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磋学术,增进友谊──出席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侧记昆源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24人,在团长戴逸教授(中国史学会会长)、顾问王忍之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的率领下,于1995年8月27至9月3日出席了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史学回顾与前瞻──访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向燕南10月18日,我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访问了在这里工作的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二个多小时,戴逸先生侃侃而谈,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做了概要的回顾与充满信心的展望。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嬗...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筹办的“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17日—20日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沈阳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学者近百人,提交会议的论文共80余篇。与会者中有: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刘大年、执行会长白介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有关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副会长金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24日至26日,福建省泉州市历史研究会、泉州市洪承畴学术研究会筹备组,在石狮市联合举办了洪承畴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兼职教授、《求是)}副总编苏双碧、王思治教授、历史系陈金陵教授、《洪承畴传》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宏志、原国家体改委秘书长洪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王钟翰教授、陈梧桐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以及沈阳、长春、大连、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史学专家mo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中国史学会会长、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教授写信祝贺会议的召开。李鸿树教授向会议提交了论文。会…  相似文献   

5.
吴晓群 《世界历史》2008,(1):145-147
2007年10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史学会世界史专业工作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全国世界史研究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世界历史中的个体、群体与社会”。与会学者107人,共收到各类论文82篇。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章清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分别致辞。以下分五大主题对本次会议的论文以及引起与会者热烈讨论的话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戴逸,1926年生,江苏常熟人,著名历史学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戴逸教授最初从事  相似文献   

7.
中英通使两百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承德召开张顺洪中英通使两百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9月14-18日在承德避暑山在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北京大学张芝联教授和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倡议与组织下,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承德市文物局主办的。50余位学者,包括来自...  相似文献   

8.
1999年7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中国史学会这个具有重要影响和富有活力的学术团体成立5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会上,现任会长金冲及和前任会长戴逸,以及史学界的老前辈季羡林、刘大年等人先后讲话。这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给予了很大关注。两位会长的讲话都提到,过去在史学会的活动中对世界史重视不够,今后要加强。金冲及会长表示,现正在采取切实的步骤促进世界史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在整个大会的发言者中,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学者占有相当显著的位置,这也是这次庆祝会的一大特色。齐世荣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学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1995年7月5日,中国史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史学会理事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法西斯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87岁的戴逸教授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兼通清代前后期历史的清史大家。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戴逸教授颁奖马凯副总理高度评价了戴逸教授在清史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教授因其在清史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该奖项。戴逸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11.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戴逸刘大年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长期以来,他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同时,组织和领导了历史学界的活动,对新中国历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年同志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长...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者的盛会──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侧记广益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会议于199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湖南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湘潭师范学院历史系和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共同主...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协办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7—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近四十名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一、总论历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戴逸 人民日报4月2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重 读华岗《中国历史的翻案》尚钱 光明日报4月27H马克思主义与宏观历史研究丁伟志 人民日报s月25日历史研究和四项基本原则张友渔近 代史研究4期试论历史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沈嘉荣 群众论丛2期历史与现实—在中国史学会理事会上 的发言刘大年近代史研究4期论“时代价格”—历史研究中的一个 问题刘修明中国史研究4期评“厚今薄古”施宣圆邢凤麟群 众1期‘略谈“史”与“论,的关系熊德基 光明日报6月8日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胡 绳学术…  相似文献   

15.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丁明整理编者按:1997年10月22日—25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中苏关系与冷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戴逸,1926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2002年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史学会第四及第五届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戴逸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清史研究,是国内清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戴逸为学七十载,出版个人著述或主编著作四十余部,发表论文八百余篇,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涓水集》等,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本次访谈主要围绕戴逸从事清史研究的学术历程、马克思主义史学重大理论问题及新修《清史》相关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7.
历经数年的辛勤努力,《清通鉴》终于出版了!《清通鉴》是一部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一脉相承的有关清代历史的通鉴体史学专著,全书共三百卷,700万字。由原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清史专家戴逸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担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郭成康教授、成崇德教授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宋富盛担任副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家为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专家学者分工撰写而成。《清通鉴》主编戴逸和李文海在《序言》中这样说:“继司马…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沈永兴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今天,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湘潭师院历史系和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的,在此...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筹备近4年的甲午战争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9月7日至11日在山东威海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主题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138人,其中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42人。会议收到论文94篇。  相似文献   

20.
李家泉 《百年潮》2010,(9):73-75
1983年8月9日至12日,两岸学者20余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这以前,厦门大学虽已成立台湾研究所,并已吸收过台湾学者参加研讨会议,但那只是个别的,也非正式邀请,不能与香山饭店的这次会议相提并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台湾之将来”。会议主持人,一位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台籍教授郭焕圭,另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赵复三三。会议开的是成功的,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从此打开了两岸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