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良春 《丝绸之路》2010,(20):51-52
目的论在翻译批评与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强调译文符合翻译行为目的,在文学文本中体现为某种功能对等.本文拟从杜甫〈春望〉一诗的三个译本中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从不同角度寻找对等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李星颖  熊杰 《神州》2012,(26):36-37
在《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中王际真译本起到重要作用,却被当代学者忽略,究其原因是因为王译本是一个主要关注爱情主线的节译本。本文根据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分析了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在该译本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作用,对此现象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奈达的“对等功能”翻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南 《神州》2011,(26):132
本文阐述了尤金.奈达—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及其主要的翻译核心理论"对等功能"。本文主要结合具体事例阐明了翻译"对等功能"理论。文章表明翻译工作者应该学习奈达的翻译理论成果及其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韩国语翻译教学中,词汇翻译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由于词汇翻译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这无疑增添了翻译的难度。本文将重点对比韩国语"(?)(?)"和汉语"哪里"在翻译时的对等和差异,浅谈一下翻译教学中词汇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演变,它交融了意识形态存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本体、认知能力等多重因素的构建。文章通过描述延安时期的语言翻译特点,再现认知"体验"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及该翻译活动中意识形态的重构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内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有了文学翻译就会有文学翻译批评,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事。"翻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丰富的翻译实践基础上不断摸索探究,为后来者提供了大量极具借鉴价值的翻译理论。如今,翻译已经不再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对它的研究越来越趋于成熟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方面要求成熟的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翻译呼唤批评"。近年来,随着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越来越期盼借助于翻译批评来促使文学翻译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掘报告是中西方考古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故使其英译为外国学者理解、接受就成为译者主要的翻译目的。一、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A.Nida)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目的是使交际各方  相似文献   

8.
袁帅 《沧桑》2014,(3):241-244
翻译文学是一个社会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翻译文学大多处于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时期却跃居中心位置,成为建构新文学思想体系的媒介。本文从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时期的地位、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指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讲起苏联文学,我们就想起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想起英雄人物和理想生活,似乎这些就是苏联文学的全部。但在这些丰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具有相当高艺术水平的作家作品,长期处于意识形态的阴影之下,不被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赵洁 《丝绸之路》2011,(8):92-93
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是文学译者一直以来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竟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备受众多翻译工作者关注。本文回顾了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历史,通过对归化和异化对立及统一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翻译造成不利的影响,译者应该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记录片译制作品为例,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比分析了纪录片字幕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并探寻了相应的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周静 《贵阳文史》2009,(5):78-80
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本文将对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翻译原则,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朱向云 《神州》2013,(23):161-161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本文将对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翻译原则,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赵树理的"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本文从狭义和广义修辞学的角度,通过对其小说中比喻、借代和叙事结构的分析,阐释赵树理小说的修辞对意识形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但由于语言转换过程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译者的活动领域又会受制于原文。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固有特性使得文学翻译难上加难。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入手,以高健先生的语言个性论为指导,探讨怎样能在文学翻译中做到兼顾作家个人风格及作品风格,不仅传神更要达意,让文学翻译成为文体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何敏 《神州》2012,(3):42-42
翻译不仅需要重视原文,具有科学性,也需要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很多无法翻译的问题,才可以将文章的美感与社会作用充分表达出来。这是因为翻译可以解决词汇不对等、习语与成语、语法与句法、文化差异等翻译中棘手的问题。而实现翻译的艺术性就需要译者在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艺术追求上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19.
“块”在做量词时有三种用法:1、用于块状的东西,。2、用于某些扁状或片状物。3、<口>用于货币,相当于“圆”。法语中表示“块”的量词众多,在翻译“块”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译法呢?这是汉法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量词和法语量词的共性和个性,建议汉语量词翻译采取省略,对等翻译,根据搭配和词义选择不同译法这三种基本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20.
贵州现当代彝文文学翻译以当代的成就最大.现代的有罗文笔翻译的《爨文丛刻甲编》最为著名,当代则以王子尧翻译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王继超等翻译的《彝族源流》《彝文金石图录》和王运权等翻译的《西南彝志》最为著名.翻译机构中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成就最大.翻译的主要是彝文古籍,包括少量口碑文献.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贵州彝文文学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