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我  李悦 《西夏研究》2022,(3):32-41
本文主要从西夏语、西夏语人称代词系统、西夏语动词一致关系,以及藏缅语视角下的西夏语动词四个方面描述了西夏语的语言面貌,并认为藏缅语中受事句法角色与波兰语等语言中以与格标记的动词主价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相似性,由此提出对译西夏语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另外,鉴于藏缅语表现出的受益者或受损者主价语优先的受事一致趋势,波兰语的与格为西夏语动词受事句法角色提供了更简洁的语义对应。最后,本文试图从藏缅语的角度解释西夏语的动词词形变化。这些发现将为今后西夏语动词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毛璐 《丝绸之路》2013,(14):64-68
配价语法是一种结构语法,主要研究以动词为中心结的句子中所关联的必有成分。本文在采用语法研究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动词定价与动词义项之间的关系,认为在配价语法中动词词汇意义对动词价数的决定性影响,定价是动词其中一个义项区别于另一个义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许愿 《神州》2012,(26):142-143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机制及相关理论,对汉语动词"起"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及其语义延伸机制进行剖析,旨在系统地探讨分析多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及多义词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谢丛蓉 《神州》2012,(30):155-155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音模糊、语义模糊和语法模糊三个方面,分析模糊语言在广告中发挥的叹为观止的妙用。  相似文献   

5.
周俊彤 《神州》2013,(17):182-182
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讨论"把"字句中动词后的补语成分对把字句有什么选择和限制,最终得出主动宾句变换何成"把"字句的一般规律以及补语动词配价对这一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究思想的开放,国内学者更重视国外语法理论的引进。在我国,虽然"配价"理论的运用和研究起步较晚,但前人学者运用配价理论分析具体语言事实所取得的成果较多。一个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总要同一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以这个动词作为核心(谓语)形成一个句法结构所必需具备的组配成分就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配价成分因语义性质的不同投射到句法结构中往往有固定的句法位置,成为句法成分,受到句法规则的限制。在本文旨在对几种常用动词的语义配价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配价"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些许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化中包含着古希腊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希伯来释经学两种认知传统,前者强调认知的唯一和终极意义,后者认可不同意义阐释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维特根斯坦、罗素和萨义德等人分别在语言学、哲学和文学研究中表达了两种认知模式应辩证共存的立场。语言学领域的原型研究中突出了对"家族相似性"的阐释,人类学研究中提供了对颜色等认知范畴中"原型"和"模板"的发现。这些都表明,文学批评领域的原型批评也应是一种能够打破批评围栅,实现辩证认知的批评理念和批评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洋 《神州》2012,(23):132-132
本文探讨了为什么可以说"救火"但却不能说"救水"的原因,主要从语义特征方面加以探讨,并且探讨了语义特征分析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来信     
历史总有相似性"百年家族系列"将曾国藩家族作为首选,有其意味深长的考量。中国近现代史百年变迁,经历了若干个"逢九之年",60年前,共和国应运而生,120年前,则是晚清末年自强运动的风起  相似文献   

10.
蔡一峰 《神州》2012,(18):114-117
澄海方言动词"物"和普通话"搞"都是功能强大的泛义动词,既有共同点亦有不少差异,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试图从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等角度平面对二者进行比较深入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邹玮烨 《黑龙江史志》2008,(24):112-112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本文着重阐述语义的模糊,特别是关于"数"的语义模糊,通过英汉语的数字模糊的分析,以展示语言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并追本溯源,分析模糊的种类和其来源,希望对跨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鹏飞 《神州》2013,(33):165-165
时量范畴是语义语法范畴,属于隐性语法范畴,是一个具体的语法范畴。时量范畴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词,而动词和时量宾语之间有着很重要的联系。通过研究发现动词与时量宾语之间有五种关系即:动词接确定性时量宾语、动词接非确定性时量宾语、动词既可以接确定性也可以非确定性时量宾语、动词不能接时量宾语和一些特殊情况。王世凯先生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一书是比较具体的研究时量范畴的著作。对我们学习和研究时量范畴有着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父母生下我到出国之前,我从来没有过中国之外的经验,从来没有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是个中国人。到西方后,周围的环境和人,时刻在提醒你,你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种。我在中国地域之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赵艳娜 《丝绸之路》2012,(10):61-62
与普通话把字句相比,静宁方言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很高,语义也很丰富,其中一部分和普通话一样,有处置意味,与普通话把字句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的非处置性、无动词的把字句、动词结构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并存、宾语无定指性和宾语的强调等。静宁方言“把”字句体现出与普通话把字句诸多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5.
胡稹 《日本学论坛》2010,(2):37-42,92
当代文论在评说日本文学时广泛使用的"物哀"概念,源于对源词组もののあはれ的"拿来"式处理,却因语义不明产生了广泛性误读。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源语在平安朝和江户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及其共通的基本含义;提出对もの的看法;对あはれ与"哀"字的关系做出推测;得出源语的意义不完全是"哀愁"(其仅为人类情感之一种),用"情趣情感"等词汇理解并翻译的结论。这种主张同时照顾到长期使用"物哀"带来的社会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6.
杨文娟 《丝绸之路》2010,(18):65-66
湘乡话是老湘语代表方言之一。湘乡方言的重叠式形式多样,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考察了湘乡方言量词、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在构词和构形上的特点以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乐平府辅国将军圹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记录了大量家族信息。其出土为韩王世系的传承研究补充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印证了明代史料记载的封爵制度,侧面证明了韩王家族在平凉的显赫势力,并提供了韩王家族成员墓地的重要线索。文章以志文记载为依据,结合明代史料,从志主的身世、家族、姻亲、墓地四个方面综合考证分析该墓志铭。  相似文献   

18.
预设在名词、副词、语气词、连接词以及动词和语序等词汇—语法范畴当中都有独特的表现。本文拟分析几个例子,用来显示预设在词汇—语法范畴中的产生手段及其体现。借助对预设在词汇—语法范畴中的产生手段及其体现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化语义和句法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特色鲜明"是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之一。但二轮志书金融编要彰显"特色鲜明"似乎不容易。因为金融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具有相似性,如银行业的存款贷款、结算、外汇功能十分相近,保险业的险种、  相似文献   

20.
马科君 《神州》2013,(33):8-9
梁启超先生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的四种"神力"即"熏"、"浸"、"刺"、"提"四个概念是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从审美接受的视角描述了小说何以及人、入人、感人、化人。而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们确立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到正始时期,政治险恶令作家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隐晦曲折的批判现实抒发感慨,这两个时代更加能够清晰地体现梁启超先生说到的四个情感作用方式。本文主要以建安正始诗歌为例,说明其如何凸显"熏"、"浸""、刺"、"提"四个情感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