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借助2006年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抽样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灰关联GM(1,1)模型、时序趋势外推模型、二元回归方程等数理统计模型,从总量增长、部门结构、地区结构、素质结构4个方面,定量动态分析2006-2015年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总量规模上,旅游业从业规模增长呈现指数律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逐渐加大;部门结构上,全行业与旅行社、旅游景区从业规模变化趋势保持同步,呈指数律增长,而旅游饭店与车船公司变化趋势总体呈多项式增长曲线;地区结构上,人力资源流动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明显,呈现"旅游经济与资源"指向性,地区分布日益不均衡;素质结构上,全行业除旅行社外的其它行业部门高层管理人员比重下降而基层员工比重上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比重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55个经济强村为对象,以行业为依据,对相对发达村域经济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发现:经济强村多由传统种植业转向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制造业及其它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样本村域在东中西地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如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型村域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地区,制造业类村域则呈现东中西递减的分布趋势等;东部村域经济整体实力、多元化程度等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村域所处区域环境刺激了村域经济的优势发展.  相似文献   

3.
谷延方 《世界历史》2008,(4):106-114
中外学者主要关注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运动,较少关注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中古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具有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其一,主要动力源于农业而非工业,农业生产的兴衰决定了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进程;其二,中古劳动力转移历时久、水平低;其三,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呈相对集中的地域流动模式,农村居民流动迁移的主要目标是首都伦敦。此外,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在地域和行业流动方面均呈不均衡状况,地域上偏重英国东南部和西南地区,在行业流动方面主要集中于纺织等轻工业部门。工业革命后劳动力大量流向西部和北部,汽车、钢铁等重工业部门日渐重要,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呈现出均衡化、网络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石言 《贵阳文史》2010,(1):23-25
<正>1987年对贵州工业发展来说,是个特殊年份,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在转轨变型中,增添了活力,全年工业总产值上比年增长13.9%;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处境仍十分困难,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制约生产的发展,相当部分行业企业都显得后劲不足。张树魁、刘玉林副省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经济责任制、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加强企业管理、增加技  相似文献   

5.
蒋益文 《文史月刊》2010,(12):15-17
<正>中国现代史上鲜为人知的日本籍中共党员、战略间谍、日本人中西功,公开身份是日本社会活动家、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作家。曾打入日本侵华日军的心脏部门和战略情报中心"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隐蔽战线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苏联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经济体制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赫鲁晓夫在1957年进行的工业和建筑业的改组。 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法令,决定对工业和建筑业进行彻底改组。改组的基本原则是将部门管理原则改为地区管理原则,取消部门管理体制,实行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郑炳林敦煌地处中西商业贸易的孔道,自两汉以来就是中外贸易的都会之所,隋代通西域有三道,总汇敦煌。唐初又增大碛路,由敦煌直达焉耆。东往西来的使节、商人、行僧等,都要在敦煌暂住歇息,这就促使了敦煌地区的商业贸易经济迅速发展。晚唐五代时...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首轮和第二轮《广东省志》工业类志书编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1.篇目总体设计的比较。篇日结构上,首轮志书使用的是小篇体,二轮使用的是中篇体;资料性方面,首轮优于二轮;整体性方面,二轮胜于首轮。2.修志主体的比较。两轮修志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业企业所起的作用不同;二轮工业类志书,行业学会在编修中起的作用比较突出。3.修志进度的比较。两轮工业志编修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停滞,而且实际完成时间与规划完成时间都有差距,只是首轮比二轮差距更大。4.志书质量比较。由于两轮工业志资料来源基础不同,首轮部门志的痕迹明显重于二轮。通过比较,对今后的修志工作也有所启示。第一,中篇结构更利于资料收集和志稿编写;第二,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多个主体参与修志,多元化的修志格局已经形成,应充分调动各个修志主体的积极性;第三,提高志书质量可以从广泛搜集资料、加强培训人员、严格审查验收三方面着手;第四,通过加大地方志的宣传力度、依法修志、完善激励机制以及抓好开发利用等办法增强修志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从西方的视角,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谨慎评析。探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独特的政经背景,以及从政务接待到商务接待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工业旅游的影响。分析中国工业旅游之开发概念、价值观、供需和组织模式等多方面与西方传统产业衰落区兴起的工业旅游之不同点。初步探讨中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意识的原因,以及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未来潜力。提出:中西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对双方均有启迪,中西双方的学术交流也能推动中国对其历史尚短的现代工业化遗产之旅游价值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转移概念出发,对产业区域转移实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认为根据已有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中国产业转移发生情况的基本结论:①中国在整体上以及东中西部和四大板块之间只有较少的相对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中西部转入东部,资源依赖型产业从东部转入中西部。③东部地带各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较大。④东部地带各省份内部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更大。⑤不同区域尺度上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对国内产业转移实践引发的梯度理论、产业转移滞缓原因、政府参与产业转移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薛飏 《人文地理》2016,31(5):148-154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扩张对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会加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旅游业和整个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东部地区效应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秀云 《人文地理》2007,22(6):42-46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民用机场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得以提高,但伴随繁荣发展的却是机场竞争优势的区域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矛盾的突出。无论是机场数量、机场等级、机场业务量、机场业务结构,还是机场的产权结构、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东部都占有绝对优势。基于机场竞争优势的空间非均衡性,也形成了非均衡发展的航空运输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因此,为了缩小地区机场竞争实力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机场的竞争优势,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中西部机场发展。增建中西部新机场,提高大中型机场等级,制定相应政策,加快中西部机场产权和经营模式改革,拓宽机场的融资渠道,开拓货邮市场,吸引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注入中西部机场,为中西部机场提供高效运营、不断提高竞争实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杨霞  王乐娟 《人文地理》2016,31(5):155-160
