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城市的外观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文化符号,毋庸置疑。扬州的景物秀丽精致.作为扬州旅游招牌——瘦西湖的“瘦”字.就足以表达这个城市清秀雅致、玲珑婉约的神韵。扬州无山.但扬州小金山平地起风流.自成维扬一园林的微观呈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球第一个?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点于泉州是有道理的.这个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至今活跃着多种戏曲、民俗与宗教,闹市之中随处可见高规格的文物和建筑,构成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色。  相似文献   

3.
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所指三种行业和技艺,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三把刀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厨师和理发师都已有了高级技师的职业技术评定标准,唯独脚艺师没  相似文献   

4.
穿梭在历史的时空中,当我们把探究的目光投向“开国之城”石家庄,透视这座城市的底蕴时,不难发现,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的关内第一座大城市,在1947—1949年间,它是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样本”经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正>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
洛阳的城市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未曾停息过,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洛阳这座城市经历着无数的沧桑变化,而每一个变化都显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延续性。伴随着洛阳市地铁交通的建设,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成为洛阳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神州》2005,(10)
“扬州师傅”是扬州“三把刀”从业者在海内外自然形成的称号,扬州烹饪、沐浴、美发行业人员以此为荣。然而,目前此称号却经常被冒用。日前,扬州市商贸局召开“关于评定  相似文献   

8.
“一座城市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历史有多么悠久,而在于它如何将自己的历史有所记取。不在于它的物质有多么丰博,而在于它是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位学者在论述城市文化时的一段话。原话已经记不清,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可以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化。而它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而有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9.
濮文化新探     
自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古人类化石(即“巫山人”),证明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部是人类的起源地,翻开了中华民族远古历史的第一页。在成都平原上,相继又发现了距今4300余年前(即约传说中黄、炎新石器时期)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紫竹村“崇州紫竹古遗址”,与新津县新石器时期的“宝墩文化”和崇州市的“双河古城”、“温江鱼凫古城”、“都江堰古芒城”以及“郫县古城址”等6处历史考古重大发现,构成了长江文明上游起源的中心。这对研究巴蜀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色襄樊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8,(3):66-71
在襄樊城,我们认识了襄樊人戴涛和那个“拾穗者文化群”。我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文化圈子,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生活圈子。他们不称自己是专家学者,也不把自己对这个城市的认知称为理论研究,他们更喜欢说自己是城市的“拾穗人”,像捡拾麦穗一样,看似零碎而不经意,却真正在把襄樊的历史文化一粒粒地捡拾起来,用文字,用图片做一个记录,不断地告诉别人一个更本色的襄樊。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知道分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从灾害经济学角度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雨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本文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本文的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相似文献   

12.
东山岛(古称铜山)与澎湖一水之隔,相距仅98海里。史前时期一座“东山陆桥”把铜山和澎湖两岛连在一起,使之在地缘及文化关系上更为密切。明、清时期,从铜山岛乘木帆船出海,顺南风一昼夜就可到达澎湖。  相似文献   

13.
王烨 《山茶》2009,(3):30-52,I0001
作为“全球化”的一大标志,人们开始用街头文化,流行乐、电影和当代艺术来丈量一座城市的“进步”程度。在中国的许多名城之中,拥有矗立千年的历史遗迹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不再是它们声张各自文化地位的唯一方式。艺术家,创意产业、小众文化以群落的方式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找到了它们的一席之地,并与每座城市固有的性格、节奏相融合,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4.
扬州城事     
静初 《风景名胜》2013,(12):174-175
在20岁左右,我不停地在江南水乡转悠,一趟又一趟,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扬州。这是一座名城,却从未作过都城,再贵也不过是文人骚客眼中的“温柔乡”,把搬不来杭州西湖,在扬州弄一处”瘦西湖”。读史知今,在城市急促为自己榜贴标签的时代,扬州仍若即若离,有些失落,有些不争。十年后当我在若干次江南行中,  相似文献   

15.
杨建新(甘肃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要创建有品牌的兰州文化,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打造一个品牌的兰州文化,“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如丝绸之路,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重镇,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其优势显而易见。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人们提起它时总有“周秦汉唐”的印象;新疆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但它总被多民族风情所包容。因此,只有兰州这座城市才能真正高举丝绸之路的大旗。以甘肃为大背景和依托,紧紧咬住丝路文化作为大前提,还要紧紧咬住两山一河文化,更好地实现兰州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崩溃之后和繁荣的隋唐王朝到来之前,是中国由统一陷入分裂,同时又为新的统一积累各种条件这样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在长达三个多的世纪中,战乱频繁,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成为社会的主题,在秦汉大帝国沉重的历史废墟之上,所谓“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波澜壮阔,异彩纷呈,从而为考古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特别是这一时期壁画墓的调查和发掘,包含了当时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的认识,也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对壁画墓的探讨研究,在文化的时空传递和延伸上,有所发现和收获。  相似文献   

17.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期,由于“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在关城东侧200米处发现三国时期砖室墓葬一座。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有关人员闻讯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9.
综合艺术对古典园林影响浅析——成都与扬州园林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与扬州在历史上有数次城市发展的高峰期,经济、化发达,地理条件优越,加之多年来,双方在各自所在的地区一直是政治、经济和化的中心城市,唐宋时有“扬一益二”的称谓,因此园林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有了很好的保障,同时也使园林化的发展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成都与扬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景观特色各有千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扬州在其园林发展的顶峰时有“杭州以沏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鼎峙,不可轩轾”之谓。而成都园林虽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及扬州,但是在其园林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中国园林重要的一个分支。园林学刘天华认为:我国园林按地区分类,有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成都园林则是蜀中园林最典型的代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翔 《纵横》2010,(5):49-52
沙滩红楼是老北大的象征,铭刻着“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印记。从1918年红楼建成,到北京大学迁址到西郊燕园,北大红楼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这座大楼却与北京大学有了暂时的分离。人们通常把西南联大看作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延续;而这时的北大红楼,先是被作为日本宪兵队本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