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祥鹏 《民俗研究》2008,(3):200-205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是道教中的神祗,也是民间所熟悉的神灵,但当前普遍认为他们源自佛教。因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龙文化,可魏晋之前的古籍中却没有“龙王”的称谓,只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佛经中才出现了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而较早提到“五方龙王”的也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说灌顶神咒经》。另外在许多佛教经典著作如《华严生经》、《法华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中均提到龙王生活在海中,且有“行云布雨”之能,这又与道教的四海龙王非常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道教就继承了佛教中的龙王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创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元、明、清历代多次重建、修葺。现存腰殿、后殿和垛殿是元代建筑,且遗存元代壁画186.08平米。青龙寺壁画在人物形象和绘画风格上,与永乐宫壁画如出一辙,同为元代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四海龙王众图》位于青龙寺腰殿西壁南部,画面上的四位龙王均着朝服,其中一位扶正冠冕欲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焉耆黑圪垯、乐浪石岩里和辽宁大连营城子等地发现的龙形瑞兽纹金带扣以及相关的玉、银等材质的瑞兽纹带扣进行研究,推测这些高等级的瑞兽纹金带扣是由汉朝中央政府管理的作坊生产,并由中央政府赐给当时边疆地区的首领。中央政府通过规定龙、天禄、辟邪、虎等瑞兽的类别及等级的措施,强化汉王朝的权威。这些带扣也赐予汉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高级贵族和官员,在东汉至两晋时期尤为突出,这可能导致中原王朝放弃"带钩"的传统,开始使用草原传统和中原传统融为一体的亚腰马蹄形及前圆后方形的"带扣"。  相似文献   

4.
林容宇 《丝绸之路》2012,(20):42-47
中土龙崇拜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丝绸之路龙文化发生了关系,尤其是与印度佛教关系密切。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土与西域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西域龙文化很早就影响了中土,西域的龙杂耍、龙方术、甚至龙王龙女故事都对中土龙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使中土龙崇拜发生演变。本文整理了中土早期和丝绸之路上国家、民族有关龙的文献记载,梳理了古代有关龙的想象与观念,区分出哪些是中土古已有之,哪些属于外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瑶 《安徽史学》2016,(1):144-149
湖南湘潭阳塘的龙王信仰,作为周氏宗族的家神信仰,与宗族建构密切相关,其发展变化的背后具有深刻的地域社会文化脉络。龙王信仰在周氏族人记忆中是明初周氏始迁祖从江西带来的,由周氏族人轮流奉祀,是周氏宗族早期建构的重要文化符号。雍正初年,周氏宗族编修族谱、修建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宗族制度自此成为占有经济资源、展示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方式。晚清以降,周氏宗族通过经管老龙神庙愈益体现其在地域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龙王信仰对于地域宗族和社会结构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王信仰的基础是先秦时代的龙崇拜,之后在佛教影响、民间创造及统治者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并在宋代最终定型。这一过程涉及三个重要节点:第一个节点是龙神信仰的形成,涉及龙从兽形到人形、祈雨形式从巫术到祭祀的变化,佛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节点是"龙王"名称的采用及其信仰的普及,宋代统治者出于集权目的的封赐促成了这一变化;第三个节点是海龙王信仰的形成,涉及四海龙王对传统四海神的取代,这一时期龙王地位的上升、佛教影响的扩大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关于龙文化、神龙祈雨的故事屡见不鲜,在天龙山与圣寿寺遥对的南山处半麓,有一座苍松翠柏掩映,可望而不可及的小庙,内藏黑龙王,凡到白龙洞祈雨者,必到黑龙洞虔诚礼拜。  相似文献   

8.
杨乃运  王玉玺 《旅游》2012,(2):70-73
"中国龙王"别从天上找,别从神话传说中找。可以从传奇中找。他的"中国龙王"的名号是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新闻媒体叫响的,也就是说,他是民间之人,而且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是咱身边的人。是凡人也是龙舞界名人。他的名字叫王玉玺。"中国龙王"是中国龙舞艺术之王中国,有中国龙王称号的有两位,一位在考古界,是恐龙研究的权威学者,老专家,另一位就是他——王玉玺。他是中国民间龙舞艺术的大鳄。中国龙舞艺术,大家都熟悉,逢年过节、重大庆典、体育赛事、旅游节一般都会亮相。龙舞艺术的形式各地区、各民族是不一样的,种类繁多、绚丽多彩。中国是多民族国家,领土辽阔,以龙为图腾,在龙的造型和舞蹈形式上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作为神兽,能够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无所不能,这是龙作为皇帝象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2,(12):44-44
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作为神兽,能够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无所不能,这是龙作为皇帝象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考古学者一般认为陶盘的彩绘图案是蛇形龙的形象,而通过对其图形部件的图式分析,分辨出该艺术形象可分解为蜷体、分节、长吻有齿、张口、树枝状纹饰、尺木"角"等图式,通过与史前相关遗存的比较,认为该蟠龙纹原型应为蚕吃桑叶的形象。这种新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蚕桑文化在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李理  魏爱霖 《收藏家》2010,(11):39-44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神话生物,是古代华夏各族共同崇拜的图腾。自古以来,除中原地区汉族之外,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甚至东亚大陆诸多民族,都将神龙视为本族瑞兽,对其顶礼摹拜,尊崇倍至。在中国古代,龙的形象很早就有较固定的模式,它虽然不长翅膀,却是天之骄子,可以自由地腾云驾雾,飞天潜水。  相似文献   

13.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4.
正《属羊者相亲遭鄙视,这种恶俗从何而来》羊在秦汉之时,本是瑞兽。比如《说文》里对"羊"的解释是"祥也"。羊被摘掉瑞兽光环、打成负面文化形象,始于元明。明朝王逵所著《蠡海集》中对"羊"的评价非常负面:"凡草木经牛啖之,余必重茂;经羊啖之,余必悴槁。谚有之曰:‘牛食如浇,羊食如烧。’信夫!是盖生杀之气致然也。"意思是,草木被牛啃过,剩余部分会再  相似文献   

15.
孙海云 《神州》2012,(1X):1-1
<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字学角度看"龙岩",追本溯源,研究"龙"、"岩"二字的字形演变,探讨其本义并阐释其得名之缘由。通过解字说文,揭示"龙岩"这一地名和"龙文化"的密切关系——"龙"字地名是"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龙的文明——龙的传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的偶像来崇拜,龙的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不朽的民族之魂。那么龙在中国起源时是什么样子?究竟有没有龙?这是一个大课题,非短短小文所能说清楚。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龙是实有其物的,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其形体,不然何以几千年来人们延绵不绝地崇奉它,把它作为古老中华民族的远祖和精神象征呢!  相似文献   

18.
龙头节     
农历每年的二月初二为龙头节,2016年的龙头节为公历3月10日.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龙王抬头之后,雨水逐渐增多.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相似文献   

19.
“二月二,龙抬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文 《民俗研究》2010,(4):F0003-F0003
<正>二月二又称龙抬头青龙节春龙节龙头节兴龙节等节期在惊蛰前后惊蛰地气通随着土地解冻冬眠的昆虫动物日渐活跃龙是百虫之长,"龙抬头"就成为一种象征。此后雨水增多俗谓龙王司雨龙在二月二中的特殊地位就奠定了。  相似文献   

20.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对"鲜卑郭落带"一词的理解不同,致使学者对其族名含义众说纷纭。考之史书,瑞兽是指革带上的装饰图案,而鲜卑并无瑞兽之意,与中原流行已久的带钩更无任何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