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3,(5):5-8
战争是人世间最残酷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由德国首先挑起。德国为什么要挑起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一战")就是德国挑起,但它没有获胜,过了20年,它又发动二战,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神州》2011,(9S):112-112
在农村小学从教已有十年,每次做工作总结与教学反思的时候,总是觉得在作文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不足,老师难教,学生没有兴趣,我想这也是很多农村教师的同感。每期期末学区统一阅卷时,老师总是感慨:为什么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要低很多呢?难道是农村老师教得不好吗?但我们已使出了全身解数。有人说:“城里的大部分家长文化高,辅导得好;城里的家里有钱,买的书多……”我想除了他们所说的原因外,是否也与以下几点有关呢?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噶玛巴活佛首次内地行本刊记者集体采写在北京欢庆国庆四十五周年期间,有一位十岁的小活佛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他那紫红色的袈裟,在节日的人流中熠熠生辉;那双黑绒绒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彩。"为什么中央领导人对他频频地接见?""为什么无论他...  相似文献   

4.
贾建芳 《神州》2013,(32):102-102
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提高学生"以人为本"的素质和修养。即提高他们自身应有的素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有:善于利用精彩的小结结束新课,善于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当代文化渗透;开设人文讲座、培养审美情趣;开设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品味人文内涵。语文学习,应该是师生间一段特殊的精神生命旅程。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语文课不必在乎学生的心灵成长,只关心字词句的训练就可以了,他们把这种语文教育思维、教学方式,美其名曰"专业性"、"专业尊严",认为这才是语文本色。如果这也叫语文本色,那么学生的语文世界就是惨淡无色。  相似文献   

5.
李永卫 《神州》2013,(36):89-89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否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做好自主阅读的铺垫,从学生主体出发下足功夫。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我在国外被问得最多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你们中国体育总是女子项目发展得比男子项目利害,即我们经常说的阴盛阳衰;第二个,为什么你们的乒乓球天下无敌?世界冠军邓亚萍的职场困境,发生在25岁。困境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上好的工作已对她虚位以待,就业的压力并不存在,而她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加强技能,这技能并不是挥拍、发球或者比赛心理的控制——她面临全新的考验,她要啃书本了。  相似文献   

7.
邹红燕 《神州》2011,(7):81-81
沐浴改革的春风,我们开始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活动,几年的课改实践,使我们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坚定是课改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在几年的语文教研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一个"活"字,教师要教的活,学生要学的活,把蕴藏在书本中的"活水"挖出来,把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活水"引出来。语文课堂就有了生动性,生命力。这样"内引外联",激发学生兴趣,张扬不同学生的个性色彩,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其实,我给孩子买教辅书是迫不得已。还是女儿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发现她语文阅读理解总是出错,在同事的建议下,我给她买了一本补充练习,让她在每天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后再做一些,一个学期下来,她的阅读理解果然好多了。既然教辅书有用,我们又为什么不用呢?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也  相似文献   

9.
张丽 《神州》2013,(33):147-14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方式?,倡导多样化的、有感情地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主动、健康、活泼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13):10-10
很多节目哪儿都走,就是不走心。可音乐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打动人心,为什么我们觉得邓丽君好。为什么现在的90后还是照样喜欢她。是她长了一张小圆脸吗?不是!还是因为她唱的歌能真的打动人。相反,如今的电视节目依靠着大排场、大制作、大投入,形式感一流,但真正能打动人的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1.
当英格丽·褒曼走进里克咖啡馆的那一刻,鲍嘉饰演的里克对自己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这个城市有那么多的酒馆,她为什么偏偏走进了我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明元 《神州》2012,(14):64-64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并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给专门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的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润物细无声的进行滴灌、渗透,使受教育者在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觉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那么如何融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13.
李招义 《南京史志》2009,(11):32-32
班上的一个学生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她,为她的高兴而高兴,为她的忧愁而忧愁。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俞金爱 《神州》2011,(9):87-8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强调语言学习不能离开了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去解决问题。而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狭小的课堂得到延伸扩展,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活跃而有张力,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5.
刘小霓 《神州》2012,(23):73-73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是创设"敢说"的氛围,让学生敢说;二是要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三是联系生活,利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吴玲玲 《神州》2011,(7):36-36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其基点在于"情感"。情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激情满怀,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犯规的球员,往往拿出黄牌以示警告;其他一些体育比赛也是使用"黄牌警告"。而且连公路上表示急弯、陡坡的交通标志牌也是黄色的。为什么用黄色来警告?是黄色有什么特殊的警告“魅力”吗?  相似文献   

18.
董文学 《神州》2013,(36):39-39
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演板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正常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该如何纠正学困生的错误并提高学习兴趣呢?如果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很可能就此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可以让学困生欣然接受自己的错误,并牢牢掌握住正确的知识,甚至由此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埃米尔说:"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语文教师在课堂纠错中对学困生也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9.
姜海波 《神州》2013,(32):50-51
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堂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我们的教育对象——听障学生,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有着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使聋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本文阐述的就是如何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20.
高秀珍  周清泽 《神州》2012,(5):63-63
语文就是生活。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也是我从教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