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洁  冯文全 《神州》2011,(4):56-57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消费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始终受到人的伦理观念的制约。不同的伦理观念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过和存在着禁欲主义、消费主义等等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禁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初步分析,指出两者与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生态的不和谐关系,并提倡适度消费的消费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是伴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的确立而逐步形成于二战之后的一种文化形态。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增长,首先成为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成为其主流价值取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文化一系列特征已显现,消费主义在我国城乡各地迅速蔓延。消费观念的迥异,改变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幸福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大学生数量日益庞大。大学生无时不刻不受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在当今的消费文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美学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精神层次,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消费人”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琼云  李雨燕 《攀登》2009,28(2):39-42
“消费人”是以追求物欲为生活目的、持有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人,其本质上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背离。其消费活动的非理性主义,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本文对“消费人”进行哲学上的审视,旨在倡导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科学消费观念,引导“消费人”消除异化,回归到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十年,西方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消费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在探究消费社会、消费革命或者消费主义的起源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18世纪的英国,甚至追溯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本文从英国人实际消费能力的提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花样繁多的诱导消费的销售手段,咖啡馆、剧院等各式消费场所和商业化休闲产业的激增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论证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消费社会,并分析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消费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大规模出现,消费主义景观成为新文化地理学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消费空间的象征意义、消费空间公正、消费空间性别政治和消费空间生产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论文从文化解析入手,剖析了消费空间的符号与象征意义、空间权力与空间公正的互构关系,消费主义语境下性别权力的空间诉求、消费空间生产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文化地理学视野下消费空间的研究趋势:更加强调消费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消费景观的塑造与蕴含的意识形态关系,重视探讨与消费空间相对应的现代人本性场所与亚文化体系的构建,以及“时空压缩”下消费空间生产机制与地方性建构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王淑娉 《沧桑》2011,(1):127-128,133
本文针对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异化消费"的新现象,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异化消费的产生及后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出发,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6,(6)
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对消费异化现象做出深刻分析的系统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社会得以迅速发展。随着购买力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出现了符号化消费、盲从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消费异化的现象,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和对立。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出现既与物质生活的丰裕有关,同时也受到资本逻辑和劳动异化的负面影响,因而驾驭资本逻辑,建构并实践新的消费伦理,健全机制保障消费均衡是当前中国克服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冯争 《攀登》2016,(4):67-71
女性身体消费是消费社会中的一大景观。女性近乎疯狂的沉浸于身体消费有其系统的发生学机制。从女性的个体诉求来说,追求美是女人的天性,安全感的缺乏、对衰老的恐惧使得女性紧紧抓住自己的身体。同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从社会层面来说,资本增值愿望、意识形态操持诱使女性沉浸于身体消费世界。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引导女性正确认识"美";规范女性身体消费市场,引导女性健康消费;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女性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女性向内求索,建构女性的主体性,以实现女性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9.
邵长鹏 《丝绸之路》2011,(14):69-70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颠覆生产范式的意识形态控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自我主义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崇物主义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享乐主义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时尚主义至上的消费思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生产性社会向消费性社会的过渡阶段。现实生活中,消费主义被许多人所接受,将西方国家的消费模式、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步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沼泽地,重构精神家园呢?摒弃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危机四伏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并倡导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它与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间关系的阐释,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必要以及构建好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九元 《神州》2014,(12):243-244
当今社会,异化消费之风兴起,其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心里的荼毒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基于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消费思想,并结合中外学者在消费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异化消费的背景,表象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追问异化消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做出解答,从而引出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对生活以及社会的益处,进而获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价值和值得推广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人地关系的异化与人地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工具的使用、农业文明的出现、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工业革命为标志,人地关系发生了四次异化过程,形成了由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为人类所特有的人地系统。所谓的人地关系是人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称。人地系统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环境共同驱动,其核心是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三者之间的平衡。人地关系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地系统的驱动机制以及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中,网络技术异化存在与发展有其原因,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对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克服网络技术异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马克思的异化观理论是解决我国中产阶级异化消费问题的正确途径,同时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可持续发展以及由倒T型向橄榄型社会转变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磊 《丝绸之路》2012,(18):30-32
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已经抛弃了物的使用价值转而看重物的意义消费,这种对于物的意义消费作用于现实社会,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以智能手机为案例,结合消费主义的各类观点,解析智能手机盛行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观点:智能手机作为符号化的虚拟存在,形成了一个象征世界,它对现实进行了"重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掀起了阶层分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型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低碳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社会的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生活,低碳生活方式在低碳社会中的应有之义。社会转型时期,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种种弊端,消费主义大众化导致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失度。通过发展低碳和绿色消费、从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从提升对低碳价值的认同等层面促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时尚读本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时尚"是消费主义文化赋予的,"读本"一方面作为自我拯救的工具,另一方面又被一次性地消费掉。"时尚"与"读本"的各自特征决定了时尚读本的产生和存在是矛盾的,产生是为了抵制消费主义时代的生活对人的摧残,存在却又实现了与消费主义的合谋。时尚读本存在的消费性最终同化了其产生。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成员经常性的面对面互动是以身体在场为前提的,因此身体性是共同体属性的一个重要层面;共同体生活的形成和呈现需以身体感知为基础,共同体的属性和规则也反映在了身体的意义和活动中。当代社会的共同体出现了衰变的趋势,其中一个明显的征候就是祛身化。物品对社会生活的嵌入导致了身体间的隔离以及身体感知的钝化,而抽象系统的扩张则加剧了身体的隔离和流动,这两方面均导致了共同体纽带的松动,共同体生活也变得抽象而单一。分析身体性的嬗变有助于反思共同体衰变的机制,从而可以从身体维度来思考如何恢复共同体的原初状态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二战之后,作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价值观,源于美国的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试图改变当地人思想意识和维护全球霸权的一种手段。走向现代消费社会似乎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选择,然而,对美国大众消费模式的盲目追求和模仿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后果,也会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