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achel M. Scott Hallie R. Buckley Matthew Spriggs Frédérique Valentin Stuart Bed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0
Burnt human remains excavated from a scoop feature from a cemetery at Teouma, Vanuatu in the western Pacific (∼2850 BP)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nature of the deposit. Possible scenarios explaining the reason the bone was burnt and interred were assessed using osteological signatures taken from archaeological, experimental, and forensic studies.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included recording color change, types of bone distortion, and element represent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e burnt and fragmented human bone (n = 430, fragments weighing 620 g) represents a single adult individual. Macroscopic evidence from the bone indicates the body had been fleshed or fresh at the time of burning and element representation follows a similar pattern to other burials excavated from the site. Excluding burning,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human modification to the bone such as cut marks, percussion pits or peri mortem trauma suggestive of cannibalism.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site indicates that the body had not been burnt in the place the remains were subsequently discovered. The combined macroscopic and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human bone was burnt as a result of a deliberate cremation of an individual. If a conclusion of deliberate cremation is accepted,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first case of a Lapita period cremation and demonstrates how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can explain the nature of an archaeological deposit of burnt human bone when the cause is not otherwise apparent.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晚清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居于全国前列,但天灾人祸也接连不断,火灾的频繁发生即是例证.人们在抗御火灾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防火意识,而且也不断改进了救火技术,对火灾的善后处理也逐渐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迄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中国50年来城市化历程的突出特征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工农业两极对峙的二元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基本特征,对于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行政系统、化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韬买地券为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买地券材料。买地券内容包含强烈的冥府观念和道教信仰,并折射出南朝时期岭南地区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为研究南朝时期道教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6.
瑞典是18世纪最早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之一。瑞典败给俄国后,失去了她作为欧陆大国的地位。瑞典东印度公司曾派遣129个远征队来到广州。一些乘坐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的乘客写下了旅行游记,有助于建立瑞典人眼中早期的中国形象。通过研究三位著名旅行家的游记发现:游记作者们对中国的印象不仅仅建立在单纯的观察基础之上,同时也深受欧洲学术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女招待是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伴随着近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女性职业,也是民国时期底层女性的主要职业之一。广州女招待出现较早,人数众多,她们生活艰难,职业环境特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茶楼男工的暴力抵制下,广州市政府曾两度禁止女招待。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子入职服务行业大势所趋,广州市政府不得不承认女招待职业的合法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她们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生活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2001年秋冬,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巴东义种地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几座砖、石室墓.墓葬被破坏严重,年代从六朝、隋唐到宋代.从发掘中可见,宋代墓葬明显是利用了早期的墓室.墓葬出土文物丰富,是近年来三峡考古中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广州城市环卫制度的构建随着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而展开,经历了从清末新政以前的缺失,到新政以后至1920年代逐渐形成的过程。与此同时,广州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在形成中的环卫制度指导下,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从此以后,广州市的环境整治由民间的无序行为,走向以政府或政府指导下有序的法治化轨道。清末民初广州市的城市环卫制度与环境整治方式的改变,对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初年的广州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广州医院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25(4)
广州近代医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呈现为初生、迅速、衰落和恢复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以老城为核心区向周围墨渍式递减、五大优势地段呈面状、城外西关和东关呈点散状的选址空间格局。不同类型医院的生长、选址亦具有清晰的时空界线。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是多种机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代医院的生长和配置,使广州居民医疗生态大为改观,但总量供应不足、空间配置不合理等缺陷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文化大革命”有必然联系。“文化大革命”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增长很快 ,能源工业呈超速增长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留下了巨大的潜力 ;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增长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十分缓慢 ,使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潜力更大 ;整个经济活动中效益下降 ,为以后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留下了余地。总之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原有体制能量的释放留下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走上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 ,普遍的心态是要求社会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客观总结 ,构成中国走上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在考古学研究中,墓葬研究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墓葬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多角度的切入点,具有很多其他考古学资料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有研究者指出,可以通过墓葬研究一个文化的面貌、特征、结构,文化的编年,建立一个文化的时空框架;可以通过墓葬研究一个文化的埋葬习俗,墓葬的埋葬规律以 相似文献
14.
墓葬是考古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运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来量化墓葬的内容,继而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一直是研究者理想的分析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丹麦学者Jorgensen的定量研究方法(墓葬价值与类型价值)和成果;并同时比较一项发展Jorgensen方法所做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个案;希望这些能对我们今后的墓葬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煤山遗址位于汝州市北部、北刘庄村西的一处土岗上,东临洗耳河,南面为汝河,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过四次考古发掘。煤山遗址龙山文化墓葬是洛阳博物馆于1970年首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1]。由于墓葬已遭破坏,形制不清,墓内出土的随葬品均为小型明器,资料发 相似文献
17.
国共党争与阶级分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工商关系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不仅是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革命统一战线发生斗争与分化的转折点.以国共党争为主线,此阶段的工商关系因党派政治的渗入而愈趋复杂,并呈现出"对抗与合作"的双重态势.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工人代表会与商界的阶级对垒,而广东总工会等国民党右派工会则与商界取合作姿态.尽管此时工商间的阶级分野取得明显实效,但也毕竟有限,这与国民党"阶级协调"的政治统治逻辑及广州"劳资混合"的行会传统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鲁迅风波":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著作已成为经典,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是公认的事实.而且这在鲁迅生前业已发生,是在各种思想争论中历史地形成的.自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以来的20余年间,鲁迅及其思想又遭遇挑战,这已不是经典形成的话题,而是挑战经典本身,由此而引发的纷纭评说,人称"鲁迅风波"."鲁迅风波"虽经几起几落,但其背后隐藏的,不啻是鲁迅经典文本的现代阐释,尽管阐释有严肃的,也有调侃的,但都是借阐释鲁迅以表达某种当代思想诉求.因此,关于鲁迅的不同层面、不同取向的论争,凸显的无疑是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Bones submitted to heat experience structural and chromatic modifications. In particular, heat-induced bone warping and thumbnail fractures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burning of fleshed and green bones – where the soft tissues have been removed from the bones soon after death – in contrast to dry bones. Those have been suggested as indicators of the state of the individual before being burned thus allowing inferences about the funerary behaviour of archaeological populations. A large sample of 61 skeletons submitted to cremation has been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both of these heat-induced features. Although uncommon, bone warping and thumbnail fractures were present in some of the skeletons demonstrating that its presence is not restricted to the burning of non-dried bones as generally believed. Rather than being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bones with soft tissues, bone warping seems to be more of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rvation of collagen–apatite links which can be maintained on dry bones with low collagen deterioration.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also do not confirm thumbnail fractures as an exclusive sign of the burning of bones with soft tissues. As a result, these heat-induced changes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when trying to infer about the pre-burning state of an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曲折发展、重大挫折、恢复与推进等发展阶段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不能脱离具体国情,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障,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西方文明成果、本国政治传统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