由于经济环境、技术创新及环境政策等因素,我国区域间环境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本文以2011-2014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以及不同区域间两者关系的表现。研究得出环境绩效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同时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大于西部地区,资源大省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显著。研究结论为不同区域条件下政府与企业采取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华 《人文地理》2012,26(1):98-101
当前,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各地区都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客观深入的分析城市尺度上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及其时序特征,找出决定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对于各地区如何依据已有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区位特征合理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经济结构,以及在国家层面如何协调区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3—2009年全国286个地级市除农林牧渔外其它18个产业的就业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的专业化、多样化水平及其演变规律,以及产业结构与地区大小、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目前我国各地区和城市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以及在国家层面如何更有效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argues against the widespread view (stated in several articles in Soviet Geography) that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should be kept out of Siberia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 in that region. Taking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labor-intensive machinery industry such as instrument-making, as opposed to steel-intensive industry, he points out that labor-intensive plants, by virtue of their smaller size, usually have smaller labor requirements than large heavy-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ts. Moreover, he argues, location must not be based on total population or total labor resources of a region, bu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so-called free (nonemployed) labor resources, which consist largely of women and of young people just entering upon a career. This category of labor resources happens to be greater in the eastern regions tha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Soviet Union. In fact, one reason for the net out-migration from Siberia,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is that second and third members of households find it difficult to obtain jobs in a regional economy that is largely oriented toward male employment (in extractive industry, timber felling, etc.). The introduction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into existing Siberian industrial complexes would thus help provide employment to other household members and eliminate one reason for out-migration.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区位商指数和基尼系数对环渤海地区两位数制造业20个行业1993-2007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0余年来环渤海地区20个主要制造业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在不断提高,绝大部分行业呈集聚加强趋势;制造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各省(市)地方专业化产业趋同,比较优势和集聚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呈梯度分布,北京、天津已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内转移,河北、山东、辽宁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重化工业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工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空间现状特征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化工业空间的一般特征及基于重化工业发展的珠三角工业空间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重化工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形成工业空间集聚的新要素;大城市工业核心功能更加突出,工业发展空间分异日益显著;形成新的地方性工业节点以及临海工业空间逐步形成,并从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空间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玉  杨勇  刘震 《旅游科学》2020,34(1):33-53
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开展全国及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演化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SSA方法对全国及31个省份2000年—2016年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地区或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在年度静态结构效应上,东部地区开放型旅游经济较为发达,各省份总体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伴有阶段性波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相对闭塞,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最差,波动性介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经济增长较快,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介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波动性最大。在年度动态结构效应上,全国大部分省份在大部分年份都出现“结构负利”,动态结构能力亟须改善。尽管各省份表现出差异化的静态结构能力和动态结构能力,但是我国整体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相耦合。本文的结构效应分析结果可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不同省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全国共有制造工厂4372家,分布在27个省区的391个县市,总体上呈现东部沿海制造工厂“连片发展”、中西部省区接受东部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制造工厂“散点分布”的态势。这与东部和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密切相关。与欧洲工业化先行国不同,20世纪前30年中国东部制造业的“连片发展”和中西部制造业的“散点分布”,不仅有赖于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引领和促进,更离不开国内超大市场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制造业应对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避风港”。不过,缺乏统一强大的国家政权推动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仍然面临国内超大市场启动乏力、东中西部空间隔阂、区域间的产业竞争激烈、农矿资源与资金人才市场配置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