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晓英 《神州》2012,(21):259-259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使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由原来的“冷门”变成“热门”;由原来的大学课堂、高中课堂、初中课堂,逐步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日益增进。社会信息化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作为人们学习的工具和手段,能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更有效更快速地进行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索质教育,以索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付弘 《攀登》2007,26(3):140-141
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是现代社会实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理想教育模式。为此,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杉  王秀伟 《文博》2023,(3):109-112+39
数字时代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数字技术使现场化和在线化交互传承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常态。博物馆需要构建云端与现场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场景营造实现具身互动范式转换,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开放性沉浸式博物馆,构建受众双向参与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俊英 《攀登》2007,26(4):174-176
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显露出我国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因素是实现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知识教育,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研究,克服母语文化在外语教育中产生的负迁移,使西方文化思想介绍与母语文化传播兼容并蓄,使母语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阮雪洁 《旅游纵览》2013,(8):243-24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走进各大校园内,远程教育也陆续被广大学子使用,数字化e-learning、交互性、多媒体化学习方式已将日益走向主流,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习者无疑提出了挑战在远程教育下学习者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已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优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具有直观三维表现方法、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交互性的感官效果等特点,其对学生拓展物理学习空间很有帮助。例如,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虚拟场景式外语教学来提高。因此,对外语教学模式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可能性进行分析,对促使VR技术在日语教学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并成为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慧莉 《攀登》2012,(6):119-122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学习者积极地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本文以“建构知识”为核心,通过对建构主义课程观、教学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等进行分析,重新理解、把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叙事空间,数字媒体时代下观众体验需求的升级要求博物馆重新思考展览呈现与价值传递。荷兰WonderKamers 2.0和MicroPia两座博物馆十分注重交互体验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观众体验效果。博物馆交互体验可以看作是一种从内容到技术再到情感的转化模式,由此构建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模型,能够为我国博物馆交互体验技术的运用和知识的传播提供新思路。在构建交互生态体系时,我国博物馆应注重叙事的空间优化,通过数字媒体的合理调用实现内容和技术的高度适配,提升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创建展览内容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网络,帮助观众感受到愉悦的沉浸式体验。  相似文献   

9.
郑晶 《东南文化》2021,(3):161-166
21世纪以来,教育型游戏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博物馆也逐渐采用游戏型教育模式开展教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将中国大运河作为"百科全书",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大运河线性、多元、活态的特征,将游戏型教育模式融入和贯穿教育空间、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设置角色扮演型的互动游戏,立体化、多方位拓展、探索和实现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同时借由可视化技术与沉浸式交互体验等媒介主导的创造性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青少年对大运河的认知.以往鉴来,将游戏型教育植入博物馆的相关展览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够深刻影响观众,并推动今后的持续沟通和互动.  相似文献   

10.
贾文琴 《攀登》2011,30(5):135-138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环境和传统图书馆的用户教育模式,并孕育着适应新的数字时代的用户教育模式。这种用户教育模式应从用户教育对象与目标的扩展、用户教育的内容变革和用户教育的组织设计三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1.
教材的改革不仅要关注选择什么知识及如何组织这些知识,还致力于知识的"生命力化"与活化的存在。这种存在方式有利于加强知识与学习者相互融洽,实现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沧桑》2009,(2):191-192
传统的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由于缺少了师生、生生的充分交流,课堂教学变得沉闷而压抑,教育失去了灵魂。而对话教学模式则将师生、生生交互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与载体,通过多向交流达成师生的共识、共享和共进,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实现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3.
谢砚文 《东南文化》2018,(3):95-100
社交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构建出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以博物馆为锚点的连接,辐射向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与观众群体。社交媒体为一些鲜少涉足博物馆的潜在观众群提供了多种渠道互动沟通的可能。从社交媒体与受众群体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可将博物馆社交媒体的运营模式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和泛在型三类。从徐州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来看,社交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已有一定的创新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李林 《东南文化》2018,(3):101-107
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交容易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行为障碍,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具备为公众创造真实社交环境、满足公众真实社交需求的条件,是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社交场所。随着社会公众真实社交心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博物馆展览的体验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社交互动项目与展项之间的相互结合,如展览中的社交空间营造、社交型的互动技术设计、参与性的参观活动策划等。博物馆展览中的社交互动设计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观众认知学习的效率,还能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卫苓 《神州》2012,(29):60-60
学习者体验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新课题,纵观近十年有关学习者体验研究进展情况发现,学习者体验研究的相关课题才刚刚在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出现并逐渐得到教育技术学学者和计算机专家们的关注。本文以基于RIA(RichInte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开发为例,分析RIA技术解决网络学习者体验不足问题的可行性,以期改变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在当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社交媒体的概念、类型及发展现状,分析梳理了以博客、微博、Wiki、QQ空间与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交流模式,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社交媒体学术信息传播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7.
徐明学  王维泉 《神州》2012,(2):96-96
教育电视必须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自己教学的,目的,从传授、继承已有的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习者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本文着重讨论教育电视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芳  陶云 《旅游纵览》2023,(2):57-59+63
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着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持。采用慕课平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评论的文本分析,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探索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旅游管理类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4个维度。对课程质量评价结构的揭示,旨在为优化慕课平台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要想实现高素质、精技术的社会一线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方法,努力做好新型人才教育工作。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为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推动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学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构建新型校企合作人才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索,以供同行工作参考借阅。  相似文献   

20.
耿才华 《攀登》2008,27(6):157-160
教育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近代以来,传统教育几乎成为我国正规教育的唯一形式,而网络教育的兴起却突破了这一传统的模式。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有其差异性及特点。通过对其特点及差异性的分析研究,能够使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实现有机融合,以优化和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