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邦和 《纵横》2009,(9):4-7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者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2.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3.
1986年,我在武汉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任副主任兼《武汉文史资料》副主编。当年5月,我和主编萧志华一同到北京采访。5月29日,我们来到全国政协拜访了著名起义将领,因写了《我这三十年》而名噪一时的沈醉先牛。  相似文献   

4.
京城的浮萍     
关于老北京的选题,在前期的讨论中,我负责的题目是:胡同里的外地人。原本想要采访的是现在生活在胡同里的外地人,以及生活在无环以外的北京人。茌采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有在胡同里居住的外地人,也有住在五环外的北京人,虽然他们并没有全部出现在我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5.
采访伍绍祖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第一次我一个人先去聊聊,第二次带上摄影同事,均在老人北京南沙沟社区的家中。他的邻居大部分是正部级官员,也有一些文化名人,比如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居住于此。采访进行得很愉快,老人几乎无话不说。后来拍照片,  相似文献   

6.
马士弘:我虽然已经102岁,但我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你还专程从北京过来采访。张建安:您过谦了。我事先通过报刊、网络,对您做过一些了解。知道您在八年抗战中跟日本人打了很多硬仗。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多次重大战役您都参加了,还受过伤,起义时您是国民党少将。您有许多坎坷、传奇的经历。我采访您,并不是看有名没名,而是觉得采访您  相似文献   

7.
王新玲 《世界》2006,(11):28-33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职业是律师,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骨子里有着深深的老百姓情结……”日前,记者在北京亚运村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采访了岳成,他的开场白十分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马信芳 《世纪》2023,(5):82-83
<正>我在上海市文联工作期间,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生前曾接受我多次采访。2010年的一天,我去探望她,望着她的满头白发,不由问道:“张老师,关于你的白发,听说还有一段故事?”张瑞芳老师答道:“说来还真惭愧。”原来,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张瑞芳随代表团出访日本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她就去探望邓颖超大姐。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中南海从1954年初至1957年10月,我作为新华社政治时事记者,负责中南海的采访。1957年10月间,我被调去学英文,准备派去国外采访,袁木(后被调至国务院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就接替了我在中南海采访的任务。在50年代,到中南海采访是很严格的。事先要由新华社向有关部门写申请报告,经过政审,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尽管时光已逝去近40年,我的满头黑发已染上浓霜,但我对当年采访时的一情一景,对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和伟岸的身影,至今回忆起来,一股深刻的怀念之情,还会在我心中荡漾起涟涟波漪。中南海,…  相似文献   

10.
胡同专题刚启动,我这个外地人意外被拉“入伙”。这是一个老北京的话题,我能理解好它吗?那一日,我来到城南的教子胡同,采访作家李金龙。李老师从小在宣南长大,对北京胡同和南城掌故如数家珍。“什么是北京人?俗话说,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三餐佳肴,四季衣裳。”他一张嘴,满口京味。“不过这二黄呢,原本还真不是北京的东西,是徽班进京给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袁迪贵了。 在乐清采访钱云会事件时,我想找人来谈钱云会北京上访的那段生活,才知道有这么个人。村民说,这个人是温州永嘉人,年龄不小了,因为在北京常年上访,各方面都熟,人热心,钱云会到北京上访,就找他,吃住都很帮忙。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新增选的全国政协常委名单中,我看到了李默庵的名字。他,就是著名爱国人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现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先生吗?想到这里,我就决定去采访他。 4月17日,我按照约定时间到他的北京新居去采访他。这是一所高20层新建的大楼,楼里宽敞、明亮、舒适。这位老人在会客厅里热情接待了我。他虽87高龄,但仍神采奕奕,保留着军人气质。他热情爽朗,让家人给我泡茶拿烟,并接着就和我开门见山地谈起来。我是第一次见他,但很快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这次采访使我对李默庵先生有了更多了解,也使我对他更加敬佩。 热…  相似文献   

13.
他们问我,圆形怎么能有方位感?我说完全可以,画了一张草图。这就是今天鸟巢的雏形"我从来没有,真的从来没有对鸟巢表示过不满。"一个多月前,艾未未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对记者发火了。事实上,无论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前  相似文献   

14.
叶永烈 《纵横》2013,(9):14-20
陈云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很早就开始关注他。并希望能为他写一本书。但陈云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在他生前,除了南新华社播发的千把字生平简介之外,几乎找不到多少关于他的报道。为此,我曾先后赴上海青浦陈云老家及陈云工作过的瑞金、遵义、延安等地采访;还两度赴南昌采访陈云在“文革”期间的“下放”处所;另外,在北京还采访过陈云的老秘书及老战友等人。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1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舒衡哲教授在北京王府仓胡同对张申府进行了60小时的采访,从纷纭复杂的中共党史中发掘出了一个“出土文物”。张申府表示:“我们必须坦诚地谈,因为对我来说,讲实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舒衡哲后来讲:“越听张申府讲故事,越核对他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文献和回忆,就越觉得这位杰出的哲学家竟然在现代史上被忽略了这一点是多么不可思议。对我来讲,张申府的一生,是一部关于记忆和失忆的寓言。  相似文献   

16.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准备对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做一次访谈。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有幸参与采访了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的老红军李国平。 采访前,民政局的同志对我说,老红军现在是国宝,当河南省民政厅策划这次活动时,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有21位,可当活动启动时,只剩下了18位。老红军都年事已高,对他们进行采访是时间紧、任务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主观     
主观与新闻报道,看似风马牛,其实谁都不免有一种自我代入感。 采访“西单女孩”时,我请她再去西单弹唱,她欣然同意。刚刚开春的北京的确冷,在地下通道双腿打颤的我只有蹲下来听她在对面弹唱。一首终了,我鼓掌,为的是鼓励她也暖和我自己的身体,也为招徕听众。  相似文献   

18.
以环境与健康为题,为北京争办奥运奔走,作家纪-环球采访从长城出发。由北京艺术创作中心主办的作家纪一环球采访活动新闻发布会于2000年元月18日在北京市政协会议厅举行。 作家纪一以《环境与健康:为北京争办奥运奔走》为主题的环球采访从 2000年元月开始到 2005年 12月结束。元月 16日,作家纪一环球采访在万里长城举行首发式。在为期5年的环球采访中他将访遍环球最好与最差的国家以及国内五岳名山,荒漠穷地等,并将在采访结束后推出一套三卷本100万字的绿色著作《新世纪家园》以呼吁全民关注环保问题.为北京…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9日,是一代名将彭雪枫诞辰100周年。在这个日子临近之际,我回忆起一件往事:那是1948年初春的一天,我怀着由衷的敬意,前往北京采访了彭雪枫的夫人林颖同志。她听说我写了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编著  相似文献   

20.
秦品端 《江淮文史》2003,(1):97-109
2002年5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我见到了我国著名的创伤外科学家王正国院士,他热情接受了我的采访,题词、拍照合影,他平易近人、开朗自然的性格,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更加深了我对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