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娜 《神州》2012,(27):111-111
写作在常规教学中往往限于几种方式,虽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时间一久,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在花费的时间等方面也不适宜,非长远之计。说到现在的作文之难,有人归纳了"三说":"学识积累贫乏"说;"生活蓄积贫乏"说;"思想情感贫乏"说。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作一些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作文、会写作文。教师要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从而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笔者在作文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进行一些写作上的创新研究,力求有新意的写法。  相似文献   

2.
谢国富 《神州》2012,(14):98-98
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自我发展完善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中学语文教学是"美"的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以语文的辞文之美、思想之美、气骨之美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人格品质,为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就一直秉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并用自己的爱心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同学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家人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让爱传递,让爱延伸。师爱无私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我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  相似文献   

4.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我们教师要让学生享受爱还要让他们奉献爱,爱与被爱同在,让爱延续,才能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5.
爱与幸福     
陈玉清 《神州》2011,(8X):274-274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欣赏学生、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教师的幸福就是对学生心中有爱。  相似文献   

6.
朱英 《神州》2012,(25):46-46
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深切体会到,唯有心中时时有爱的老师才是真正合格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7.
李永卫 《神州》2013,(36):89-89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否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做好自主阅读的铺垫,从学生主体出发下足功夫。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赵贵群 《神州》2012,(22):209-209
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教育的核心!不管哪一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的体育课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与热情。  相似文献   

9.
何娜 《神州》2011,(29):14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  相似文献   

10.
丁诗文 《神州》2012,(27):14-14
《洛丽塔》少女情怀总是诗老子说:甚爱必大费。这是《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里的半句话。释义为,"所以说,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很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老子阐明了一个因果关系。而"甚爱"一词用于男女之爱。  相似文献   

11.
包新德 《丝绸之路》2014,(10):79-80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通过“两减轻”、“两提高”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文化,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建设和谐校园、创建爱生学校的根本要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有很强的使命感;要以"爱"的眼光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亲其师,则信其道。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要努力学习各种资料、文摘,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同时多听多学习其他老师的管理经验,多钻研业务知识,使自己的管理艺术更加科学化,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3.
何挪 《神州》2011,(12):147-14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趣味教学形式,是中学英语教学课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这些条件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是我们英语教师永远在积极探讨的课题。一、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具有治疗作用。教师广博的爱心是取得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  相似文献   

15.
宋兴凤 《神州》2013,(36):130-130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语文教学实施需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6.
曹洪波 《神州》2012,(21):287-287
师德,师之魂也。师德是一种“乐”,乐于教师职业;是一种爱,投向所爱的天地;是一种美,陶冶人之情操。师德是忘我的,无私的,占方寸之位置,具天地之背景,燃泪之红烛,抽丝之春蚕。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高尚的师德能使学生的人格变得高尚。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品德,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有高尚的师德,那么如何提高师德修养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侯艳东 《神州》2013,(12):68-68
教育是一份充满爱心的工作。尤其是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爱心的付出尤为重要。这种爱不同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区别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而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培养这种爱心。对学生而言,得到教师的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和积极的暗示。我相信,发自心底的爱,一定能到达灵魂的深处。同时,这种爱不只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享受这份工作,感受教育幸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贾志文 《丝绸之路》2011,(24):106-108
素养教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用理想主义者的胸襟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  相似文献   

19.
谢晓晖  谢金金 《沧桑》2013,(1):106-108
胡锦涛同志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是关键。"他还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大学教师是一个高知识含量的特殊群体,教育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和教学生做人的双重职责。大学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大学生优秀品行养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培育优质公民的保证。本文试从需求理论、高等学校和大学教师等三个方面,对加强大学师德建设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昌义 《神州》2011,(6S):139-139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使新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框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