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8年5月,余姚南山袁马村明“青词宰相”袁炜墓被掘,出土银锭四只,其中三只有铭文,还有银器及玉器等随葬品,现介绍如下(如图):银锭I式1只,面大底小,两端外弧上翘,束腰。正面微凹,背面呈蜂窝状小孔。正面錾刻阴文:“直隶凤阳府宿州灵壁县征完,嘉靖三十八年税系折绢银伍十两。嘉靖四十年四月口日,知县郭大纶,司吏胡岳,大户肖言,银匠杨文。”竖写6行。银元宝Ⅱ式正只,造型与I式近似。束腰更甚。正面錾刻阴文:“银作局,花银伍拾两。”竖写2行。银元宝Ⅲ式1只,造型与I式同,正面錾刻阴文:“巡抚直隶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27日,在江阴南门磨盘墩因施工发现并清理了一座明墓.出土了一批丝棉织品以及少量的铜器和木器,还有一具保存良好的男尸,在男尸垫的一条提花真丝软缎夹寝单上似有规则地用线缝钉着许多垫背钱,经仔细检点共82枚,分成22行,钱文有”太平通宝“(81枚)和“嘉靖通宝”(1枚,缝钉在第七行正中,恰居男尸的胸部正中).  相似文献   

3.
郑伟 《成都文物》2002,(4):29-29
今年3月至6月,我所进行馆藏物重新清理、分类、编号、建档上架工作。在清理我县明墓出土的几件青花瓷罐时,引起了笔的回忆。因为馆藏这几件成组小品瓷器,是1984年夏天,在我县邓双大云山和石厂湾宝资山明墓出土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明墓出土印章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11月13日,上海市卢湾区丽圆路街道委员会将该地区在“文革”中发现的明代朱豹、朱察卿墓群出土的一批文物,上交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鉴于这批墓葬系在“破四旧”中出土,各墓随葬品的具体情况惜已无法查明,但因这批出土文物中有六方印章,不仅对考证墓主人朱豹、朱察卿等人的生平历史,具有重要的实物例证,而且印章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故特作一整理考证,记述于下:一、“朱字子文”木印章1方。印章上有一坐狮印钮,阳刻篆书“朱氏子文”四字。该印章取材于黄杨木篆刻制作,器高3.8、宽1.8厘米(图1)。二、“丁丑进…  相似文献   

5.
淮安明墓所出书画原系单幅合装成两卷,现经装裱复为单页,计二十五幅。兹依《简报》(见本刊本期)次序分述如下。一元任仁发人马图(仿作)(图版壹:1)任仁发(1254—1327年)字子明,号月山,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此画绢本,设色。左方一人牵棕红色肥马,一手携策顾视;右方一瘦马  相似文献   

6.
刘霞 《中国钱币》2005,(1):49-49
南阳为明代重藩唐王的封地,历代唐王如唐定王、唐靖王、唐宪王、唐庄王唐成王等诸王墓及其家族墓葬皆在宛北紫山南麓和七里园、城西麒麟岗一带。在南阳市博物馆发掘的几座明唐藩墓葬及其它明墓中,多有殉葬金银钱出土的记录。现介绍如下:1971年11月16日,南阳市石膏坑明唐藩水郡主墓出土大量工艺精美的金银器,伴出钱币80余枚,均系宋代铜钱。同时,还出土金质“冥用通宝”26枚,为薄金片制品,圆形方孔,近缘饰一周凹弦纹钱径在39—41毫米之间,重在36—42克之间,26枚总重97克。钱文上下左右对读,字体近似楷书。“冥用通宝”四字系錾凿而成,笔画不…  相似文献   

7.
周丽娟 《东南文化》2005,(6):i0001-i0002
上海地区汉至清代的墓葬内普遍都有铜镜出土,是一种常见的随葬品,经过整理、排比后发现,其形制、纹饰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发展演变规律符合整个中国铜镜发展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明墓出土的历书,粘连固结成块,脆硬易于折断。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探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木质素选择性地吸附的钙铁离子与蛋白质的分解物形成复杂物质,沉积在纸上,渗入书内所致。故揭取该历书的关键是去除钙离子,EDTA二钢,碱性过氧化氢、气相二氧化硅等的分步处理,使脆硬的纸张软化,再逐页分离揭取,然后再去除色素沉淀物,终于恢复了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3月,四川省平武县古城乡小坪山(原名奉亲山)农民,在整治土地时挖出明代王玺夫妇合葬墓5座。根据墓地竖立的《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记载,这里是明代龙州宣抚司佥事王玺的家族墓地(图一)。同年4月至5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与绵阳市及平武县文物部门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及发掘墓葬19座。1979年1月,又清理了王鉴夫妇墓3  相似文献   

