进行的是自卫战争和解放西欧殖民地的战争、把在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日本人奉为“英灵”和“殉国者”等等,呼吁不应局限于个人的体验,而应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日本国家以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和同龄的玩伴们常常做些"八路打鬼子"之类的游戏,毫无例外,每次都是最笨最弱的孩子扮演鬼子的角色。一方面因为鬼子是反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遭人唾弃的;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日本鬼子"是最笨最傻最弱智最好欺负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思潮弥漫于日本全民脑海。但此时,一个名叫室伏高信一的日本报社记者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一书,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警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种认识,在日本狂呼“到满洲去”的战争痴迷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2.
廖明珠 《神州》2011,(11):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廖明珠 《神州》2011,(6):116-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顺长 《世界历史》2001,4(6):46-53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是近代中日化交流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那么,在清末,即日本的明治时代后期,日本人是以怎样一种心态来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呢?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基本认识又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对分析留日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剖析留日学生归国后的种种表现,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试图以明治后期日本报刊杂志中有关留日学生的报道为中心,结合一些其他相关资料,对以上问题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自导自演珲春事件,是为出兵找借口。而类似珲春事件的闹剧,在后来日本侵华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现在有很多东西,但想要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叫什么呢,叫希望”  相似文献   

17.
黄海珍 《黑龙江史志》2013,(11):140+143
日本人被认为十分细腻,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种细腻指的到底是什么呢?又是从何而来呢?又何以见得呢?又为什么会细腻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思潮弥漫于日本全民脑海。但此时,一个名叫室伏高信一的日本报社记者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一书,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警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真正的自我认识始于 19世纪中期 ,它成为日本在现代社会中自我认识的起点。明治时期基本形成了日本人自我认识的若干流派 ,它历经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 ,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明治时期日本人自我认识的突出特点是深受“国运”的影响 ,以至出现明显的偏差。明治初期日本落后于欧美时 ,其民族自卑感十分强烈 ;一旦成为强国 ,则转向另一个极端 ,民族主义极度膨胀 ,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战后,“和平宪法”一直被视为日本的国策。正因为有“和平宪法”,日本才由战败到复兴、重新崛起。然而,“和平宪法”自诞生以来,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它的斗争,特别是关于“放弃战争”的第九条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且异常激烈。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要求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呼声日渐高涨。其实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所致。 从国际上看,近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宪法第九条产生了两种互相抵触的影响。一是冷战结束后,和平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