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景僧名字的华化轨迹——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唐代洛阳景教经幢《幢记》所载大秦寺若干僧人的称谓,参照同时代的摩尼教情况。比较两者华化之深度。认为前者的深度华化,是景教入华传播一百多年逐步演变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教会努力适应华情的积极态度。本文梳理西安景碑和教外文献所存各朝景僧名字,追溯这一结果形成的轨迹,认为这一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整个景教华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一、叙利亚文部分的重要性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分为汉文和古叙利亚两都分,正文为汉文,古叙利亚文字分列于碑边、碑底和碑侧。研究者们对汉文某些词句的理解,多不相同,对某些古叙利亚文字的释译以及对某些叙利亚文僧名的考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有些与唐景教会的组织机构和景教碑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因之,对于这些释译,考订之差异有加以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冯其庸 《中华遗产》2007,(10):20-21
在2006年5月,洛阳李楼乡出土了一件唐代元和九年(814)十二月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经幢底部已残损,但大部完好。经幢上所刻经文,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按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后,曾出土景教经典《志玄安乐经》和《大秦景教宣元本经》两件,为天津大藏书家李盛铎所得,此两件景教经典,学术界至为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洛阳出土一件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一位中亚移民在其母亲坟墓前建立的石经幢。幢体八面,第一至四面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第五至八面刻《经幢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唐朝景教大师景净所造的伪经,是一部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论文。《经幢记》记载了洛阳大秦寺及其前三位领导者的名字和俗姓:法和玄应与玄庆俗姓“米”,说明他们来自米国;志通俗姓“康”,应来自康国。康国与米国相邻,均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附近。从现有的资料看,唐朝所有的景教徒都是来自波斯和中亚的胡人,没有汉人信仰景教的确切记录。  相似文献   

5.
景教是唐代对基督教的称呼,唐代敦煌景教文献研究一直为国际学界所关注。《志玄安乐经》是学界公认的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唐代景教写经,在唐代景教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最近日本杏雨书屋新刊布的该经彩版影印件,按照古籍整理尊重原典的精神,对该经文本进行了最新辑录和考释,为学界提供一个释录准确,并尽可能反映最新研究信息的文本,以期有益于中国景教之研究。  相似文献   

6.
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并非拘泥于单纯的传播教义,而是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法,其重要手段之一便是行医.汉籍文献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景医的个案,但是景教徒善医已成学界共识,并且前人也已经考证出僧崇一等几个景医.本文通过对景教碑中"艺博十全"的重新解读,明确提出景教碑中"伊斯"也是一个景医.  相似文献   

7.
景教是唐代对基督宗教的称呼,唐代敦煌景教文献研究一直为国际学界所关注。本文根据最近日本杏雨书屋新刊布的《序听迷诗所经》彩版影印件,按照古籍整理尊重原典的精神,对该经文本进行了最新辑录和考释,为学界提供一个释录准确,并尽可能反映最新研究信息的文本,以期有益于中国景教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景教是唐代对基督宗教的称呼,唐代敦煌景教文献研究一直为国际学界所关注。本文根据最近日本杏雨书屋新刊布的《序听迷诗所经》彩版影印件,按照古籍整理尊重原典的精神,对该经文本进行了最新辑录和考释,为学界提供一个释录准确,并尽可能反映最新研究信息的文本,以期有益于中国景教之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古时期,《十诵》、《五分》、《僧祇》、《四分》诸律之学率皆流行西北地区.十六国时代,鸠摩罗什在长安时,弗若多罗等人译出《十诵律》,长安遂成为中古西北佛教律学重镇.唐以前,关内素奉《僧祇律》,《五分律》亦在关陇局部地区流布行化.迨至唐代,《四分律》成为律学之正宗,法侣诜诜,律筵济济,律学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景教的研究肇始于明末天启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及对碑文的解读,1 9世纪末2 0世纪初以来,随着敦煌、吐鲁番、内蒙古、泉州等地景教遗物的发现,其研究渐趋深入,可以说,中国景教的研究是随着景教遗物的出土而前进的。国内的研究至朱谦之《中国景教》出版而成一总结。是书作于1 96 6年,至1 993年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同时又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哲学史家文库的一种再版。其关于景教的介绍,虽以中国的情况为主,但亦用不少笔墨述及其他地区;虽以引诸家之说为多,然其内容架构、课题的提出已足资后来者所用,比如其中关于景教受摩尼教、祆教、…  相似文献   

