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武威发现一批西夏通用银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87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城内署东巷修建行署家属大楼,在开挖地基时,距地表三米多深处发现一批西夏窖藏文物,其中有一些银锭。现已追回银锭21件半和一些宋代铜钱,藏武威市博物馆。下面将这批银锭及铜钱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髹漆丝织物水解老化性能的测试研究,旨在了解髹漆丝织品抗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起取、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精制纯漆和加入15%桐油的桐油漆分别对丝织物进行髹涂整理,并对整理后的试样进行加速碱性水解老化处理.测试表明,纯漆试样和桐油漆试样的强度和伸长性能下降迅速.老化初期与丝绸降幅相近,随着老化延续,降幅大于丝绸,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大.漆膜在碱性水解老化中发生开裂,对蚕丝没有保护和加固作用.桐油漆膜受碱液损伤尤为严重.老化导致蚕丝结晶度下降,脆化的漆膜和老化蚕丝结合,强度和伸长性反而不如老化丝绸.检测表明,髹涂纯生漆和桐油漆的丝织物耐碱性水解老化的能力均很差,逊于未髹漆的丝织物.相比之下,桐油漆试样尤其差.  相似文献   

3.
正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利用当地盛产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即誉满全国,有"宋嵌徽器"之称。髹饰技艺丰富,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大类,其中螺甸漆、菠萝漆、脱胎彩绘漆、漆砂砚等漆器颇负盛名。主要品种有家具、容器、日用品、文具、艺术品以及乐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汉墓群山坡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座被雨水冲刷而坍塌的汉代土洞墓,现将此次清理发掘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武威市博物馆刘斌文庙棂星门武威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9月,馆址设在古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内。1994年1月武威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1995年1月武威文庙被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庙内是由东西两院建筑...  相似文献   

6.
“(氵月)”及“(氵月)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氵月)",在云梦秦简、汉代漆器上的铭文以及汉代简、牍上都有发现;"(氵月)工",目前则仅见于汉代漆器的铭文中。对于它们的含义,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即漆工艺的角度对此作一探讨。一 "(氵月)"及"(氵月)工"与水有关 "(氵月)"及"(氵月)工"在简文或铭文中都是同与髹漆有关的文字一起出现,因此需先从漆的性质进行讨论。我国古代使用的漆为天然漆(又称大漆、国漆、生漆等),是漆树的分泌液,现代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漆中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此外还有漆酶、胶质和水分。其中漆酚含量的多少以及漆酚中某些化学基团的结构等,都是影响漆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勇 《收藏家》2009,(7):68-70
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生产的皇帝御用漆器包括雕漆、填漆、戗金彩漆、描金漆、描金彩漆、单色漆、脱胎漆、描漆与描油、识文描金漆、螺钿漆、犀皮漆、款彩漆等十多个工艺品种。  相似文献   

8.
盱眙东阳汉墓两件木胎漆器髹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中两件木胎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漆膜切片显示素色漆器的漆膜由漆灰层和黑色漆层构成,而彩绘漆器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灰地、底漆层和色漆层;XRD图谱发现漆灰层中的填料主要为石英(AiO2)和钠长石(NaAISi3O8),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红色漆膜的XRF显示了其主要元素是Hg和S,包括Ca、Si、Cu和Fe等微量元素.漆膜的FTIR分析数据显示漆膜中在1630cm-1和1576cm-1处存在着可能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研究结果说明了本地髹漆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髹漆灰,漆灰层是由生漆调和研磨成细粒的钠长石矿物构成,它能制作出厚度约0.1~0.2 mm薄漆灰层;2)髹底漆,厚度约为0.02~0.09 mm;3)彩绘,红色漆膜中的颜料为朱砂,朱砂含有微量的Ca、Si、Cu和Fe等杂质,表明其来自矿采.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人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提到北魏漆器,可能只会想到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固原的彩绘漆棺等.其实北魏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相对来说仅次于陶器,且有自己的时代特点.本文仅就北魏漆器中的饮食器类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漆家具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种类之一,是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需要同时兼具美观与实用。用大漆髹饰,不仅对家具的胎骨有保护作用,也具有装饰作用。清宫旧藏填漆戗金炕桌从家具的形制、制作工艺、陈设与使用都值得分析研究,这件漆家具采用填漆、描漆与戗金相结合的工艺,以木胎为底表层髹漆,工序复杂,呈现出了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运用元素分析技术对其材料、彩绘颜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物的研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丰富了文物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5,(2)
<正>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漆管笔130余件,按照工艺可以分为彩漆镶嵌、黑漆描金、雕漆三类,彩漆镶嵌最多,黑漆描金次之,雕漆极少。笔管上的年款涉及宣德、嘉靖、万历三朝,其中,宣德款4件(黑漆描金3件、彩漆镶嵌1件),嘉靖款3件(彩漆镶嵌2件、雕漆1件),万历款120件(黑漆描金44件、彩漆镶嵌76件)(图一~六)。台北故宫博物院发表嘉靖款漆管笔2件,皆为彩漆镶嵌(图七)。《故宫博物院珍  相似文献   

