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德育首位战略思想、德育目标层次思想、德育内容系统性思想,德育基本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建设这六角度来探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巍  杨宇琦 《黑龙江史志》2014,(24):112-114
本文以我国现行德育目标为原点,在历史的纵向上,与空间的横向上各取一种社会形态的德育目标进行对比考察,以期通过这一角度的立体比较与思考探寻德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为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参考;在纵向上,本文选取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德育目标,在横向上,本文选取的是现行美国德育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廖勋 《神州》2011,(5X):57-58
中职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内容融于学生生活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看得见,做得到;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接,并内化于学生的生活,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和开发德育资源,创建德育工作新方式,实现德育途径生活化;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温世清 《神州》2012,(9):100-10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荚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不断创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能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德育的科学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职贲,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颜振书 《神州》2011,(1X):183-183
对德育目标的全新认识,是初中班主任加强德育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德育目标既体现了德育的规划性,也规范了德育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随着我国教育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目标也需作出相应调整,以拓展素质为重点。其一,由传统教学中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品德培养的首要地位,提高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能力,完善道德选择与自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界对道家思想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成就很少问津,甚至还认为道家思想与德育无缘。本文认为,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知足不争"的德育内容和独特的德育方法。解读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理论的精华,以及加强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界对道家思想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成就很少问津,甚至还认为道家思想与德育无缘。本文认为,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知足不争”的德育内容和独特的德育方法。解读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理论的精华,以及加强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原则     
王亚丽 《旅游纵览》2013,(6):277-278
通过两组与德育原则相关的概念辨析,明确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或原理;德育原则与教学原则、德育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等一些具体的方法、原则重新定性归类,最后尝试初步构建以内容、实施、评价为核心的德育原则体系。一、概念辨析(一)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或原理1.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9.
龙文超 《神州》2011,(17):37-38
德育实效评价是指重实际、重过程、重效果、重客观的科学化评价、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目前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评价是低效,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德育工作本身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问题。传统德育评价存在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片面、评价内容模糊、评价语言老套、评价方向偏颇等弊端。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针对新时期学生实际,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模式,发挥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以便客观、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并探索合理、高效的德育管理、评价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并促成学校其他工作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龙文超 《神州》2011,(8):37-38
德育实效评价是指重实际、重过程、重效果、重客观的科学化评价、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目前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评价是低效,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德育工作本身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问题。传统德育评价存在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片面、评价内容模糊、评价语言老套、评价方向偏颇等弊端。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针对新时期学生实际,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模式,发挥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以便客观、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并探索合理、高效的德育管理、评价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并促成学校其他工作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苏莉娜 《神州》2012,(33):172-172
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德育生活化是把理想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德育生活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然而,近年来研究生道德滑坡现象时有所闻,更有论者从德育目标定位、德育实施到管理评估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德治”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诸多误区。由此可见,高校德育仍然任重而道远,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是邓小平一贯的战略理论思维。从目标、内容、功能、方法等方面,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培养途径,指出邓小平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指导新时期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奎杰 《沧桑》2008,(5):130-131
儒家德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成圣成贤"为最高目标,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为基本道德规范,注重理想人格的培养,认为人性可塑,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后天的教化而得到完善。积极研究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对于优化我国德育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永光 《神州》2013,(8):70-71
目前我国德育的实效性普遍低下,主要是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式、功利化等问题,而德育方法的各种偏差又是由主客二分认识论和科学理性崇拜的价值趋向导致的。哲学解释学反对科学理性的统治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解"道德律令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生命价值,产生德育的实效。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理念对处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慧 《黑龙江史志》2013,(11):272+274
德育与生活相脱离导致传统德育实效性低,因此德育必须回归生活。笔者认为,"生活德育"必须本着主体建构性、体验性、完整性教学和开放性的原则,注重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以科学的评价来促成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网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德育实效,实现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孙铭泽 《神州》2013,(32):113-113
从目前来看,新的时代背景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来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的途径、特征、基本含义以及必要性。要想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保持丰富性、完整性和实践性,就必须建构生活化校园,将生活引入到校园之中。所以,迈出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就是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神州》2014,(6):117-117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正是出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就目前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还有很多环节处于比弱的状态,针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对此,本文发表了自己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清风 《攀登》2008,27(2):108-110
学校德育情境的创设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着力创设理想的适宜学生发展的德育情境。德育情境的创设应以科学性和适宜性为前提,以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关键,以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片面强调机械的灌输论,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