11.
景教作为基督教的的分支,真实面貌长期以来一直不为人所知。唐代景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也存在各种问题,造成相当长一段时间唐代景教文献"出土在国内、研究在国外"的局面。因此,中国的语言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唐代景教文献的整理,特别是抓住《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新近出土的契机,取得景教研究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十国春秋》 (中华书局 1 983年 1 2月校点本 )卷九九《闽十》几处标点有误 :1 太祖常延义存与僧 ,备问达磨所传秘密心印……太祖又问 :“备此一真心本无生灭 ,今此一身 ,从何而有 ?”义存曰…… (《僧义存传》 ,第 1 4 1 5页 )按 ,此段文字文理不通 ,文中二“备”字 ,指禅师僧备。后文有“是时义存等与太祖对答 ,内尚书三人隔帐后录之”语 ,可知与太祖对答的禅师不止义存一人。又 ,因本传是义存之传 ,故只录了太祖与义存的对话 ,也可能僧备未答之时 ,义存先答或代答了。本卷《僧备传》记有僧备与义存为禅友及太祖待之以师礼等事。此段当…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简称《宣经》),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经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经幢本《宣经》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经》敦煌本与经幢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经》,而敦煌本应较经幢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幢选刻《宣经》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幢并未把《宣经》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经幢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相似文献   

14.
唐代名僧     
昙韵法师 昙韵(562—642),山西高阳人,唐代名僧.他19岁出家,投恒山附近之蒲吾山修道.后来闻听人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所居之道场,于是便杖钖来游五台山,他游遍五台山胜境.他是法华宗名僧,随身携带《法华经》,昼夜念诵《法华  相似文献   

15.
论轮台地望     
佟柱臣先生的《成吉思皇帝赐丘处机圣旨石刻考》一文(载《文物》1986年第5期),读后受益非浅。然其中关于丘处机西行路线所经轮台的地理位置,似值得商讨。丘处机一行是从燕京(今北京)出发经蒙古高原、新疆天山北路、伊犁而到中亚的。在新疆境内的一段行程顺序是鳖思马、轮台、昌八刺。佟先生在文章中对这三个地点的记述是这样的:鳖思马"当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四里处破城予";"轮台,《史记》作仑头,在天山南麓,即今轮台县,概已到达博斯腾湖附近";"昌八刺,《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作彰八里,当在天山北去伊犁路上"。  相似文献   

16.
俄藏敦煌文书ДX. 234《圣地游记述》之前被推定为唐初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但从写本书法、重要用词以及记事风格来看,此写本绝非《中天竺国行记》,而是5世纪中后叶的作品,并且很可能是目前所知抄写年代最早的西域游记。此写本内容极其简略,只记载经行线路和圣迹分布,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用色彩。综合来看,该写本近乎流水账式的极简风格,应是游记作者或后来整理者有意为之,很可能是为当时西行求法之人准备的简明指南手册。北宋初年官方派遣的求法僧团也曾使用过类似的、同样只记载西行路线的S. 388《西天路竟一本》,这反映出自南北朝早期至北宋初年,这种简明指南手册一直为西行求法僧所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多卷本《中国通史·元史卷》题记本卷论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大蒙古国的建立,是在1206年,这是蒙古人建国之始,也可说是蒙古人由许多部落转向统一民族的重要标志。1271年忽必烈又建大元国号,而原来的国号仍未废弃,全称为"大元的大...  相似文献   

18.
释行马     
"行马",是古代一种木制警戒设施,置于建筑物门前拦阻人马。其源出自《周礼·天官·掌舍》之"梐枑",行马之名已见于汉。《说文解字》木部:"枑,行马也,从木互声。"应劭《汉官仪》及《续汉书·礼仪志》注引伏侯《古今注》等亦见记载。据  相似文献   

19.
<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后人省称之景教碑)第31行为"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后人据此认定景教碑为"吕秀岩"书写,但是对于他官衔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20.
《尚书后案》为王鸣盛《尚书》学最重要之作,成书时间是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历时三十五年。然而从王氏所存稿中可知,乾隆三十年(1765)初刻四十卷本《西庄始存稿》,卷十九、二十之《洪范后案》应为《尚书后案》中《洪范》一篇之初稿。二者对比之下,互有异同。本文即取《始存稿·洪范后案》与《后案·洪范》进行比对,最显著之差异,一者除了知王氏作《后案》时比早年更坚定了汉学之立场;其次知《后案·洪范》中之意见,有得之于宋明儒处,但却有意不言出处,可见王氏《尚书》学思维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