12.
《陇右文博》2005,(2):3-5
2004年6月14日,位于武威市城东约15公里处的辛家河滩采石厂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墓葬,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武威高坝建筑工程二队,在武威市南大街131号修武威军分区综合大楼时,出土了一批窖藏瓷碗,被民工拿走,后经武威市凉州区文体局文物办追回,由我馆征集收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21日,位于武威市文化巷的凉州区文化局住宅楼西侧施工工地上,发现一座砖室墓葬。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地区博物馆)对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翯 《收藏家》2013,(11):14-16
在我国传统漆工艺中,有这样一种漆器,表面非常光滑,纹理却显得层次杂叠、斑纹浮动,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美。它的学名叫犀皮,在我国北方俗称为"桦皮漆"或"虎皮漆",南方则俗称"波罗漆"。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对犀皮漆有如下记载:"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共光滑为美。摩窳诸斑。  相似文献   

16.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综合分析了3种典型漆灰所含无机及有机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明代古梅花蕉叶式琴漆灰所用无机材料是动物角灰或骨灰及少量黏土,胶结材料则由中国大漆及少量植物油组成;清代黑漆描金大宝座漆灰的无机材料为含有方解石的黏土,胶结材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此外,样品中还含有麻类纤维,为宝座木胎与漆灰层之间所裱麻布,宝座漆灰不但能提供平整髹漆表面,而且还对麻布有加固定型作用;清代黑漆地填金字张廷玉书圣训天伦对联漆灰的无机材料为黏土,胶结材料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研究所用分析方法体系可实现漆灰原材料,特别是有机胶结材料的准确识别。3种典型漆灰的选材特点与中国古代漆器,特别是明清时期家具、器物制作用料传统相吻合,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漆器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石超 《收藏家》2011,(9):19-24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是中国漆器特有的装饰技法,是在油光漆兑入入漆颜料,数十层乃至上百层地髹涂在用漆封闭处理过的胎骨上,每天只能髹涂二至三道,髹涂下道漆不可等上道漆干透,否则漆层容易缺脱,这样逐层累积到需要的厚度,用刀剔刻出浮雕花纹,表现层次与质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介绍几件甘肃省出土的元青花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重要路段,是陆路对外贸易的必经之路,遗留下许多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不少的实物资料.出土于甘肃省临洮县和武威市的几件青花瓷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漆奁乃战国秦汉墓葬中常见出土漆器之一,主要承担着盛妆器之功能.漆奁起源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流行于汉代,汉以后日渐式微.从楚国的单层扁圆外形,发展到汉代最为常见的穹隆顶多子奁,这种形制的演变,除了漆器制胎技术提高的原因之外,也与从战国到汉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梳妆,所用的化妆品、化妆工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关[1].  相似文献   

20.
王乐斌 《东方收藏》2022,(4):105-107
西汉时期,漆卮作为一种饮酒器皿,被作为随葬品广泛使用,在墓葬中时有发现。漆卮起源于战国,流行于西汉。本文从考古出土的材料入手,对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卮进行综合研究,将漆卮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漆卮的装饰风格和使用者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