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爱民 《攀登》2011,30(5):132-134
农村、牧区基础教育是青海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文章针对青海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虽然我国学者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西北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却比较少。今后,应加强对西北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孔令华 《攀登》2007,26(5):129-13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和区域内部不均衡三个方面。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和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等。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喇娟 《攀登》2012,(6):99-102
笔者围绕海晏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战略目标这一主题,从海晏县城乡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环境、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曾雪 《区域治理》2022,(3):82-85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新时代义务教育以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族地区由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与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有所不同,需要研究者注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演变,厘清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通过"抓住重点,两步走"政策牵动,民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了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姜作培 《攀登》2003,22(6):41-46
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包括空间一体化、人口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等科学内涵。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辩证分析、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若干矛盾关系,方能顺利、健康地实现这一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方向。在当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深入探究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结合山西乡村振兴实践面临的困境,对乡村振兴微观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的重要驱动因素。从人才、文化、组织、产业、生态等方面探索制度和各类要素的城乡融合发展具体路径,调整乡域系统人地关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可以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艳红 《攀登》2007,26(5):76-78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就青海基础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苏桂艳 《神州》2012,(33):112-112
时常徜徉在培训网络里,我习惯了专家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而每一次我都会感受到幸福而又充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反思"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虽然深知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很不成熟,但也希望能够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11.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作为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统筹要服从于发展,服从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维护城乡平等、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保障这种发展可持续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及其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很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的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加大。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原因包括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产业结构、改革进程、科技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条件等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高度“,模糊”城乡界限,进行一体化发展;重新定位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特补办法;要以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睢瑞丹 《神州》2013,(7):237-238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情地讲道: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为了更有效促进河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者针对河南省的义务教育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政府统筹协调,全面规划实施;严格、科学、合理地进行中小学校址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重新核定编制,大幅扩充师资;促进教育资源区域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制。  相似文献   

15.
张翠莉 《沧桑》2008,(1):52-5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是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体现小康社会水准。  相似文献   

16.
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慧君  郭鲁芳  吴理俊 《旅游科学》2005,19(5):21-26,32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把国内旅游团"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归结为导游的素质,并探索过多种改善途径,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思考该问题,认为其症结主要在于各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尝试通过构建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广泳 《攀登》2011,30(2):75-79
发展绿色化是人类社会今后发展的大趋势。青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全盘仿效发达地区模式,要积极探索适合本省省情的发展路径。本文从绿色发展路径的基本要求、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经济形态的路径选择、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对青海绿色发展路径做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现代工业不发达,手工业在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就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具有生产分散、资金短绌、生产经营的季节性明显、依附性强等特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一部分手工行业趋于发展,一部分手工行业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龙 《攀登》2004,23(3):62-64
由于体制性障碍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传统农牧业与现代工商业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反过来又使农业处于低水平状态,形成了二元结构与农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论城乡关联发展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曾菊新  祝影 《人文地理》2002,17(4):6-11
本文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城市化应是城乡关联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城乡文化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理论动态作了详细的评析,并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乡网络化关联发展研究。城乡关联发展是城市化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这为城乡之间的文化整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城乡文化整合是城市化在城乡关联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共享文明的根本目标。本文还对城乡文化和城乡文化整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