10.
四川铜梁明张叔珮夫妇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四川省铜梁县土桥乡八村十组农民取石修水渠时,在马郭嘴发现一处明代石室墓。发现后即遭严重破坏。1个月以后,县文化馆得到报告派人前往调查,征集到尚存的墓志及几件铜器。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这一处石室墓由并排的5座墓葬组合而成,自东向西编号为 M1~M5。各墓形制、大小一致,墓间用厚20厘米的石板相隔,墓向140°。各墓均分前后二室,用厚约15厘米的石板相隔。墓壁以条石砌成。墓顶均以石  相似文献   

11.
“都乡” “都乡”一词,不见史诗,而六朝墓葬文字中却时有出现。如“湘州始安郡始安县都乡都唐里”、“南阳郡涅阳县都乡上文里”、“丹阳石城都乡”、“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豫章南昌都乡吉阳里”等,可见都乡之制广存于当时。六朝时县以下设亭、乡、里,《晋书·职官志》和《通考》皆有载。按“都乡”之义同于乡乎?都,就城市言,初多指国都。《左传》庄二十八年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释名·释州国》曰:“国城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汉以后渐指一般城市,《华严经音义》释“都,城也。”是又有都会、都市之称。都乡,余以为即都市之乡。  相似文献   

12.
江都明墓出土时大彬六方紫砂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博物馆于1968年在江都丁沟公社洪飞大队郑王生产队所属地域出土一件紫砂壶,同时伴出的有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砖刻地券一方(图一)。这件紫砂壶身呈六  相似文献   

13.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是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创期的产品与越窑没有多大区别,至北宋时期已脱颖而出,南宋是其鼎盛期,元代龙泉青瓷的产地、产量继续扩大,尤其在烧造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中期后渐趋衰落,清康熙以后龙泉窑停烧。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江西地区明代纪年墓中出土了一批龙泉釉青瓷,并且大多集中在藩王、高官及其家族墓中,这批青瓷究竟是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还是江西地区仿烧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对这批青瓷集中地作一详细介绍,并试着对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宣城市出土的13件银锭基本情况,并对其型制和铭文进行分析,推断其主要为明代地方政府运送给朝廷的赋税折银及军费支出,对研究明代银锭铸造流通、赋税制度和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县洞庭山明墓出土的文征明书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清理了明代许裕甫墓(清理情况见本刊本期简讯)。墓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是文征明书画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二股,长31厘米,扇面为泥金,高20.3、宽55厘米,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名家,在他数量众多的传世作品中,书画扇面占了相  相似文献   

16.
扬之水 《收藏家》2008,(4):41-44
重庆江北大竹林明墓出土的一支金钗,是明代首饰的精品之一,它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依其式样,可知这是用于插在鬓边即鬏髻两侧的掩鬓(图1)。女子首饰的插戴方式,明代与此前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以簪为主,围绕罩在发髻上面的鬏髻而插戴。前面当心的一支名挑心,前后口沿各簪一支名分心,插在鬏髻两侧的即为掩鬓。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5月,上海市金山县干巷乡寒圩村社员干顺馀,在胜利大桥北岸兴修水利挖土时,掘得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一只。他即主动上交国家,现由金山县博物馆保存。这一元宝呈束腰形,长15.4,厚3厘米,重1834克。银锭正面刻有三行阴文,中间一行“行中书省”;右旁一行“扬州库官孟珪销银官王琪 騐银库子吴武”;左旁一行“至元十四年重伍拾两银匠侯君用”。银锭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见图)。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尚有二实例,其一,1956年江苏省句容县赤山湖畔出土元至元十四年元宝两只。银锭正面刻有阴文三行,中间一行“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伍拾两”;右旁一行“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库子杨良珪”;左旁一行“提举司银匠彭兴祖刘庆秤子韩益”。其二,据陈鸿彬编著《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收录一件元至元十四年铸扬州元宝,正面有刻文三行,中间一行“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右旁一行“扬州销银官王珪秤騐银库子侯武”;左旁一行“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铸银侯君用”。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月6日,广东省云浮县六都镇港务局职工和民工在德庆县九市镇西江边修路取土时,挖出六枚银锭。出土的六件银锭均呈马蹄形,总重量为11040克,除一件外,其余皆有铭文,铭文刻在马蹄椭圆凹面上,铭文内容包括地名、重量和纪年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最近赣榆县宋代故城遗址“城址”村附近,距地表30厘米处出土六件宋代银锭,其形制、重量基本一致,唯铭文有所差异。银锭为束腰硅码形,两端宽约9.5、腰宽5.5厘米。锭面略凹,边沿微卷如砚,有竖列砸印铭文,其中一件铭文为“密州侯家”、“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